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同元年(公元546年)正月丁未日,曲阿县建陵隧口的石麒麟有异动,隧中有大蛇争斗,其中一条受伤逃走。癸丑日,交州刺史杨瞟攻克交趾嘉宁城,李贲逃窜进屈獠洞,交州平定。三月乙巳日,朝廷大赦天下:凡是掌管、偷盗、放散官物,以及动用军粮器甲这类通常赦免令不涵盖的罪行,只要是十一年正月以前的,都给予宽免;十一年正月以后的,也酌情从轻处理;那些因事逃叛、流离失所,或是因饥荒而背井离乡的人,可以回乡恢复旧业,免除五年赋税,停止徭役;被拘押的人,各自回到本郡,旧有的产业若还在,都归还给他们。庚戌日,皇帝车驾前往同泰寺举行大会,留在寺中,讲解《金字三慧经》。四月丙戌日,在同泰寺讲经结束,举办法会。同时大赦天下,更改年号。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努力耕种以及作为父亲继承人的人,赐给爵位一级,对宿卫文武官员也分别给予不同赏赐。当晚,同泰寺发生火灾。六月辛巳日,天空中传来声响,如同风雨相互撞击。秋七月辛酉日,任命武昌王萧敕言为东扬州刺史。甲子日,皇帝下诏:朝三暮四的故事中,众猴都很高兴,实际上名和实都未改变,却因形式不同而产生喜怒。近来听闻民间多用九陌钱,钱数不足则物价贵,钱数足则物价贱,并非物品本身有贵贱,而是人心颠倒。这种情况在远方更为严重,不仅国家政令难以统一,甚至家庭习俗也有差异,徒然扰乱王法制度,对百姓财富毫无益处。从今以后通用足陌钱。命令发布后,以百日为期限,若还有人违反,男子发配去服劳役,女子抵押做工,期限同为三年。八月丁丑日,东扬州刺史武昌王萧敕言去世。任命安东将军、南徐州刺史临川王萧正义以原封号担任东扬州刺史,丹阳尹邵陵王萧纶为镇东将军、南徐州刺史。甲午日,渴槃陁国派遣使者进献特产。冬十月癸酉日,汝阴王刘哲去世。乙亥日,任命前东扬州刺史岳阳王萧詧为雍州刺史。
太清元年正月壬寅日,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庐陵王萧续不幸离世。朝廷很快做出安排,将镇南将军、江州刺史湘东王萧绎调任为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希望他能稳定荆州局势。
辛酉日,梁武帝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亲自前往南郊举行祭祀仪式。仪式完成后,他有感而发,下诏说:“天地的运行,就像一张细密的大网,庇佑着世间万物,恩泽极为广博;天道的变化,成就了万物的起始。朕在斋宫精心沐浴,一心向天地表达最诚挚的敬意,庄重地举行祭天大典。如今祭礼圆满结束,朕满心都是感慨与喜悦,特别希望能把这份福气传递给天下百姓。所以决定大赦天下,那些生活特别困苦的人家,今年的租税和徭役就不用再缴纳了;因被清议而遭禁锢的人,也都恢复自由;正在被朝廷征讨的逃亡叛乱者,还有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隐匿年龄、隐瞒人口的人,朝廷给你们一百天的时间,主动站出来自首,过去的罪过一概不再追究;流亡到外地的人,都可以回到家乡,重新经营产业,五年之内都不用缴纳赋税;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努力耕种的人,赐给爵位一级;在官府任职勤恳办事的人员,奖赏他们两年的俸禄。各地都要把这个消息传达下去,广泛寻找那些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不管是在乡里以品德闻名的,还是独自坚守正道、不追求名利的,都要向上汇报,以便朝廷及时征召任用。”
甲子日,梁武帝又亲自前往明堂祭祀,表达对天地和祖先的尊崇。
二月己卯日,天空中出现了白虹贯穿太阳的奇异景象,这让众人感到十分惊奇。第二天庚辰日,北魏司徒侯景派人来表示,愿意带着豫、广、颍等十三个州归附梁朝。这可是件大事,朝廷经过商议,在壬午日,任命侯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担任大行台,还特别规定他的权力和待遇就参照当年邓禹的旧例,以此来表达对他归附的重视。
丁亥日,梁武帝亲耕籍田,以身作则鼓励百姓重视农业生产。
三月庚子日,梁武帝前往同泰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无遮大会,甚至做出舍身寺院的举动。大臣们都很着急,凑了一亿万钱才把他赎回来。甲辰日,朝廷赶紧派遣司州刺史羊鸦仁、兖州刺史桓和、仁州刺史湛海珍等人,去接应北豫州的侯景,希望顺利接收侯景带来的地盘。
到了夏四月丁亥日,梁武帝结束在外行程回宫,回宫后便大赦天下,还更改了年号。同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努力耕种以及作为父亲继承人的人,都赐给爵位一级,在朝的群臣和宿卫的文武官员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赏赐,大家都感受到了朝廷的恩泽。
五月丁酉日,梁武帝来到德阳堂,大宴群臣,还安排了丝竹音乐表演,现场气氛轻松愉悦。
六月戊辰日,朝廷任命前雍州刺史鄱阳王萧范为征北将军,让他负责总督汉北征讨诸军事,为国家的军事事务承担重要职责。
秋七月庚申日,羊鸦仁率领军队顺利进入悬瓠城。甲子日,梁武帝下诏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他说:“豫州和南豫州分设,这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如今汝水、颍水一带已经平定,就依照前代的旧例,把悬瓠设为豫州,寿春设为南豫,合肥改为合州,北广陵改为淮州,项城改为殷州,合州改为南合州。”这样的调整,也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地区,让百姓生活更加安稳。
八月乙丑日,梁朝军队开始北伐,任命南豫州刺史萧渊明为大都督,统领北伐事宜。梁武帝下诏说:“如今汝南刚刚收复,嵩山、颍水一带也得以清平,想到那里的百姓,朕常常为他们操心,难以入眠。应当给他们更多的宽厚恩惠,让他们能重新过上好日子。凡是边境新归附各州境内的百姓,之前有负罪逃亡、逃叛到北方的,一律赦免,不再追究过去的罪过。并且任何人都不得挟私仇进行报复。要是有违反的人,一定会严加查办审问。”戊子日,朝廷任命大将军侯景录行台尚书事,负责相关政务,希望他能在新的职位上发挥作用。
九月癸卯日,王游苑建成。庚戌日,梁武帝前往王游苑游玩,欣赏着新建成的园林美景。
冬十一月,北魏派遣大将军慕容绍宗等人抵达寒山。丙午日,双方展开大战,可惜萧渊明战败,连同北兖州刺史胡贵孙等人都被北魏俘虏,这让梁朝的北伐局势变得严峻起来。慕容绍宗乘胜进围潼州,潼州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十二月戊辰日,朝廷派遣太子舍人元贞回到北方,想让他成为北魏的君主,以此来影响北魏局势。辛巳日,朝廷任命前征北将军鄱阳王萧范为安北将军、南豫州刺史。
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正月戊戌日,梁武帝下诏,让在位的官员各自举荐自己所了解的人才,期望能广纳贤才,为国家发展助力。第二天己亥日,北魏军队攻陷涡阳,局势变得紧张起来。辛丑日,朝廷进行人事变动,任命尚书仆射谢举为尚书令,守吏部尚书王克为尚书仆射,期望他们能在新职位上稳定朝政。甲辰日,豫州刺史羊鸦仁、殷州刺史羊思达竟然弃城而逃,北魏军队顺利进占这两座城池,梁朝疆土遭受损失。乙卯日,朝廷做出调整,任命大将军侯景为南豫州牧,安北将军、南豫州刺史鄱阳王萧范改任合州刺史,试图重新部署防线。
三月甲辰日,抚东将军、高丽王高延去世,朝廷任命他的儿子为宁东将军、高丽王、乐浪公,维持与高丽的友好关系。己未日,又对官员职位进行调动,镇东将军、南徐州刺史邵陵王萧纶改任平南将军、湘州刺史、同三司之仪,中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萧渊藻担任征东将军、南徐州刺史。就在同一天,屈獠洞传来消息,李贲被斩杀,他的首级被传送到京城,这一消息让朝廷上下都松了一口气。
夏四月丙子日,梁武帝再次下诏,要求在朝官员以及州郡官员举荐清正廉洁、善于治理百姓的人才,并以礼相待,将他们送到京城,为国家选拔优秀的地方治理人才。戊寅日,任命护军将军河东王萧誉为湘州刺史,期望他能管理好湘州事务。五月辛丑日,新任命的中书令邵陵王萧纶改任安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前湘州刺史张缵担任领军将军,进一步完善朝廷的人事布局。辛亥日,朝廷特赦交、爱、德三州,减轻当地百姓的负担,促进地区稳定。癸丑日,梁武帝下诏感慨治理国家需要众多贤士,安定百姓依赖于得到合适的人才,他表示自己在治国方面有所欠缺,希望在朝官员能积极进谏,提出治国良策。同时要求地方官员广泛寻访人才,不论其出身贵贱,都要及时上奏朝廷。就在这个月,连续两个夜晚出现了奇异的月相,引发众人议论。
秋八月乙未日,任命右卫将军朱异为中领军,掌管重要军权。戊戌日,侯景突然举兵反叛,擅自攻打马头、木栅、荆山等戍所,局势急转直下。甲辰日,朝廷任命安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邵陵王萧纶都督各路军马,前去讨伐侯景,同时特赦南豫州,稳定后方人心。九月丙寅日,加授左光禄大夫元罗为镇右将军,加强军事部署。
冬十月,侯景袭击谯州,俘虏了刺史萧泰。丁未日,侯景进攻历阳,太守庄铁投降。戊申日,朝廷任命新授光禄大夫临贺王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驻扎在丹阳郡,保卫京城。己酉日,侯景从横江渡过采石。辛亥日,侯景的军队抵达京城,临贺王萧正德竟然率领众人归附叛军,京城陷入危机。十一月辛酉日,叛军攻陷东府城,南浦侯萧推、中军司马杨暾遇害。庚辰日,邵陵王萧纶率领武州刺史萧弄璋、前谯州刺史赵伯超等人,率军前来救援京城,驻扎在钟山爱敬寺。乙酉日,萧纶进军湖头,与叛军交战,不幸战败。丙戌日,安北将军鄱阳王萧范派遣世子萧嗣、雄信将军裴之高等人率军前来救援,驻扎在张公洲,试图扭转局势。十二月戊申日,天空西北方向突然裂开,有火光闪现,仿佛预示着灾难降临。尚书令谢举也在此时去世,朝廷一时人心惶惶。丙辰日,司州刺史柳仲礼、前衡州刺史韦粲、高州刺史李迁仕、前司州刺史羊鸦仁等人纷纷率军前来救援,众人推举柳仲礼为大都督,期望他能统一指挥,击退叛军。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正月丁巳朔日,柳仲礼率领众人分别占据南岸,准备与叛军对峙。就在这一天,叛军在青塘渡河,袭击并攻破了韦粲的军营,韦粲奋力抵抗,最终战死。庚申日,邵陵王萧纶、东扬州刺史临成公萧大连等人率军聚集在南岸,增强防守力量。乙丑日,中领军朱异去世,朝廷失去一位重要官员。丙寅日,任命司农卿傅岐为中领军,继续稳定军权。戊辰日,高州刺史李迁仕、天门太守樊文皎进军青溪东,却被叛军击败,樊文皎战死,局势对朝廷愈发不利。壬午日,出现荧惑守心的天象,古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乙酉日,太白星在白天出现,种种异象让人心不安。二月丁未日,南兖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前青、冀二州刺史湘潭侯萧退率领江州的军队,驻扎在兰亭苑。庚戌日,安北将军、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以原封号开府仪同三司,进一步提升其地位,期望他能发挥更大作用。
三月戊午日,前司州刺史羊鸦仁等人进军东府北,与叛军交战,结果大败。己未日,皇太子妃王氏去世,宫廷中又添悲伤气氛。丁卯日,叛军攻陷宫城,随后纵兵大肆抢掠,京城陷入一片混乱。己巳日,叛军假传诏书,派石城公萧大款解散外援军队。庚午日,侯景自封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大丞相、录尚书,独揽大权。辛未日,各路援军无奈纷纷退散。丙子日,再次出现荧惑守心的天象。壬午日,新任命的中领军傅岐去世,朝廷局势更加危急。
夏四月己丑日,京师发生地震。丙申日,又一次地震,百姓苦不堪言。己酉日,梁武帝因为所求物资无法得到供应,忧愤成疾卧床不起。就在这个月,青、冀二州刺史明少遐、东徐州刺史湛海珍、北青州刺史王奉伯各自率领本州归附北魏,梁朝领土进一步缩减。五月丙辰日,梁武帝在净居殿驾崩,享年八十六岁。辛巳日,将梁武帝的灵柩迁到太极前殿。冬十一月,追尊他为武皇帝,庙号高祖。乙卯日,葬于修陵,这位统治梁朝多年的帝王,最终走完了他的一生,而梁朝也在侯景之乱后,陷入了更深的动荡之中。
梁武帝萧衍天生就极为孝顺。他六岁的时候,献皇太后去世,他悲痛万分,整整三天滴水未进,哭泣的哀伤程度甚至超过成年人。家族内外的亲戚朋友,都对他的孝行感到敬重与惊异。后来,父亲文皇帝去世,那时他担任齐随王的谘议,随王府在荆州。他刚一听说父亲的噩耗,马上辞去官职,日夜兼程往回赶,一路顾不上睡觉和吃饭。哪怕是狂风巨浪,也没能让他停下片刻。原本健壮的他,等回到京都时,已经瘦得形销骨立,亲戚朋友都快认不出他了。回到家中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他悲痛得昏死过去很久。每次痛哭都会吐血数升。守孝期间,他不再吃大米,只靠大麦维持,每天也只吃很少一点。去祭扫父亲陵墓的时候,他流下的眼泪洒落之处,连松树和青草仿佛都被感染,颜色都似乎变了。
等他登上皇位后,在钟山建造了大爱敬寺,在青溪边建造了智度寺,还在宫中设立了至敬等殿。又修建了七庙堂,每月都会去两次,供奉洁净的祭品。每次前去祭拜,他都会泪流满面,哀伤之情让身边的人都深受触动。
梁武帝思维敏捷、知识渊博,对各种学问都有深入研究。他年少时就勤奋好学,精通儒家和玄学。即使政务繁忙,他也手不释卷,常常点着蜡烛,借着微光读书,一直读到深夜。他撰写了《制旨孝经义》《周易讲疏》,以及关于六十四卦、二《系》《文言》《序卦》等的义理阐释,还有《乐社义》《毛诗答问》《春秋答问》《尚书大义》《中庸讲疏》《孔子正言》《老子讲疏》等,总共二百多卷著作,纠正了前代儒者的许多误解,阐发了古代圣贤的思想精髓。王侯和朝臣都上表向他请教疑惑之处,他都会耐心为大家解释。
他重视教育,修缮国学,增加学生数量,设立五馆,安排《五经》博士。天监初年,何佟之、贺玚、严植之、明山宾等人阐释梁武帝的旨意,并编撰吉凶军宾嘉五礼,一共一千多卷,梁武帝会亲自裁定其中有疑问的地方。在他的努力下,社会风气变得庄重有礼,家家户户都知晓礼节。大同年间,他在宫城西边设立士林馆,领军朱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袂等人轮流讲学。皇太子、宣城王也在东宫宣猷堂和扬州官署开堂讲学,一时间,四方郡国的学子纷纷慕名而来,像云一样聚集到京师,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梁武帝还笃信佛法,尤其擅长对佛教经典的阐释,撰写了《涅盘》《大品》《净名》《三慧》等诸多经义的讲解著作,又有数百卷。在处理政务的闲暇时间,他就在重云殿和同泰寺讲经说法,知名的高僧和饱学之士,加上四众弟子前来听讲,常常有一万多人。他还主持编写《通史》,并亲自撰写赞和序,全书共六百卷。
梁武帝天赋极高,思维敏锐,下笔就能成章,无论是作赋还是写诗,都能一挥而就,而且文章兼具文采和质朴,超越了古今许多人。他写的诏书、铭文、赞辞、诔文、箴文、颂歌、笺奏等,从他未登基之前,到登上皇位之后,所有的文集又有一百二十卷。他对六艺都很娴熟,棋艺达到逸品,对阴阳、纬候、卜筮、占决等也都十分精通。他还撰写了《金策》三十卷。他的草书、隶书书法以及骑射、弓马技艺,也都十分精妙。
他勤于政务,孜孜不倦。每到冬天,四更一结束,他就命人点上蜡烛开始处理事务,哪怕手被冻得皴裂,也不停笔。他明察秋毫,能洞悉奸邪和隐藏的问题,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但在处置时,他常常会因怜悯而落泪,然后才做出裁决。他每天只吃一顿饭,饮食也很简单,只有豆羹和粗米饭。如果事务繁多,到了午后还没处理完,他就漱漱口继续工作。他身穿布衣,用的是木棉做的黑色帷帐,一顶帽子戴三年,一床被子盖两年,生活非常节俭。五十岁以后他就断绝了男女之事。后宫中贵妃以下的妃嫔,除了在举行重大仪式时穿着华丽服饰,平时衣服都不会拖到地上,身边也没有锦绣装饰。他不饮酒,不听音乐,除非是宗庙祭祀、大型宴会和法事活动,否则从不奏乐。他性格正直庄重,即使在小殿或暗室中,也总是整理好衣冠,哪怕只是稍作休息,也不会随意袒露身体。盛夏酷暑时,他也不会袒胸露背。如果没有整理好仪容举止,他就不会与人相见,哪怕面对宫中的小太监,也像接待贵宾一样郑重。纵观古代帝王,能像他这样恭敬节俭、庄重严肃,且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实在是很少见。
史臣评论道:南齐末年,统治昏庸暴虐,天怒人怨,众叛亲离。梁武帝萧衍英明神武、睿智聪慧,在樊、邓地区起义,竖起大旗,建立国号,毅然投身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他率领着强大的军队,冲锋陷阵,如乌云翻涌、迅雷轰鸣,消灭了残暴凶恶的势力,受到天下百姓的拥戴,顺应天命登上皇位。于是他执掌国家大权,广开言路,开辟招贤纳士的道路,任用贤能之人,听取正直的谏言。他振兴文学,修缮祭祀天地的礼仪,整治五礼,制定六律,广纳四方意见,国家的各种事务都得到合理治理,天下安定,功绩斐然,远方的国家都来归附,近处的百姓也安居乐业。再加上祥瑞之兆年年都有,不管是征收赋税的地方,还是文化相通的区域,向南扩展了万里,向西开拓了五千余里。各地的奇珍异宝、众多百姓,都充实了王府,人们纷纷前来朝拜。三四十年间,国家繁荣昌盛,自魏晋以来,很少有这样的盛况。
然而到了晚年,他把政事托付给一群宠臣。像朱异这些人,作威作福,结党营私,政务都靠贿赂来运作,官员的任免都由他们掌控,导致朝廷纲纪混乱,赏罚没有章法,正所谓“小人得势”。就如贾谊所说的“让人悲痛哭泣的情况”出现了。最终使得侯景这个羯族叛贼有机可乘,突然发动袭击,战火蔓延,皇帝受辱,百姓生灵涂炭,宫室也遭受破坏。唉!天道为何如此残酷。虽然说也许是气数已尽,但这很大程度上也是人为造成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