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对象的选定必须具有独特性与划时代的意义。任江辉博士研究日本近代无赖派作家的叙事艺术与批评话语就具备这两个特性。独特性是“无赖”这个词汇,中国古今汉语与日本近现代作家语意的差异,至于划时代的意义是“无赖派”的文学在日本现代文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任博士的慧眼。其立论于作家的叙事观点与批评话语的分别探究与二者融合映射的辩证,以洞察无赖派作家的创作艺术与时代意识,有超越前人研究而别出心裁的所在。

“无赖”一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有以下几个意思。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史记高祖本纪”)

“以臣无赖”的“无赖”是说不能倚靠,无法取得信赖。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文帝曰:吏不当若是耶?尉无赖。(“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裴骃“集解”引张晏曰:才无可恃。“尉无赖”是说没有才能,不能倚重。

意我羁愁正无赖,欲以此事想夸招。(宋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

“羁愁正无赖”是说无所依托而心中烦闷无聊。

多情幽草沿墙绿,无赖群蛙绕舍鸣。(宋陆游“雨中作”)

“无赖群蛙”是说群蛙多事,惹人郁闷。与现代汉语“无聊多事”的意思相近。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宋辛弃疾“浣溪沙”)

“小桃无赖”是生物虽无亲而诗人借物拟人,小桃虽无赖,似乎可憎而含有亲昵的情意。至于“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浣溪沙”)的“小儿无赖”既没有无才的鄙视,也没有无聊烦恼的无可奈何,而是顽皮可喜的欢心。

休祐平生,狼抗无赖。(“宋书始安王休仁传”)

“狼抗无赖”是说刁蛮强横,行为恶劣。“太祖壮而无赖,县中皆厌苦之”(“新五代史梁文惠皇后王氏传”)的“壮而无赖”也是同义。

这人叫作石老鼠,是个有名的无赖 (“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

“有名的无赖”就是现代汉语“游手好闲又蛮横不讲理”的语义。

“无赖”一词,中国古今汉语的语意有“无才而无所依托”的存在价值批判;“百无聊赖而心中烦闷”的心境描述;“生物虽多事而依然可亲”的诗语情境的表述;“游手好闲”或“刁钻强横”的地痞流氓的恶劣形象等意思。

同为汉字儒学文化圈的日本,也有“无赖”一词的使用。检索日本的“広辞苑”第五版:

①【史记高祖本纪】正業につかず,無法な行いをする者。また,その行為。【近世畸人传】男子二人俱に無頼なるがゆえに勘当する。無頼の徒。

②たよるべきところのないこと。【十訓抄】単孤無頼の独人に成りて【無頼漢】無頼な男。ならずもの。ごろつき。

“无赖”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征引“史记高祖本纪”的文字,说明“无赖”是不务正业,违法犯纪的人。二是指无所依靠而孤独的人。而“无赖汉”是“破落户”,指没有职业而居无定所的人。就词义而言,不出古今汉语的范畴之外。至于【无赖派】,根据《日本大百科全书》的解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太宰治、坂口安吾、石川淳、织田作之助、田中英光等人为中心,活跃于日本文坛而引人注目的一群作家。于昭和10年(1935),以反世俗、反秩序为基调的“无赖的”(无赖特质的) 作风而确立作家的地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之际的混乱期,无赖派作家反世俗、反权威、反道德的言论是时代的象征。“无赖派”一词的由来,盖源于太宰治“我是无赖派。反抗束缚,嘲笑迎合世俗而得意忘形的嘴脸”(“パンドラの匣”)。在日常生活与文学中表现贯彻反世俗的姿态,得到寻求从战时压抑郁闷里解放出来的人们的共感,文学作品的“诚实”性格,赢得广大读者热烈支持。考察太宰治自称为“无赖派”的原因,是遭逢大战终结的混乱期而无所依恃,又企图超越抑郁的时代氛围而寻求自由自在的精神解放,是无所依靠而精神孤独的“无赖”的本义之一。但是以文学作品贯彻超离世俗的表现而得到读者的共感与支持,就不是游手好闲或刁蛮强横而惹人嫌弃的“无赖汉”。

任博士明晰日本近现代作家“无赖”的语义与中国古今汉语迥异,论考日本“无赖派”作家如何在作品中,表现超俗特立的精神境界,反映探寻解消压抑之路的时代意识,是任博士著作有独特性的所在。

文学创作的批评有“向外扩张”(extensive) 与“向内集中”(intensive)的两个指向。“向外扩张”以究明作者如何架构作品的章节,铺陈叙事表述思想而适应时代波动的脉络,形似飞跃而以适确真实为切要。“向内集中”以探求作者遣词造句的当下情境为依归,宜緻密考索以求善,毫无牵强附会而不流于浮夸。向外掌握时代的动向,向内洞察作者创作的用心,然后外内的扩张与集中交错会通,于是时代精神,作者立场与作品内涵三者混沌圆融 (khaos) 而通贯无碍,文学创作的批评乃能上达于真善美的究极境域。

任博士标举“无赖派”作家以知识分子、女性、作家的视角,分析战争、情爱与死亡的主题,指陈“反讽”“狂欢”“隐喻”与“人生凝视”是叙事的特征,于颓废人物的塑造,空间的建构与情节阐释上具有文学的艺术性。至于“堕落”“故乡”“反叛”“本质”的批评话语则具有历史的语境,适应文学发展的脉络。而人性论的话语则有负面人性的突破,正面人性复归的价值取向。又融合叙事与话语而交错辩证,则“无赖派”的话语有质疑传统道德,批判传统秩序与否定传统美学的倾向。叙事则有反对天皇制,颓废堕落,自我戏虐与价值倒置的表述。

任博士立足于“无赖派”作家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的尖兵,创作小说而引领风骚,有划时代的意义。详细探索“无赖派”的叙事观点,论述深邃周密,有发前人未发的所在。又精密考究“无赖派”批评话语的意义,检证语言背后的事实与作家创作的心理,进而说明“无赖派”小说叙事话语的艺术性。见解卓著,超拔于前人的论著之上,洵为中国当代研究日本现代小说的精心杰作。

长崎大学 连清吉 教授

2019年写于日本长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