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黄庸自首了

陈群慢条斯理地看着手中的诏书,脸上的表情沉静如水,却忍不住偷偷瞄了刘放几眼。

这位执掌大魏机要的中书显贵一脸讨好地看着陈群,见陈群的目光投过来,挤出一个极其恭敬、讨好的笑容,让陈群也不禁嘴角上扬,笑得非常的温厚。

但实际上,这位大魏实际的首相的心中震动的厉害,如果不是为了保持自己风轻云淡的形象,他现在几乎要站起来狂奔了。

立储……啊。

陈群已经期待这件事很久了,可真的走到这一步,他还是感觉心里堵的厉害,鼻子微微一酸。

立储,说明曹子桓已经认真地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到了最后的时刻。

他已经无法再继续坚持,所以才被迫安排身后事。

相识多年,陈群本以为自己比曹丕大十几岁会走在前面,没想到他居然要送曹丕离开。

多少搞点玄学的陈群也不得不狐疑,暗暗盘算这天命是不是不在曹子桓的身上。

或者说,不在曹氏的身上。

“知道了,这就去。”

他喃喃地说着,随手将桌案上的笔墨放好,悠然起身,在刘放的引导下,缓缓走向内宫。

身为大魏最有权力的人,陈群虽然为老友将死悲伤,可毕竟是走过乱世的人,他早就不会一直沉湎其中。

一边走,陈群一边缓缓品味着辅政大臣的安排对自己权力的影响。

这一琢磨,陈群突然停下了脚步。

曹真、曹休领衔辅政大臣,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问题是这俩人都是以领军著称,日后吴蜀肯定要再次寇边,二人一东一西,肯定要督率大军作战,势必要远离朝堂。

而夏侯尚去世后,荆州那边也不能没人都督,辅政大臣司马懿肯定责无旁贷。

至于镇军大将军陈群……

我能咋办,我又不会打仗,只能让我留下来坐镇洛阳。

这个安排,也就是只要司马懿出征,陈群就是留守洛阳的唯一辅政大臣。

甚至立储的事情也很有讲究。

现在大家都知道,曹魏唯一能立的太子的人选只有曹叡自己。

给辅政大臣几个商议的机会,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册立之功,甚至现在曹丕已经无法处理国事,势必要先交给太子和几位辅政大臣,这岂不是说……

陈群心中又满是欢喜。

之前曹洪已经正式上书,再次讨论起了肉刑之事,之前有王朗苦苦阻挡,可这次王朗为了给儿子王肃争取一个进步的机会,在这种时候也聪明的与陈群保持一致,前途势必一片光明。

这也太顺利了。

一切都太顺利,一切都尽在掌握,一切都美好的让陈群感觉有点梦幻。

天幕之下的他感觉自己像国手落子,棋盘上的每一个子,都在按照他的意愿移动,最终汇聚成一个必胜的棋局,这股难言的权势让陈群呼吸都稍稍急促,已经飞快地开始盘算更远的步骤。

肉刑!

肉刑之事还要夯实!我还不能大意。

想到这,陈群昂首阔步加快了步伐,准备迎接属于自己的光荣时刻。

可就在此时,远处一人飞快地冲他跑了过来,陈群定睛一看,这个有点慌乱的人……怎么是一贯冷静的高柔?

出事了吗?

陈群有点紧张,他又停下脚步,示意高柔冷静,高柔定了定神,将头上的獬豸冠解下,满头的大汗顺着脸颊慢慢流下来。

他舒了口气,沉声道:

“下官高柔,拜见……”

“行了行了,直接说!出什么事了?”陈群迫不及待的问。

“哦,是黄庸来自首了!”

“……”

让你直接说你也太直接了吧?

好歹说说这来龙去脉啊,到底怎么了?

见陈群满脸疑惑,高柔也赶紧解释说道:

“今日校事刘慈将黄庸捉来,说现在已经查明,之前郭皇后与司马叔达之前的谣言便是黄庸流传。

黄庸供认不讳,下官已经将其下狱……”

“什么?!”陈群瞳孔骤然一缩,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黄庸?造谣司马孚和郭皇后?

不是,他有病?

他图什么啊?

不过说到这,陈群又瞬间反应过来。

曹洪之前已经确认,黄庸是他的门客。

之前司马叔达的书信搅得朝中流言四起,本来都不肯相信司马叔达与皇后有染的人也被这有鼻子有眼还有内涵的谣言搞得开始有点故意相信了。

陈群也为这件事很头疼。

不过这种丑事搞得老朋友面子上不好看,他也没多问。

只是私下听说,司马懿求到了曹洪那,请仗义的曹洪帮忙想办法,所以之前曹洪恢复宗正的时候司马懿才提供了不少支持。

陈群之前还在琢磨曹洪能想出什么办法,现在一看,居然是这种以力破巧,大力出奇迹的方法。

直接人造一个问题的源头,然后让他来背锅,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谣言的源头是太学,黄庸也是太学生,高矮胖瘦正合适,起码把谣言吸引到他的身上也好说。

“怎么又是黄德和啊。”陈群无奈地道,“此事就不能换个人,每次入狱的都是黄德和,只把此人折辱,对外人也说不过去。”

高柔此刻也稍稍露出笑容,叹道:

“换成其他人,谁敢接下这般折辱?还不是黄德和,这小儿之前备受刘慈折辱,还是曹洪帮他分说,因此一直对曹子廉颇为忠诚。

此番让他下狱,曹子廉也是无可奈何,还派人来说,让我好生关照一番,只是那刘慈欢喜,这一路对黄德和打骂不断,当真是有失体面啊。”

陈群知道,刘慈跟黄庸关系不好,高柔跟刘慈的关系不好,这些人胡搅蛮缠,也不能全听全信。

但之前高柔已经投靠了陈群,推广肉刑之事,谋事在公卿,执行在高柔,让高柔有本事敲打一下刘慈,对陈群也是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沉吟片刻,陈群终于做出了判断。

“天子病重,急切召我去内宫商议嗣君之事,跟我一起去的,还有子丹、仲达。

仲达近来被此事搅得焦头烂额,黄德和此刻愿意出首,也是为了稳定朝堂,算是给仲达一个交代。”

很显然,哪怕黄庸是自首,陈群也不相信,或者说,他根本懒得理这种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正不是陈家的谣言,他还乐得这流言蜚语传开,给朝堂增加几分变数。

缓和。

跟群臣缓和,然后集中力量先把眼前的事情做成,这是陈群的基本思路。

反正黄庸的身份也不可能出来做官,就让他先慢慢背锅,等朝堂稳定了再看看局面。

“至于刘慈嘛……”陈群又继续说到,“刘慈构陷黄德和,已经不是一两次了。之前陛下一直回护刘慈,夏侯泰初也对他颇为依仗,我也不好说什么。

嗯,我让景兴给子雍招呼一声,让刘慈也下狱待个两三日,也得让他知道……日后该小心做事。”

高柔缓缓点了点头,凝神道:

“下官明白,刘慈之事下官一定慎之又慎,点到为止,绝不让陈公为难。”

陈群捏了捏高柔的手,越发感觉高柔的悟性不错。

这样的人物……

“对了,文惠,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你想做哪个?”

曹丕已经开始弄身后事了,陈群自然也要开始准备给自己人发点大礼包。

尽管高柔投奔的时间不长,但高柔确实有能力,陈群也准备给他发点奖赏,看看他能不能在更高的位置上为自己做更多的事情。

高柔谦和地笑了笑:

“多谢陈公提携,不过此事倒是无妨——陈公何处需要高某,高某便去何处!”

陈群眼中露出极其满意的神色——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他都不想让高柔做,只是现在说出来试探一番,高柔不争不抢,这性子合心意。

他拍了拍高柔的肩膀,随即不再言语,大步跟上刘放,准备去迎接那个重要的时刻,高柔看着他的背影,也微微露出了笑容。

黄德和对陈公可太好了。

日后陈公身边都是一等一的重臣良士,想来新皇登基之后他会更高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