显祖文宣皇帝名叫高洋,字子进,是高祖高欢的第二个儿子,也是世宗高澄同母的弟弟。他的母亲娄太后刚怀上他的时候,每天夜里都有赤光照亮房间,娄太后私下里常常觉得很奇怪。当初,高祖归附尔朱荣的时候,正经历着危险动乱,家中一贫如洗。娄太后和亲戚们在一起,共同为饥寒发愁。那时高洋还不会说话,却突然出声回应说“能活下去”,太后和身边的人都大为震惊,却不敢声张。高洋身上有鳞片一样的纹路,脚踝是双重的。他不喜欢嬉戏玩耍,性格深沉且有大度胸怀。晋阳曾经有个和尚,时而愚笨时而聪慧,当时的人都摸不透他,称他为阿秃师。高洋曾和一群孩童一起去见他,大家挨个问自己未来的禄位,轮到高洋时,他只是再三举手指向天空,什么话也没说。见到这一幕的人都觉得很诧异。高祖曾试图观察几个儿子的见识,让他们各自整理乱丝,只有高洋抽出刀斩断乱丝,说:“乱的东西就得斩断。”高祖认可他的做法。又分别给儿子们分配士兵外出,同时派骑兵假装攻击他们。世宗等人吓得慌乱不堪,高洋却能统领众人与假装敌人的彭乐对抗,彭乐摘下头盔说明情况,高洋还是把他擒住献给了高祖。后来高洋跟随世宗路过辽阳山,只有他看到天门打开,其他人都没看见。高洋内心聪慧敏锐,但外表看起来并不出众,世宗常常嗤笑他,说:“这个人也能得富贵,那相面之法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只有高祖觉得他与众不同,对薛琡说:“这孩子的见识超过我。”高洋幼时师从范阳的卢景裕,他默记背诵的能力超过常人,连卢景裕都摸不透他。天平二年(公元535年),高洋被授予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左光禄大夫、太原郡开国公。武定元年(公元543年),加官侍中。武定二年(公元544年),转任尚书左仆射、领军将军。武定五年(公元547年),被授予尚书令、中书监、京畿大都督。
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八月,世宗高澄遇害,事情发生得很突然,朝廷内外都震惊不已。高洋却神色镇定,指挥部署,亲自将叛乱的贼人碎尸万段,还把他们的头颅涂上漆,然后缓缓宣称:“奴仆造反,大将军受了点伤,没什么大碍。”当时朝廷内外没有人不对此感到惊异。之后他赶赴晋阳,亲自总管各项政务,处理事务力求宽厚,那些不利于百姓或政务的措施都予以减免或废除。这年冬十月癸未初一,朝廷任命咸阳王元坦为太傅,潘相乐为司空。十一月戊午,吐谷浑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梁国的齐州刺史茅灵斌、德州刺史刘领队、南豫州刺史皇甫昚等都率领州郡归附东魏。十二月己酉,任命并州刺史彭乐为司徒,太保贺拔仁为并州刺史。
武定八年(公元550年)春正月庚申,梁国楚州刺史宋安顾率领州郡归附。辛酉,东魏孝静帝在东堂为世宗高澄举行哀悼仪式。梁国定州刺史田聪能、洪州刺史张显等率领州郡归附。戊辰,东魏孝静帝下诏晋升高洋为使持节、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齐郡王,食邑一万户。甲戌,地豆于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三月辛酉,又进封高洋为齐王,将冀州的渤海、长乐、安德、武邑,瀛州的河间五郡作为食邑,食邑十万户。高洋自从住在晋阳,寝室夜里常常亮如白昼。成为齐王后,他梦到有人用笔点自己的额头。第二天早上他把这件事告诉了门客王昙哲,说:“我是不是要失势了?”王昙哲连忙拜了两拜表示祝贺,说:“王字上面加一点,就成了主字,这是要晋升的预兆啊。”夏五月辛亥,高洋前往邺城。甲寅,晋升为相国,总管百官,封给他冀州的渤海、长乐、安德、武邑,瀛州的河间、高阳、章武,定州的中山、常山、博陵十郡,食邑二十万户,加赐九锡和特殊礼遇,仍保留齐王爵位。东魏孝静帝派遣兼太尉彭城王元韶、司空潘相乐前来册命,册文如下:
啊!恭敬地听朕的命令:只有天最为宏大,罗列着日、月、星等天体而呈现出天象;大地也十分广袤,疏通山川来养育万物。所以四季更替有序,万物并立繁多,众多生灵各得其所,各种生命不致夭折。然而帝王统治天下,深居高位,垂衣拱手,把治理国家的重任托付给太师、丞相,就像夏朝的伯益、商朝的伊尹竭尽他们的辅佐之力,周成王、汉昭帝得以无为而治。近来天下多灾多难,国家命运飘摇,我们建国的大业几乎要毁于一旦。齐献武王高欢在风云中奋起,大力拯救国家于艰难危亡之中,辅佐朕,使国家得以再造,治理天下,以至于辛勤忧劳。到文襄皇帝继承大业,进一步拓展前人的基业,安定国家,平定祸难,道德感通苍穹。齐王您顺应天命,千年一遇,思虑深远,既神明又圣明,大力推崇霸主的德行,着实拓展了丞相的谋略。虽然您的功绩和德行深远微妙,难以用言语和形象表述,但彰显您的声名事迹,按典章礼仪应当宣扬。现在重申后面的命令,希望您恭敬虚心地接受。
齐王您如大鹏初举,在大地上树立起旌旗,庇护百姓,建立政事,德政如同及时雨普降,使百姓懂得廉耻,仁爱遍及水陆,移风易俗,从齐地的风俗变为鲁地的风俗,这是您的功劳。您又兼任尚书省,总领军事,谋略如神,威望施行于北方土地,使敌人逃窜,边塞安宁,这又是您的功劳。到您继承先辈的事业,主持朝政,匡扶天下,使华夏与戎狄混为一体,风俗和海洋都和谐太平,日月增辉,天地清平安宁,天下响应,没有不顺服的,这又是您的功劳。遥远的南方,违抗朝廷的政令,您怀文韬、扬武威,授予方略,淮楚一带的城池接连归附,如同桑叶飘落,这又是您的功劳。关、岘地区险要,曾有敌人盘踞,您派出偏师一指,他们就像冰雪一样消散,这又是您的功劳。晋熙之地,地势险要,隔绝声威教化,方向迷乱未改,您命令将领整治军队,捣毁他们的巢穴,声威谋略如风般传播,震慑南海,这又是您的功劳。众多蛮人跋扈,长期与南疆隔绝,扰乱边境,屡次成为障碍,他们感怀您的恩德,畏惧您的威严,闻风请求归顺,整个地区都归附,来归附的人多得像云一样,这又是您的功劳。胡人分支,遍布山谷,首领众多,地域广袤千里,凭借险要地势不恭敬顺从,肆意妄为,如今他们向往淳朴的风俗,携手前来叩门投诚,缴纳的粮食布帛使王府充实,这又是您的功劳。茫茫大海那边,向来与华夏为敌,他们行动迅速,飘忽不定,如今既已饮下醇厚的美酒,就像胶漆一样归附,送来的毛皮堆积如山,珍奇的野兽首尾相连,这又是您的功劳。秦川一带还在抗拒,与我们为仇,您安抚他们,送去书信请求和好,他们内心感动,言辞谦卑,礼节厚重,天下太平,远近的人都来归附,这又是您的功劳。长江以南遭遇灾祸,百姓无处可归,萧氏宗族的子弟,也前来投奔庇护,就像鸟归山林,河流奔向大海,荆江十部,很快就献出土地,趁着这个时机,即将统一南方,这又是您的功劳。天地安宁,全国都繁荣昌盛,吉祥的征兆显现,史官不停地记录,既有连理树木,又出现九尾狐,白色的超过秦朝的神雀,青色的可比周朝的乌鸦,这又是您的功劳。您访求举荐人才,使士大夫阶层各得其所,礼仪和音乐,沉寂之后重新振兴,减轻徭役和赋税,慎重断案,放宽刑罚,大的信用彰显于外,深厚的仁爱远播四方,这又是您的功劳。齐王您有安定天下的巨大功勋,又有光明盛大的德行,宣扬宏大的谋略,来辅佐朕。从前周公旦、召公奭在外分封,毛公、毕公入朝辅佐,朝廷内外的重任,齐王您应当总管。
众人的谋划和鬼神的旨意,天地配合默契,赐命的施行,合乎公道。因为齐王您遵循礼法,为百姓树立准则,使百姓安心,顺从本心归向正道,所以赐给齐王大车、兵车各一辆,黑色公马八匹。齐王您重视百姓和粮食,以根本事务为要务,衣食是荣辱的根源,因此赐给齐王衮冕礼服,配上红色的鞋子。齐王您广施恩惠,和睦待人,容易使风俗教化协调,神祇都来降临,功德值得铭记,所以赐给齐王轩悬之乐和六佾之舞。齐王您声名显赫,天下都安定,远方的人都来归顺,奔走前来进献礼物,因此赐给齐王朱门居住。齐王您选拔贤能,搜罗人才,使草野之人都能被任用,让有能力的人各居其位,没有不称职的,所以赐给齐王纳陛以便登殿。齐王您有英明的谋略和勇猛的气概,能褒贬各种人,有坚毅的气节,严肃分辨是非,所以赐给齐王武贲之士三百人。齐王您关乎国家兴亡,掌控着天下,奉行上天的讨伐,罪人都能被惩处,因此赐给齐王斧钺各一把。齐王您如雄鹰飞扬,如豹子变化,切实地扶持天下,对那些心怀不轨、嚣张跋扈的人,无不予以打击,所以赐给齐王红色的弓一张、红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十张、黑色的箭一千支。齐王您的孝悌之心达到极致,感通神明,带领百姓兴起德行,使天下都受到感化,所以赐给齐王秬鬯美酒一卣,配上玉制的酒勺。去吧,要恭敬啊!希望您恭敬地顺应这些册命,保护辅佐皇家,使您的美德善终,报答我太祖的显耀命令。
东魏孝静帝鉴于天命和人心都归向高洋,在武定八年(公元550年)五月丙辰日,下达诏书说:
天地人三才分开之后,历代君王交替兴起,治理天地,敬奉鬼神,庇护百姓,创造万物,这一切都来自于上天的符命,天下并非一人的私有财产,而是有德者才能拥有的神器。从前我的祖宗顺应天命,统一了天下,历经多位圣明君主,传承到第九代。然而德行无法延续,于是陷入了艰难困苦的境地,盗用名号的人遍布天下,擅自发号施令的不止三公,君主被杀,朝廷危急,人神无所依靠,偌大的天下,几乎不再为魏所有。幸亏齐献武王高欢奋起发扬神武,战胜并剪除了众多祸难,重新让日月高悬,使星辰复位,扫除了宗庙的灾祸,国家得以再次振兴,他的伟大功勋,难以用言语来称赞。到文襄皇帝继承大业,世代的基业更加广阔,近处安宁,远方归服,海内太平,国运已趋安康,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直到相国齐王高洋,兼具文韬武略,统领这伟大的事业,尽显睿智,穷究玄机,钻研深奥,洞察变化,思绪随冥冥中的命运流转,智慧与神明同行,恩泽如同春天般温暖,威严如同夏日般炽热,对万物坦诚相待,将大道传播到八方,所以百官各司其职,朝廷没有不良的政事,法网宽松,恩泽深厚,天下人心归附。对外一直到江淮地区,人们纷纷望风屈膝投降,开拓疆土,安抚百姓,众多城池主动归附,关陇地区仰慕道义前来请求友好交往,大漠各族敬慕德行而表达忠诚。这正是所说的顺应天命的杰出人物,确实能安抚千载。吉祥的征兆纷至沓来,奇异的事物一同出现,歌颂之声不绝于耳,各方的心意一致,朝代更替的迹象已然显现,人与神灵的默契已经达成,天道并不遥远,我并非独自知晓。朕继承宏大的事业,本将延续国家的祭祀,凭借高氏扶持拥立的深厚恩情,延续了宗庙社稷的命运,静心思量这天下大势,乐于避让贤能之人,远的想想唐尧、虞舜禅让的典制,近的看看曹魏、两晋禅让的风气,又怎么能违背兴衰更替的礼仪,无视神灵的期望呢?如今朕便退居到别的宫殿,将帝位归还给齐国,推举圣明与有才能的人,完美地符合前人的轨范。主管官员要向天下宣告此事,按时施行。
孝静帝又派兼太尉彭城王元韶、兼司空敬显俊捧着册书说:
告知你,相国齐王:天地之气分化,万物有了君长,帝王交替兴起,统治天下的并非同一姓氏。从前唐尧治理天下,把国政托付给虞舜;虞舜掌握历数,秉持权衡,手握美玉。所以那些英明贤能的君王事迹,千古昭然,难道不是盛衰自有命运,兴废在于时机,知晓天命就不得不授,敬畏上天就不可不接受吗?所以汉朝刘氏宣告命运终结,曹魏顺应民心;曹魏国运不长,司马氏接受禅让,这些都是遵循旧有的规范,依照以往的典章制度行事。
我的祖宗拥有天下,统一了四方。到正光末年,奸佞之人把持权力,政治多有邪僻,天下分崩离析。永安年间国运穷尽,生灵涂炭,众多叛逆之徒罪恶滔天,瓜分四海,国土、臣民,几乎不再属于魏。齐献武王顺应天命,如龙凤般奋起,扶起将要倾倒的天柱,镇住倾斜的大地,铲除毒害百姓的恶人,匡正我们衰落的国运,对魏室有大德,对苍生有广泛的恩泽。到文襄皇帝继承先辈事业,发扬光大了前人的功绩,对内铲除凶恶的权臣,对外击败入侵和叛乱的势力,远近都安宁太平,功劳感动上天。齐王您与神灵同德,是一世的栋梁,兼具文德与武功,追寻并改变微妙的局势。自从您在藩地举事,歌颂之声便汇聚而来,入朝统领机要,风范谋略弘大深远。等到您继承世代大业,扶持国家昌盛,德行日益提升,霸主的风范愈发高远,威望得以畅行,远方的人都前来归附,声名谋略所传播之处,邻国敌人也都归顺臣服。上天的谋划暗中蕴藏,千年之后彰显分明,吉祥的征兆隐秘幽深,如今一朝纷纷呈现,以此表明改朝换代的时机,开启了新邦国兴起的迹象,高高在上的苍天,明察秋毫并不遥远。朕资质平庸,却还迟疑不决,静心思量,深感惭愧,常常坐到天亮。况且时运流转,虞舜没有时间犹豫就担当起天子之位,朝代变革,大禹也不容许自己再居臣下之位,何况像朕这样才能微薄的人,又怎能犹豫不决呢?因此,朕上顺应苍天,下顺从百姓,恭敬地将帝位授予齐王。上天的福禄到此终结,重大的天命已经确定。啊!希望你恭敬地承接天命,公正地治理国家,报答上天的美善,国运昌盛千秋万代,这难道不是一件盛事吗!
孝静帝又给高洋送去玺书,派遣兼太保彭城王元韶、兼司空敬显俊恭敬地捧着皇帝玺绶,禅让帝位的礼仪完全依照唐尧虞舜以及汉魏时期的旧例。尚书令高隆之率领百官劝高洋登基。
武定八年(公元550年)五月戊午日,高洋在南郊登上皇帝之位,登上祭坛举行柴燎祭天仪式,祭告上天说:
皇帝臣高洋冒昧地用黑色公牛祭祀,向伟大的天帝昭告:天地间的否泰交替相沿,朝代的废兴更迭出现,至道公正无私,顺应天命者就会得到辅助。向上纵观唐尧、虞舜,向下考察曹魏、两晋,无不顺应天命而进行禅让,考察历数归于终结。魏朝多灾多难,时间将近三十年,孝昌年间以后,内外局势崩坏。世道动荡如洪水横流,百姓陷入困苦的深渊。幸亏有我献武皇帝高欢,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三次拥立君主,重新确立宗庙祭祀,扫除消灭众多凶徒,铲除奸邪之人。他的恩德覆盖百姓,功勋光耀宇宙。文襄皇帝继承武业,能够构建宏大的基业,功劳遍及天下,威望凌驾海外,极远之地的人都心怀归顺之意,西边的敌寇前来归服,青丘之地前来朝贡,丹穴地区前来朝拜,在危急时刻扶持,重新匡正衰落的国运,这对魏室有再造之恩。
魏帝认为魏朝国运已到尽头,上天厌恶其德行,恭敬地顺应天命,将大位允诺归属于我,禅让给臣高洋。天下至为公正,天下本为一体,统领百姓、主宰世间,就需要树立君主。既然山川显示符命,人神呈现福祉,各位公卿士大夫,天下八方的百姓,都说帝位空悬,上天在关注,魏朝在下面推动禅让,天位不可片刻空缺。于是我迫于众人的议论,恭敬地接受这大典。我才疏德薄,却要位居万民之上,虽然天威就在眼前,近在咫尺,自我反省,心中实在惶恐敬畏。我慎重地选择良辰吉日,登上祭坛接受禅让,祭祀上帝,以回应天下万民的心意,使美好福祉永远兴隆,保佑齐国,享有无穷无尽的福运。
当天,京城捕获一只赤雀,进献给南郊祭天处。祭天仪式结束后,高洋返回皇宫,来到太极前殿。下诏说:“没有足够的德行却承受帝位,以礼义代替刑罚,不用言语就能使人信服,像春天一样温和,又像秋天一样公正。所以知道恻隐的教化,天与人的准则是一致的,宽大仁恕的道理,古今相同。我资质虚薄,功业没有显著成就。从前先献武王高欢时,正值魏朝国运不佳,政权摇摇欲坠,于是他统领诸侯,在燕、赵之地发号施令,拯救国家于颠覆之际,使将要灭亡的国家得以存续。文襄皇帝对外彰显武功,对内凭借明德,继承先辈的事业,开拓疆土,使远方归服。历经二十多年,历经两座都城,断案公正,百姓都拥护歌颂。所以魏帝恭敬地遵循历数,考虑让贤,远学唐尧、虞舜,最终如同脱掉鞋子一样放弃帝位。我本内心忧虑,志在像许由隐居阳城那样,然而各位公卿士大夫,诚恳地坚守劝进,于是到了朝代更替之时,我位居百姓之上,就像涉足深水,整天都心怀忧惧。刚从晋阳出发时,出现九尾狐呈现祥瑞,在外坛祭告上天时,赤雀又来呈现福祉。只有你们这些忠诚不二的文臣武将,如同先王的左右股肱和爪牙,辅助先王,成就伟大的事业,永远保持忠诚气节,共享这美好福祉。我想与天下百姓,从今日开启新的生活,现大赦天下。将武定八年改为天保元年。百官都晋升官阶,男子赐予爵位,对鳏寡之人、身患六种疾病的人、义夫节妇,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表彰赏赐。”
己未日,下诏封魏帝为中山王,食邑一万户;中山王上书不用称臣,回复诏书不用称诏,可以使用天子的旌旗,沿用魏朝的历法,乘坐五时副车;封中山王的几个儿子为县公,食邑一千户;赐予绢帛一万匹,钱一千万,粟米二万石,奴婢二百人,水碾一具,田地一百顷,园林一所。下诏追尊皇祖文穆王为文穆皇帝,皇祖母为文穆皇后,皇父献武王为献武皇帝,皇兄文襄皇帝为文襄皇帝,关于祖宗的其他称呼,交付朝廷外官员迅速商议后上奏。辛酉日,尊王太后为皇太后。乙丑日,下诏降低魏朝封爵,各有不同的等级。那些在信都参与义举以及在霸朝效力的人,还有从西边来的人以及武定六年以来从南方前来归附的人,不在降低封爵的范围之内。辛未日,派遣大使到四方,观察风俗民情,询问百姓疾苦,严格命令地方长官,以廉洁公正自勉,兴利除害,务必保持社会安定。如果法令有不适合当下的,政事有处理不完善的,详细列出得失,回来上奏。甲戌日,将神主迁到太庙。
天保元年(公元550年)六月己卯日,高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辛巳日,皇帝高洋下诏说:“近来风俗放纵不羁,浮夸争竞的风气日益滋长。百姓家中不管是喜事还是丧事,都务求新奇奢华。婚姻丧葬的花费,车马服饰饮食的华丽,动辄耗尽一年的积蓄,只为追求一时的富足。还有奴仆佩戴金玉,婢妾身穿绫罗绸缎,起初以新奇独特为时尚,后来以超越前人的奢华程度为美丽,上下贵贱,不再有等级差别。如今国运开启新篇,我想要革除以往的弊端,让社会返璞归真,使百姓遵循规范。相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条令格式,让百姓既能节俭又能适中。”又下诏封崇圣侯食邑一百户,用来供奉孔子的祭祀,并且下令鲁郡按时修缮庙宇,务必做到尊崇到极致。下诏分别派遣使者到五岳四渎进行祭祀,那些尧祠、舜庙,以及孔子、老子等被列入祭祀典册的,都要依次祭祀,不能遗漏。下诏说:“冀州的渤海、长乐二郡,是先帝最初受封的地方,也是起义举兵的起始之地。并州的太原、青州的齐郡,是霸业的根基所在,是王命的起源之地。君子有所作为,贵在不忘根本,我想表达恩泽,免除这些地方的田租。齐郡、渤海可以一同免除一年田租,长乐免除两年,太原免除三年。”
下诏追念已故太傅孙腾、已故太保尉景、已故大司马娄昭、已故司徒高昂、已故尚书左仆射慕容绍宗、已故领军万俟干、已故定州刺史段荣、已故御史中尉刘贵、已故御史中尉窦泰、已故殷州刺史刘丰、已故济州刺史蔡俊等人,他们都曾辅佐先帝,为奠定国家基业出谋划策,有的不幸过早去世,有的为国事牺牲,可派遣使者到他们的墓前祭祀,并慰问他们的妻子儿女,生者死者都要抚慰关怀。又下诏封宗室高岳为清河王,高隆之为平原王,高归彦为平秦王,高思宗为上洛王,高长弼为广武王,高普为武兴王,高子瑗为平昌王,高显国为襄乐王,高睿为赵郡王,高孝绪为脩城王。又下诏封功臣厍狄干为章武王,斛律金为咸阳王,贺拔仁为安定王,韩轨为安德王,可朱浑道元为扶风王,彭乐为陈留王,潘相乐为河东王。癸未日,下诏封各位弟弟,青州刺史高浚为永安王,尚书左仆射高淹为平阳王,定州刺史高浟为彭城王,仪同三司高演为常山王,冀州刺史高涣为上党王,仪同三司高氵肓为襄城王,仪同三司高湛为长广王,高湝为任城王,高湜为高阳王,高济为博陵王,高凝为新平王,高润为冯翊王,高洽为汉阳王。
丁亥日,下诏立皇子高殷为皇太子,立王后李氏为皇后。庚寅日,下诏任命太师厍狄干为太宰,司徒彭乐为太尉,司空潘相乐为司徒,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子如为司空。辛卯日,任命前太尉、清河王高岳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司州牧。壬辰日,下诏说:“从今以后,凡是有陈述事情并涉及机密的文书,有关部门都要全部上奏给我知晓。”己亥日,因为皇太子刚刚入住东宫,赦免京城以及并州死刑以下的罪犯,其他州死刑犯减刑,徒刑、流放以下的罪犯全部赦免。
秋七月辛亥日,下诏尊文襄皇帝的妃子元氏为文襄皇后,所居宫殿名为静德宫。又下诏封文襄皇帝的儿子高孝琬为河间王,高孝瑜为河南王。乙卯日,任命尚书令、平原王高隆之录尚书事,尚书左仆射、平阳王高淹为尚书令。又下诏说:“古人用鹿皮做衣服,用装书的袋子做成帐篷,他们心怀高尚品德,其风雅令人追想。魏朝御府中那些珍贵奇异、色彩斑斓,平常不赏赐给人的物品,白白地堆积储存,现在命令全部拿出来,送到内后园,用来作为七日宴会的赏赐物品。”
八月,下诏各郡国修建学校,广泛招揽才俊之士,大力弘扬儒家风气。国子学生也要依照旧例选拔补充,衷心接受老师的教导,研习《礼经》。以前文襄皇帝运来的蔡邕石经五十二枚,应当立即移到学馆,依次修复安置。又下诏说:“如果有人能够直言进谏,不畏惧获罪,像朱云一样忠直,像周舍一样直言敢谏,启发我的思路,滋润我的心田,辅佐我一人,又能惠及百姓,必定会给予荣耀的俸禄来恩宠,破格任用。”又说:“各位治理百姓的官员,要一心专注于农桑之事,用心鼓励督促,广泛收获天地的物产,来防备水旱灾害。”庚寅日,下诏说:“我以微薄的才力,继承并弘扬帝王大业,思考着如何赞扬先辈的伟大功绩,使其流传万古。虽然史官执笔记录,让有听闻的事迹不致失传,但我还是担心有些言辞和美好的事迹被遗漏,有时没有被记载下来。在位的王公、文武官员,无论官职大小,下至普通百姓,乃至僧徒,如果有人亲自聆听过先帝的旨意,或者从旁听闻转述,凡是可以记载在文籍中的,都要详细记录并密封上奏。”甲午日,下诏说:“魏朝时议定的《麟趾格》,成为通行的制度,官府施行时,仍有不完善之处。可以让众官员进一步讨论研究。制定适宜的治理方法,先抓住关键要点。梳理大纲条理细目,务必做到没有遗漏。”
九月癸丑日,任命散骑常侍、车骑将军、领东夷校尉、辽东郡开国公、高丽王高成为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领护东夷校尉,王、公的爵位依旧。下诏封梁国侍中、使持节、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承制、邵陵王萧纶为梁王。庚午日,皇帝前往晋阳,拜别先帝陵墓。当天皇太子入住凉风堂,监理总领国事。
冬十月己卯日,皇帝高洋备齐天子车驾,乘坐金辂车,进入晋阳宫,在内殿朝见皇太后。辛巳日,特赦并州太原郡晋阳县以及相国府四处监狱中的囚犯。癸未日,茹茹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乙酉日,任命特进元韶为尚书左仆射,并州刺史段韶为尚书右仆射。丙戌日,吐谷浑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壬辰日,撤销相国府,保留骑兵、外兵曹,各自设立一个省,分别掌管机密事务。十一月,周文帝宇文泰率领众人到达陕城,分兵骑马北渡黄河,到达建州。甲寅日,梁国湘东王萧绎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丙寅日,皇帝亲自率军出征,驻扎在城东。周文帝听闻皇帝军队阵容威严强盛,感叹道:“高欢好像还没死啊。”于是退兵。庚午日,皇帝返回宫中。十二月丁丑日,茹茹、库莫奚国一同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辛丑日,皇帝从晋阳返回。
天保二年(公元551年)春正月丁未日,梁国湘东王萧绎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辛亥日,皇帝高洋在圆丘举行祭祀大典,以神武皇帝高欢配享。癸亥日,高洋亲自到东郊举行亲耕籍田的仪式。乙酉日,前黄门侍郎元世宝、通直散骑侍郎彭贵平图谋叛逆,被免去死罪,发配到边疆。之后又到太庙举行祭祀活动。甲戌日,皇帝在城东乘船游玩。二月壬辰日,太尉彭乐谋反,被诛杀。壬寅日,茹茹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三月丙午日,襄城王高氵肓去世。己未日,下诏任命梁国承制的湘东王萧绎为梁使持节、假黄钺、相国,建立梁国台省,总管百官,秉承皇帝旨意行事。梁国交州刺史李景盛、梁州刺史马嵩仁、义州刺史夏侯珍洽、新州刺史李汉等都率领州郡归附。庚申日,司空司马子如因事获罪被免职。夏四月壬辰日,梁王萧绎派遣使者前来朝贡。闰月乙丑日,室韦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五月丙戌日,合州刺史斛斯显攻克梁国历阳镇。丁亥日,高丽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就在这个月,侯景废掉梁简文帝,立萧栋为梁国君主。六月庚午日,任命前司空司马子如为太尉。七月壬申日,茹茹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癸酉日,行台郎邢景远攻破梁国龙安戍,俘获镇城守将李洛文。己卯日,将显阳殿改名为昭阳殿。九月壬申日,下诏免去各类工匠、屯田、畜牧以及其他杂色服役奴隶的身份,使其成为平民。癸巳日,皇帝前往赵、定二州,接着前往晋阳。冬十月戊申日,开始建造宣光、建始、嘉福、仁寿等宫殿。庚申日,萧绎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丁卯日,文襄皇帝高澄的神主牌位迁入太庙。十一月,侯景废掉梁国君主,在建邺僭越称帝,国号为汉。十二月,中山王(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去世。
天保三年(公元552年)春正月丙申日,皇帝高洋亲自到代郡讨伐库莫奚,大破敌军,缴获各种牲畜十余万头,分别赏赐给将士,各有不同份额。把俘获的库莫奚人安置到太行山以东,让他们成为平民。二月,茹茹国君主阿那瑰被突厥打败,阿那瑰自杀,他的太子庵罗辰以及阿那瑰的堂弟登注俟利发、登注的儿子库提,都率领部众前来投奔。茹茹国其余部众拥立登注的次子铁伐为君主。辛丑日,契丹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三月戊子日,任命司州牧清河王高岳为使持节、南道大都督,司徒潘相乐为使持节、东南道大都督,与行台辛术率领众人向南征伐。癸巳日,下诏晋升梁王萧绎为梁国君主。夏四月壬申日,东南道行台辛术在广陵送上传国玉玺。甲申日,任命吏部尚书杨愔为尚书右仆射。丙申日,室韦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六月乙亥日,清河王高岳等人班师回朝。丁未日,皇帝从晋阳返回。乙卯日,皇帝前往晋阳。九月辛卯日,皇帝从并州前往离石。冬十月乙未日,到达黄栌岭,接着开始修筑长城,向北直到社干戍,绵延四百多里,设立三十六个戍所。十一月辛巳日,梁王萧绎在江陵即皇帝位,这就是梁元帝,他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十二月壬子日,皇帝返回宫中。戊午日,皇帝前往晋阳。
天保四年(公元553年)春正月丙子日,山胡部落包围离石。戊寅日,皇帝高洋前去征讨,还没赶到,山胡就已经逃窜了,高洋于是巡视三堆戍,进行大规模狩猎后返回。戊寅日,库莫奚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己丑日,朝廷改铸新钱,钱文为“常平五铢”。二月,送茹茹国君主铁伐的父亲登注以及儿子库提返回北方。不久铁伐被契丹杀害,茹茹国人又拥立登注为君主,但登注又被其部落中的大人阿富提等人杀害,国人再次拥立库提为君主。夏四月戊戌日,皇帝返回宫中。戊午日,西南方向传来如雷般的巨响。五月庚午日,皇帝在林虑山举行大规模狩猎。戊子日,返回宫中。九月,契丹侵犯边境。壬午日,皇帝向北巡视冀州、定州、幽州、安州,接着向北讨伐契丹。冬十月丁酉日,皇帝到达平州,随后从西路前往长堑。下诏命令司徒潘相乐率领五千精锐骑兵从东路前往青山。辛丑日,到达白狼城。壬寅日,经过昌黎城。又下诏命令安德王韩轨率领四千精锐骑兵向东进发,截断契丹的退路。癸卯日,到达阳师水,军队日夜兼程,突袭契丹。甲辰日,皇帝亲自翻山越岭,身先士卒,指挥奋勇攻击,大破契丹,俘虏十万多人,缴获各种牲畜数十万头。潘相乐又在青山大破契丹的另一支部落。所俘虏的人口都分别安置到各个州。这次出征,皇帝高洋不戴帽子,袒露胳膊,昼夜不停,行军一千多里,只吃肉、喝水,士气愈发高昂。丁未日,到达营州。丁巳日,登上碣石山,俯瞰沧海。十一月己未日,皇帝从平州前往晋阳。闰月壬寅日,梁国皇帝派遣使者来访。十二月己未日,突厥再次攻打茹茹,茹茹全国向南逃窜。癸亥日,皇帝从晋阳向北讨伐突厥,迎接接纳茹茹人。于是废掉茹茹国君主库提,拥立阿那瑰的儿子庵罗辰为君主,把他们安置在马邑川,供给他们粮食和丝绸。皇帝亲自到朔州追击突厥,突厥请求投降,皇帝答应后返回。从此突厥的进贡接连不断。
天保五年(公元554年)春正月癸巳日,皇帝讨伐山胡,从离石道进军。派遣太师、咸阳王斛律金从显州道进军,常山王高演从晋州道进军,形成掎角之势夹攻,大破山胡,斩首数万,缴获各种牲畜十余万,于是平定石楼。石楼地势极其险要,自魏朝以来朝廷军队都难以到达。至此,远近的山胡部落没有不畏惧归服的。这个月,周文帝宇文泰废掉西魏君主,拥立齐王宇文廓,这就是西魏恭帝。三月,茹茹国的庵罗辰反叛,皇帝亲自征讨,大破叛军,庵罗辰父子向北逃窜。太保贺拔仁因违抗指挥被除名。夏四月,茹茹侵犯肆州。丁巳日,皇帝从晋阳前去征讨,到达恒州黄瓜堆,茹茹的骑兵逃走。当时大军已经返回,皇帝率领部下一千多骑兵,遭遇茹茹的另一支部落数万人,被四面围困。皇帝神色镇定自若,指挥部署,茹茹部众惊慌失措,皇帝于是率兵突围而出。茹茹军队退走,皇帝率军追击,二十里内都是茹茹军的尸体,俘虏庵罗辰的妻子儿女以及人口三万多人。五月丁亥日,地豆干、契丹等国一同派遣使者前来朝贡。丁未日,向北讨伐茹茹,大破敌军。六月,茹茹率领部众向东迁徙,准备向南侵犯。皇帝率领轻骑兵在金山下截击,茹茹听说后远远逃走。秋七月戊子日,肃慎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壬辰日,宽赦罪人。庚戌日,皇帝北伐归来。八月丁巳日,突厥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庚子日,任命司州牧、清河王高岳为太保,司空尉粲为司徒,太子太师侯莫陈相为司空,尚书令、平阳王高淹录尚书事,常山王高演为尚书令,中书令、上党王高涣为尚书左仆射。乙亥日,仪同三司元旭因罪被赐死。丁丑日,皇帝前往晋阳。己卯日,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平原王高隆之去世。这个月,下诏命令常山王高演、上党王高涣、清河王高岳、平原王段韶等人率领众人在洛阳西南修筑伐恶城、新城、严城、河南城。九月,皇帝亲自前往,想要以此引出周军。周军没有出战,皇帝于是前往晋阳。冬十月,西魏在江陵讨伐梁元帝。下诏命令清河王高岳、河东王潘相乐、平原王段韶等人率领众人救援,还没赶到江陵就已沦陷,梁元帝被西魏将领于谨杀害。梁国将领王僧辩在建康,共同推举晋安王萧方智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秉承皇帝旨意设置百官。十二月庚申日,皇帝向北巡视到达速岭,察看山川险要地势,打算修筑长城。
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春正月壬寅日,清河王高岳率领各路军队渡过长江,攻克夏首。押送梁国郢州刺史陆法和。皇帝下诏任命梁国散骑常侍、贞阳侯萧明为梁国君主,派遣尚书左仆射、上党王高涣率领众人护送他。二月甲子日,任命陆法和为使持节、都督荆雍江巴梁益湘万交广十州诸军事、太尉公、大都督、西南道大行台,梁国镇北将军、侍中、荆州刺史宋茝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郢州刺史。甲戌日,上党王高涣攻克谯郡。三月丙戌日,上党王高涣攻克东关,斩杀梁国将领裴之横,俘虏和斩杀数千人。丙申日,皇帝高洋从晋阳返回。封世宗高澄的两个儿子高孝珩为广宁王,高延宗为安德王。戊戌日,皇帝亲临昭阳殿审理案件、判决诉讼。夏四月庚申日,皇帝前往晋阳。丁卯日,仪同萧轨攻克梁国晋熙城,并将其设为江州。戊寅日,突厥派遣使者前来朝贡。梁国反叛之人李山花自称为天子,进逼鲁山城。五月乙酉日,镇城将领李仲偘出击并斩杀了他。庚寅日,皇帝从晋阳返回。萧明进入建邺。丁未日,茹茹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六月壬子日,皇帝下诏说:“梁国遭遇灾祸,君主丧亡,臣子离散,那遥远的南方,到处荒芜。使灭亡的国家复兴,延续断绝的世系,这是我们的道义。拥立年长的君主,拯救梁国的危困,此前护送梁国君主,已经进入金陵。藩属之礼既已施行,名分与情义就更加深厚。南方的鸟儿思念南方,怎会忘记朝南的树枝,凡是梁国的百姓,都应听任他们返回本国,以礼相送。”丁卯日,皇帝前往晋阳。壬申日,皇帝亲自讨伐茹茹。甲戌日,各路军队在祁连池会师。乙亥日,军队出塞,到达厍狄谷,一百多里内没有水泉,六军干渴困乏,不久就下起了大雨。戊寅日,梁国君主萧明派遣他的儿子萧章、兼侍中袁泌、兼散骑常侍杨裕进奉表章前来朝贡。秋七月己卯日,皇帝驻扎在白道,留下辎重,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追击茹茹。壬午日,在怀朔镇追上。皇帝亲自冲锋陷阵,多次大破茹茹,于是到达沃野,俘获茹茹的俟利蔼焉力娄阿帝、吐头发郁久闾状延等人,以及人口两万多,牛羊数十万头。茹茹俟利郁久闾李家提率领数百部众投降。壬辰日,皇帝返回晋阳。九月乙卯日,皇帝从晋阳返回。冬十月,梁国将领陈霸先袭击王僧辩,将其杀害,废掉萧明,重新拥立萧方智为君主。辛亥日,皇帝前往晋阳。十一月丙戌日,高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梁国秦州刺史徐嗣辉、南豫州刺史任约等袭击并占据石头城,一并率领州郡前来归附。壬辰日,大都督萧轨率领众人到达长江边,派遣都督柳达摩等渡江镇守石头城。东南道行台赵彦深攻占秦郡等五座城池,得到两万多户百姓,在当地安抚他们。己亥日,太保、司州牧、清河王高岳去世。这个月,柳达摩受到陈霸先的攻打逼迫,献出石头城投降。十二月戊申日,库莫奚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这一年,征发民夫一百八十万人修筑长城,从幽州北面的夏口到恒州,绵延九百多里。
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春正月甲辰日,皇帝高洋从晋阳返回。在邺城西面举行骑马射箭活动,召集众多百姓前来观看。二月辛未日,下诏让常山王高演等人在凉风堂阅读尚书的奏报文案,讨论确定其中的得失,皇帝亲自裁决。三月丁酉日,大都督萧轨等人率领众人渡江。夏四月乙丑日,仪同娄睿率领众人讨伐鲁阳蛮,大破敌军。丁卯日,下诏建造金华殿。五月丙申日,汉阳王高洽去世。就在这个月,皇帝因为吃肉有违慈悲之心,于是不再吃肉。六月乙卯日,萧轨等人与梁国军队在钟山以西交战,遇上连绵大雨,作战失利,萧轨以及都督李希光、王敬宝、东方老、军司裴英起全部战死,士兵能零散返回的只有十分之二三。乙丑日,梁国湘州刺史王琳献上驯服的大象。这一年,修建扩建三台宫殿。秋七月己亥日,大赦天下。八月庚申日,皇帝前往晋阳。九月甲辰日,库莫奚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冬十月丙戌日,契丹派遣使者前来朝贡。这个月,征发太行山以东地区的两千六百名寡妇许配给军士,其中有丈夫却被胡乱抢夺的占了五分之一。这个月,周文帝宇文泰去世。十一月壬子日,皇帝下诏说:
昆仑山作为镇地之山,它所在的地方称为神州;以瀛海为池,这片土地被称作赤县。百姓得以生息繁衍,于是有了管理他们的官员。帝王的制度,变革与沿袭交替出现,洪水泛滥成灾时,天下开始分为十二州,洪水退去、水土平定后,又恢复为九州。治国之道有时繁杂有时简约,要义在于顺应时势,商朝继承夏朝制度,没有大的改动。日月在天空运行,王公在大地封国,这都是为了上合天象,下符山川。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天下,废除诸侯设置郡守,将天下据为一家所有。到两汉继承基业,曹魏、司马氏相继统治,这期间制度的增减变化,难以尽述。北魏从孝昌末年开始,国运衰落,朝政大权旁落,政令出自多个门户,士大夫阶层的传统道德沦丧,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像铜马军、铁胫军这些人,黑山军、青犊军这些团伙,在晋、赵之地嚣张跋扈,在燕、秦之地横冲直撞,国家纲纪从此衰败,典章制度因此紊乱。这使得豪强大族,聚集乡勇,借口为王室效力,自行设置官职。有的凭借外戚公主的关系,通过宫廷请托,贪图财利,奏请设立州郡。州郡分合,本应顺应时势,授予官职,实在是出于无奈,州牧、太守、县令长官的数量虚增,考核功绩记录实情,实在繁杂,对公私都有损害,这种弊端由来已久,既违背为政的礼法,又白白耗费治理的精力。此后一直因循这种状况,没有时间删改。我恭敬地承受天命,统治天下,建立国家划分疆土,务求简约。想要让浮躁归于平静,使轻薄变为淳朴,如果有不合理的地方,理应修改订正。遍观旧史,远听前人言论,周朝的成王、康王时期,汉朝的文帝、景帝时期,登记在册的民户数量,在古今都是最多的。然而如今人口比过去减少,地方长官却比过去增多,这不是治理风俗、引导百姓遵循规范的办法。况且五岭以内归顺,三江地区归化,开拓疆土,利益远达南海。但边远之地,过去多有浮夸不实之处,百户人家的小地方,就设立州名,三户人家的小村落,凭空设置郡名。这就如同木做的狗、泥捏的龙,按名求实,终究是一场空。如今合并裁减,一概依照另外制定的制度执行。
于是合并裁减了三个州、一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县、二镇二十六戍。又规定刺史一律兼任其他职务,不再额外供给办事人员和物资。十二月,西魏丞相宇文觉接受西魏的禅让。在此之前,从西河总秦戍开始修筑长城,向东一直延伸到大海,前后修筑的长城东西共三千多里,大致十里设置一个戍所,在要害之地设置州镇,共二十五处。
天保八年(公元557年)春三月,天气酷热,有人中暑而死。夏四月庚午日,皇帝下诏,所有捕捞虾蟹蚬蛤之类的行为,一律停止,只允许捕鱼。乙酉日,下诏禁止公私豢养鹰鹞。任命太师、咸阳王斛律金为右丞相,前大将军、扶风王可朱浑道元为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贺拔仁为太保,尚书令、常山王高演为司空、录尚书事,长广王高湛为尚书令,尚书右仆射杨愔为尚书左仆射,任命并省尚书右仆射崔暹为尚书右仆射,上党王高涣录尚书事。这个月,皇帝在城东举行骑马射箭活动,下令京师的妇女都要前去观看,不去的按军法论处,活动持续了七天才结束。五月辛酉日,冀州百姓刘向在京师图谋叛逆,他的同党全部被诛杀。秋八月己巳日,库莫奚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庚辰日,下诏规定丘祭、郊祭、禘祭、祫祭以及四时祭祀,所需祭品都要从市场购买,祭祀用的少牢不得随意剖割,有关部门要进行监视,务必使祭品丰盛完备;祭祀农社和先蚕,准备酒肉即可;雩祭、禖祭、祭祀风神、雨神、司民、司禄、灵星以及其他杂祀,准备果饼酒脯。祭祀关键在于竭尽诚意敬意,就如同神明真的在那里一样。从夏天到九月,河北六州、河南十二州、京畿内八郡发生严重蝗灾。这个月,蝗虫飞到京师,遮天蔽日,飞行的声音如同风雨声。甲辰日,下诏今年遭受蝗灾的地方免除租税。这个月,北周冢宰宇文护杀死他的君主闵帝,拥立闵帝的弟弟宇文毓,这就是北周明帝。冬十月乙亥日,陈霸先杀死他的君主萧方智,自立为帝,这就是陈武帝,他派遣使者前来称藩朝贡。这一年,在长城内修筑重城,从库洛拔向东一直到坞纥戍,共四百多里。
天保九年(公元558年)春二月丁亥日,宽赦罪人。己丑日,下诏限定在仲冬的一个月内进行烧荒,其他时间不得生火,以免损害昆虫草木。三月丁酉日,皇帝从晋阳返回。夏四月辛巳日,大赦天下。这年夏天,发生大旱。皇帝因为祈雨没有应验,毁掉西门豹祠,挖掘他的坟墓。太行山以东地区蝗灾严重,派遣民夫捕捉后挖坑掩埋。这个月,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献出城池反叛,投奔北周。五月辛丑日,尚书令、长广王高湛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平秦王高归彦为尚书左仆射。甲辰日,任命前尚书左仆射杨愔为尚书令。六月乙丑日,皇帝从晋阳向北巡视。己巳日,到达祁连池。戊寅日,返回晋阳。秋七月辛丑日,授予京畿老人刘奴等九百四十三人不同的官职、手杖和帽子。戊申日,下诏赵、燕、瀛、定、南营五州以及司州广平、清河二郡,去年遭受蝗灾和涝灾损害田地,再加上春夏少雨,庄稼生长不好的,免除今年的租赋。八月乙丑日,皇帝从晋阳返回。甲戌日,皇帝前往晋阳。这个月,陈朝江州刺史沈泰率领三千人前来归附。在此之前,征发工匠三十多万人在邺下营建三台,在旧有的基础上增高加宽,大规模修建宫室和游豫园。到这时,三台建成,将铜爵台改名为金凤台,金兽台改名为圣应台,冰井台改名为崇光台。十一月甲午日,皇帝从晋阳返回,登上三台,来到乾象殿,宴请群臣,并且让大家赋诗。因为新宫建成,丁酉日,大赦天下,朝廷内外文武官员普遍晋升一级。丁巳日,梁国湘州刺史王琳派遣使者请求拥立萧庄为梁国君主,并且将江州归附,让萧庄居住在那里。十二月癸酉日,下诏封梁王萧庄为梁国君主,让他进驻九派之地。戊寅日,任命太傅可朱浑道元为太师,司徒尉粲为太尉,冀州刺史段韶为司空,录尚书事、常山王高演为大司马,录尚书事、长广王高湛为司徒。这个月,修建大庄严寺。这一年,皇帝杀死永安王高浚、上党王高涣。
天保十年(公元559年)春正月戊戌日,任命司空侯莫陈相为大将军。甲寅日,皇帝高洋前往辽阳甘露寺。乙卯日,下诏在麻城设置衡州。二月丙戌日,皇帝在甘露寺参禅静居,深入观修,只有军国大事才向他奏报。三月戊戌日,任命侍中高德政为尚书右仆射。丙辰日,皇帝从辽阳返回。这个月,梁国君主萧庄到达郢州,派遣使者前来朝贡。闰四月丁酉日,任命司州牧、彭城王高浟为司空,侍中、高阳王高湜为尚书右仆射。乙巳日,让司空、彭城王高浟兼任太尉,封皇子高绍廉为长乐郡王。五月癸未日,诛杀始平公元世、东平公元景式等二十五家,特进元韶等十九家也一并下令监禁。六月,陈武帝陈霸先去世,他哥哥的儿子陈蒨即位,这就是陈文帝。秋八月戊戌日,封皇子高绍义为广阳郡王,让尚书右仆射、河间王高孝琬担任尚书左仆射。癸卯日,下诏说,所有军民中,有的父祖改姓冒入元氏家族,有的是假托或攀认,胡乱称姓元的,不论世代远近,都听任他们改回原本的姓氏。九月己巳日,皇帝前往晋阳。这个月,派郦怀则、陆仁惠出使萧庄处。冬十月甲午日,皇帝高洋在晋阳宫德阳堂突然驾崩,年仅三十一岁。他留下遗诏说:“凡是丧事一概依照俭约的原则办理。守丧三年,虽说这是通行的礼仪,但汉朝时有所变革,从那时起就普遍实行短丧,在道理上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就照着这样办吧,丧期的断限定为三十六日。继位的君主、百官,以及朝廷内外远近的人,都要遵奉此制,割舍哀情,丧期满后都除去丧服。”癸卯日,发布皇帝驾崩的消息,在宣德殿入殓。十一月辛未日,灵柩返回京师。十二月乙酉日,停灵于太极前殿。乾明元年(公元560年)二月丙申日,葬于武宁陵,谥号为文宣皇帝,庙号威宗。武平初年,又改谥号为文宣,庙号显祖。
高洋年少时就有大度胸怀,志向见识沉稳敏锐,外表温和内心刚硬,果敢且能决断事务。他非常喜欢处理官吏政务,能预测事情的开端就知道其结局,处理复杂繁重的事务,一整天都不感到疲倦。刚登上皇位的时候,他用心关注政治策略,用法令来驾驭臣下,以公正之道为先。如果有人违犯宪章,即使是关系亲密的皇亲或旧臣勋贵,也绝不宽容姑息,使得朝廷内外清净安定,人人都恭敬严肃。至于军国大事的决策谋略,他都独自在心中决断,规划宏大深远,有君主的雄才大略。又因为当时三方鼎立(北齐、北周、南陈),各少数民族尚未归顺,他便修缮兵器甲胄,训练选拔士卒,在左右宿卫中设置百保军士。每次亲临战阵,他都亲自面对箭石,与敌人短兵相接时,只担心面前的敌人不够多,多次身犯艰难危险,常常能取得胜利。他曾经在东山游玩宴饮,因为关陇地区尚未平定,便愤怒地扔掉酒杯,把魏收召到御前,让他立刻起草诏书,向远近宣告,准备向西征伐。这一年,周文帝宇文泰去世,西边的人震惊恐惧,常常做着防备北齐越过陇山进攻的打算。
在四处征伐取得胜利后,高洋的威望震动了少数民族和华夏地区。然而六七年后,他开始因自己的功业而骄傲自满,于是沉迷于酒色,肆意地施行淫乱暴虐的行为。他有时亲自击鼓舞蹈,歌唱不停,从清晨到通宵,夜以继日。有时袒露身体,涂抹粉黛,披散头发,穿着胡服,混杂着五彩锦衣。他拔刀张弓,在集市店铺中闲逛,对勋贵外戚的府第,早晚都会去光顾。时常骑着骆驼、牛、驴,不设置鞍具和缰绳,在酷热的盛夏,或是极寒的隆冬,有时在正午暴晒身体,脱掉衣服驰骋,跟随他的人都难以忍受,而他却神态自若。亲戚贵臣、左右亲信,侍从混杂在一起,不再有等级差别。他征集淫荡的老妇,分给随从官员,早晚去观看,以此为乐。凡是他下令杀害的人,大多被肢解,有的被火烧,有的被投入河中。
由于长期酗酒,他变得更加疯狂昏惑,到了末年,常常说自己见到了各种鬼物,也说听到了奇异的声音。心中一旦有了芥蒂,就一定要诛杀相关的人,元氏宗室都遭到屠杀剿灭,永安王高浚、上党王高涣都蒙冤惨死,高隆之、高德政、杜弼、王元景、李蒨之等人也都无罪而被加害。他曾经在晋阳用长矛戏耍刺伤都督尉子耀,尉子耀当场毙命。又在三台大光殿上,用锯子锯杀都督穆嵩,导致穆嵩死亡。还曾经驾临开府暴显的家中,有个都督韩悊没有罪过,他忽然在众人中把韩悊唤出斩杀。其余残酷滥杀的事情,数不胜数。朝野上下对他既憎恶又害怕,各自心怀怨恨。但他向来以严厉果断治理臣下,再加上他记忆力强,能记住很多事情,使得百官战栗恐惧,不敢为非作歹,文武近臣都觉得朝不保夕。
他又大兴土木,各种劳役繁多,举国上下都受到骚扰,公私都疲惫不堪。凡是赏赐,没有节制限度,使得府库的积蓄最终空虚。从皇太后、诸王到朝廷内外的勋臣旧部,都忧愁恐惧,不知所措。到了末年,他不能进食,只能喝很多酒,最终因酗酒成灾而丧命。
评论说:高祖高欢平定了四方的少数民族,威权延续到后世。迁都邺城之后,虽然有君主在位,但政令的发布,实际上都由高欢决定。显祖高洋继承了宏大的基业,朝廷内外都顺从拥护,从朝廷到民间,众人都心怀期望。在东魏的土地上,他受到举世的乐于推举,还不到一个月,皇位就归于他。起初他用心处理政事,风气教化严肃,几年之间,很快就达到了大治的局面。但后来他纵酒纵欲,行事极其猖狂,昏庸邪恶、残暴不仁,是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他在位的时间不长,实在是因为这些恶行,他的子孙灭绝,也确实是他留下的祸殃所致。
赞语说:天保年间确定了皇位,高洋承受天命而登基。他统一了华夏地区,接受了帝王的符命。顺应了众人的歌颂拥护,却违背了天命和道德。起初他心存政治谋略,能听到他的德政言论。但后来不遵循善念,放纵自己的内心。极尽残忍暴虐,荒淫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