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何雨水的干部服

看着快乐得像只小鸟的妹妹,何雨柱也适时开口,

“是,三大爷,

我准备去什刹海扯几尺布给雨水做新衣服,然后去煤铺那边要300斤煤,

把柴米油盐都备好了,我才能安心去街道办上班,

你说是吧!”

闻言,阎埠贵笑着点了点头,一脸的认同,

“也对,你跟咱们不一样,家里就你和雨水两口人,忙起来可没多余的人手打理这些,

是得早早的就准备好,不能含糊,

不然就没得吃。”

向着什刹海方向走了没多久,就来到位于帽儿胡同17号院儿的新民小学,

这是一间由房佩庭和几位热心教育的先生一起,在去年10月份才刚刚成立的新学校,

阎埠贵也是在这个时候进入学校成为的小学老师,

“那什么柱子,你和雨水慢慢忙,我先进去上课了,有什么事下班再说。”

“成,三大爷,你忙你的。”

和阎埠贵分道扬镳,再次走进入了什刹海,

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北端、是著名的漕运码头,

在铁路运输兴起之前,什刹海周边商铺林立,是整个京师最为繁华的地方,

比大栅栏还要繁华得多。

虽然此时的京杭大运河大部分航段已经淤堵,航运废弛,什刹海的繁华不再,

但各种基础设施还是相当完备,

兄妹俩来到什刹海核心位置的烟袋斜街,径直找到熟悉的裁缝铺,刚走进门脸房,就熟练的招呼起来,

“张叔,麻烦帮雨水量一下尺寸,做两套衣裳。”

张福生,昌平人,烟袋斜街比较有名的、专门制做中式服装的本邦裁缝,

由于手艺好,

现在虽然才刚刚过了饭点儿,但张福生却早就已经忙碌起来,

听到何雨柱的招呼,

稍微过了一会儿,他才放下手中的木尺和剪刀,摘下鼻子上的老花眼镜,抬起头看了过来,

跟着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才笑了起来,

“哟,柱子,自从你爹走了以后,你可好久没来我这儿了,

怎么着,这是发财了,

有钱来叔儿这里给妹妹做衣服啦。”

“呵呵,张叔,我现在在街道办找了份差事,主任看我可怜,给我预支了一个月的工资,

这不就来找您来了嘛。”

何大清做为丰泽园的大厨,手艺好、工资高,在什刹海周边同样相当有名,张福生自然不陌生,

此时听到何雨柱居然不学手艺,而是去了街道办,自然而然的关心起来,

“不是柱子,你家的手艺不传下去了啊,

这街道办是咱们小老百姓能进的?不怕那些特务和地痞流氓报复吗,

你家可就你一根独苗儿,

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让你爹咋办。”

听到张福生也问起这个问题,何雨柱一点儿没恼,又把给李迎军和阎埠贵的那套说法,给他解释了一下,

张福生听过以后,看了看变得瘦瘦小小的何雨水,不由得沉默的点了点头,

“也是,

光头会不会打回来、特务会不会报复,那都是以后的事情,

现在最重要的,确实是先把日子过起来。

成吧,

这次要做什么衣服,还是像以前一样做短褂吗?”

何雨柱早就想好要给妹妹做什么样式的衣服,听到张福生的话以后,直接摇头,

“不,张叔,我这次准备给雨水做两身列宁装,

稍微做大一点,

争取明年后年也能继续穿。”

作为著名裁缝,张福生自然知道列宁装是什么东西,

刚想开口劝,可一想到何雨柱已经去了街道办上班,他妹妹穿列宁装也没什么关系,

“哦,你说干部服啊,

也行!

老规矩,你先让雨水过来量尺寸,量完尺寸去隔壁布庄扯布。”

“好,”

何雨柱一边说,一边推了推何雨水,让她过去量尺寸。

量完尺寸,稍微计算了一下,张福生就把需要的布料报给了何雨柱,然后就让他出门扯布,

“雨水年纪小,原本3尺布就能做一套衣服,

不过你说要做大一点,那就预备上3尺5,两件准备7尺布,剩下的边角料我看着给你弄点儿别的。”

专业人士的专业意见,何雨柱自然没有异议,

刚想答应下来,跟着就想起今天早上起来洗内裤的事情,又提了一嘴,

“那什么,张叔,我等会儿扯8尺布过来,

剩下的你给我做几条裤衩呗!”

作为老司机,听到何雨柱的提议,张福生愣了一下,然后就有些猥琐的笑了起来,

“哟,柱子,昨儿晚上想媳妇儿了吧,

不过也是,你今年好像16了,也是到了想媳妇儿的年纪,

那你扯9尺布过来,我多给你做几条,免得你到时候不够换,挂空档。”

不理会张福生的调侃,

何雨柱笑着回了一句,然后就带着妹妹出门去了不远处的布庄。

这个年代的裁缝铺基本都不做原材料生意,所以专门卖布的布庄一般都比较大,货品也很齐全,

从最便宜、只要1450元一尺的土布,到5万多一尺的呢绒,应有尽有,

不会因为缺货而放走客人。

手里的钱不多,买不起舒适的呢绒,再加上还要兼顾做裤衩,

何雨柱最终选择了3000元一尺、白市布做底、染成灰色的普通布料来做衣服。

9尺布,一共27000元,再加上张福生的手工费,

总共花了何雨柱4万块钱。

“成,柱子,我这几天有点忙,你和雨水半个月以后来拿衣服。”

“好的,张叔,

半个月以后,我找个时间过来。”

离开裁缝铺,何雨柱径直去了煤铺买煤,

刚一走进煤铺,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巨大的堆煤场,而在堆煤场的旁边,则是一个锯木场,

没错,这个时候的煤铺不止会帮忙运煤,

同时还兼顾着卖劈材的生意,

煤铺工人每天不仅得存煤、送煤,还得一大早就起来锯木、劈柴,堆垛,

一些贪心的煤铺甚至还出售煤炉和搪炉料,

可谓是把这一行吃得干干净净,一点儿汤都不给别人留。

“马叔,给我来300斤煤炭、50斤劈材,

这次我不要煤末儿和煤核,只要块煤或者煤球,你可别拿以前那些东西来糊弄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