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逃跑皇帝 二

第75章 逃跑皇帝 二

潼关失守,满朝文武束手无策。尚书右丞王铎向天子奏道:“今长安危矣,陛下可封黄巢为节度使,以示招安;再诏各路勤王之师来京保驾。”

僖宗道:“爱卿所言极是,草旨封黄巢为天平节度使,旨到之日即赴官任。朕明日驾临南郊祭天,以求神灵。”

使者持圣旨往黄巢营帐,黄巢毁诏骂道:“巢受百姓之望,杀富济贫,杀官济民。朝庭昏庸,小人弄权,贤不能进言,官不能为廉。李唐大限已到,你回去告诉李俨,十日之内兵临长安城下!”说罢命左右侍卫驱逐使者回京。

使者回到京师,僖宗闻言大惊。又报巢兵到八里桥安营。田令孜奏曰:“事已急矣,不如前往西祁州避兵。”帝问曰:“西祁州哪得宫殿安身?”田令孜奏曰:“昔日明皇因安禄山渔阳兵变上西祁州避兵,建立的宫殿尚存。”帝即传旨,收拾三宫六院,嫔妃彩女,上西祁州去。田令孜奏曰:“军情紧急,只一君一后足矣,嫔妃彩女顾不得了!”后人有诗叹曰:

玄宗回马杨妃死,

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日圣明天子事,

景阳宫井又何人。

唐末诗人罗隐有《帝幸蜀》诗咏其事:

“马嵬烟柳正依依,

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

这回休更冤杨妃。”

(“阿蛮”是杨贵妃的小名。)

号称“秦妇吟秀才”的唐末进士韦庄《立春日作》与此意境相同:

九重天子去蒙尘,

御柳无情依旧春。

今日不关妃妾事,

始知辜负马嵬人。

却说黄巢正坐帐中,哨马报僖宗离了长安,望西祁州去了。 黄巢即令将士领兵追赶。葛从周曰:“且令人先洗宫院,登了大位,那时再追不迟。”黄巢即令葛从周领兵去洗宫院。但见唐宫中:

黑漫漫征云笼凤阁,昏惨惨杀气绕龙楼。喊声滚滚,美嫔妃急登罗帏;战鼓咚咚,俏彩女忙投锦帐。千秋池下,撇了些破甲残旗;万岁山前,丢了些折弓损箭。绛绡楼下胭脂湿,白玉城边血浪翻。

长安城内百官现在才知道田令孜挟持皇帝、皇后逃走,抛下群臣与嫔妃不顾!于是还没等黄巢进城,长安的士兵和百姓便争相闯入皇家府库抢掠金银绸缎。

无奈之余,金吾将军张直方率群臣迎黄巢义军于灞上。黄巢内着细甲外披黄袍,由众将保驾昂然而入。

黄巢的人马队伍从长安城东门而入,浩浩荡荡络绎不绝,一直到掌灯时分进城的步伐杂沓之声还在街巷中回荡。

黄巢进城之后,命副手尚让张贴文榜,告谕安抚吏民:“黄王起兵是为了百姓,不会像李唐皇帝那样无情,你们只管安心,不要害怕。”黄巢的部下在战争中搜刮了不少财宝,遇到贫苦无依的人就施舍钱财给他们。民间甚至编出“正月十五挂红灯”,“端午时节插艾草”的故事来褒颂黄巢和他的起义军。

起义军此前高喊的“均平”口号,到了付诸实行的时候。

当初,农民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临着官吏贪残、土地兼并、赋税苛重,这才跟着黄巢造反。起义军转战各地之时,有一些唐朝官僚也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

寒士出身的诗人皮日休以进士榜末及第,曾是唐朝的太常博士,又随高骈军出征起义军,之后被起义军俘虏,投降黄巢,当了大齐政权的翰林学士。

皮日休说,皇帝如果做不好,老百姓即便把他掐死,甚至是灭族,也不过分。

皮日休甚至为这一理想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据说后来黄巢撤离长安时,皮日休遇害身亡。

但黄巢是皮日休所期盼的明主吗?

显然不是。

黄巢入宫霸占了僖宗的数千宫女,在他眼中看去,个个是西施王嫱,终日终夜寻欢作乐!那班趋奉势力的大臣,今天上一表,明天上一奏,劝黄巢登位称帝。黄巢一不做二不休,自称大齐皇帝,改元金统。封妻曹氏为皇后,封子黄球为太子。封尚让为太尉、尚书令,葛从周为大都督,孟绝海为龙骧将军,邓天王为骁骑将军,其余众人未有封赏。由于来不及准备,于是画皂缯为衮衣,击战鼓代乐音,也是迫不及待。

黄巢端坐于大殿的龙椅之上,文武百官们山呼万岁,黄巢志得意满地笑了,这就是他从青年时代起孜孜以求的“长安梦”,到今天终于实现了。

黄巢的部下看到黄巢忙于登基,忙于封官,忙于找女人充实后宫,而自己迟迟得不到封赏,于是义军将士如同明火执仗的强盗一般在长安街头杀人越货,“各出大掠,杀人满街”。长安百姓在惊愕之中血流成河。

黄巢想用唐朝的政府官员来维持大齐政府的运作,于是规定,“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官复原职,但是必须到宰相赵璋的府邸投递名帖。

唐朝旧臣好像是商量好了,谁都没有到赵璋府邸投递名帖。黄巢勃然大怒,乃大索里闾。宰相豆卢瑑崔沅等避匿张直方家。

金吾大将军张直方曾经率领众臣到灞上迎接黄巢,并且主动投降,深得黄巢信任,但张直方毕竟是唐朝旧臣,心念旧情,所以容纳公卿藏匿复壁,不料被黄巢察觉发兵攻入,搜得豆卢瑑崔沅等数人,一并枭首,张直方全家也被处死,无一幸免。

前宰相卢携,曾经多次拒绝过黄巢请降的要求,黄巢相当记仇,虽然卢携已服毒自尽,但黄巢还是觉得不解气,派人挖坟掘墓将卢携尸首从棺材里拖出来,在长安街上碎尸万段,挫骨扬灰。

左仆射于悰,右仆射刘邺匿居民间,都被搜斩。于悰妻广德公主见夫被杀,执住贼刃慨然道:“我是唐室女,誓与于仆射同死。”贼不加诘问抽刀砍去,可怜一位贤德公主,也随于驸马同逝黄泉。正是:

巾帼犹知不惜生,

殉夫殉国两成名。

长安不少名门女,

谁及当时公主贞?

出于士族地主与无产农民之间的矛盾,黄巢进京后,对士族地主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大量士族地主、贵族官僚被杀,农民军将领翻身当上了高官。时人写的一首诗反映了这一情况:

自从大驾去奔西,

贵落深坑贱出泥。

邑号尽封元谅母,

郡君变作士和妻。

扶犁黑手翻持笏,

食肉朱唇却吃齑。

唯有一般平不得,

南山依旧与天齐。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说,自从唐僖宗逃到蜀地后,贵族和贱民的地位就颠倒了,大齐的官职封号都给了出身卑微的人,原来的庄稼汉们也能持笏上朝;富贵高官反而被搞得妻离子散,吃惯了肉的朱唇从此只能吃野菜。

但是,最后两句诗也表明了对黄巢起义的悲观态度:你们以为这样就能均平吗?长安城外的南山依然与天同高,你们是削不平的!

既然均不平,那就打破旧秩序。

黄巢为了搜刮更多的金银财宝,居然大手一挥,命人去挖位于陕西乾县梁山上的乾陵.

乾陵是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合葬陵墓,黄巢打着筹措军费的名义,动用四十万大军对乾陵进行破坏。

不过这帮小伙子砍人造反还行,崛人坟墓却是一窍不通,根本搞不清乾陵到底在哪,结果半个梁山都挖开了,就是找不到陵墓入口,直到后来唐军打回长安,依然没有挖出一个铜板。

一个月之后,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与齐军在长安城外激战数次,在一次偷袭中成功,斩齐军首级数万,进入长安城中。

城中百姓再次欢欣鼓舞,但这次是迎接官军的归来。有的百姓还鼓起勇气参与驱赶黄巢军的队伍,用碎石、瓦块投掷起义军,有的人则收集箭矢供给官军。

可没想到的是,官军入城后也大肆抢夺,“入第舍,掠金帛、妓妾”。唐军将领担心军纪败坏,命令士兵头上系白丝带为记号,结果城中的无赖少年也纷纷戴上白丝带去抢劫钱财。

黄巢率领军队撤到灞上,听说唐军的纪律不比他们强,于是分兵从各门攻入城内。朔方军寡不敌众,被齐军反攻,长安城再度落入齐军之手。

老百姓偷偷帮助政府军的行为彻底激怒了黄巢,黄巢便下令屠城。死者多达8万人。

一支军人屠杀平民百姓,肯定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其败亡只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