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何雨柱:不留功与名

刚刚解放的时候,

各种既得利益群体不甘心失败,发动了影响力不亚于三大战役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严重威胁着东大的经济秩序。

好在东大虽然立足未稳,但沉着应对,一举粉碎了他们的阴谋,

给敌人以重创,

打掉了盘踞在上层的各种买办势力,使得被他们压制多年的民族资本得以出头;

再加上老毛子现在还没有对东大进行工业援助,

政务院在经济和工业上的大方向,

依然是通过进行原始积累,发展轻工业、最后形成重工业的传统路子;

私营工商业在最近两年迎来了爆炸式的大发展、大跨越,

各种小摊贩、小商人不断涌现。

可以说,1950~1956年,绝对是东大未来40年内,对私营工商业最宽松的几年,

比起普通老百姓,

被利益驱动的商人们,在现阶段其实更加的拥护政务院的政令,更加积极的打击那些隐藏起来的特务和地痞流氓,

也更害怕回到过去那个没有秩序、没有钱赚的年代。

何雨柱刚跟着人流走进烟袋斜街,没多久,就看到前方一条胡同口拉着警戒线,

两个胸口挂着冲锋枪的公安战士在门口站岗,

外面围着一大圈穿着不一、尽力伸长脖子往里看的老百姓。

国人都有凑热闹的习惯,

看到这种情况,何雨柱也跟着挤进人群,一边张望,一边听着周围的街坊侃大山,了解情况,

路人甲:“这位爷,今儿这是怎么了,怎么拉起了警戒,还有卫兵站岗。”

路人乙:“我估摸着应该是发生了大事。”

路人丙:“该不会是死人了吧,

会不会是保密局那些杂碎在报复,

我就说得看看情况,别火急火燎的举报,跟街道、派出所走得太近不是好事。”

那些不知情的路人正猜得起劲,前面一早就围在这儿,知道前因后果的大爷跟着就来了兴致,

抚了抚脸上的胡子,神秘莫测的说道,

“嘿~,你们知道什么,就搁这儿瞎猜,什么死人了、什么报复,

这是咱们什刹海派出所的公安同志在抓捕张八爷的结拜兄弟,就是原来天桥那边的一个把头,叫刘二爷的那个。”

这张八爷、刘二爷一出,可是犯了忌讳,

大爷立马就被其他人嘲讽,

“诶诶诶,这位爷,您可说错话了啊,

张八就张八,什么张八爷,

我可看到了,那家伙前天才从武清县那边被抓回来,跟条狗一样,狼狈得哟,我差点儿都没认出来。”

路人乙:“难怪,

刘二以前就在天桥那一片儿作威作福,

解放后就藏到了咱们什刹海,

大家之前之所以不敢举报刘二,不就是张八跑去了外地,怕他听到消息回来报复嘛,

现在张八被抓了,刘二还能讨得了好?”

大爷:“嘿嘿,你们不知道吧,举报刘二的是大胜发煤铺的朱掌柜,

以前可没少被刘二欺压,

被压榨得实在受不了,才跑到咱们什刹海开铺子,

可谓是冤家路窄,

这不,知道张八像条死狗一样被抓回来,朱掌柜立马就去派出所举报刘二报仇。”

路人丁:“说起来,自从上个月26号坐地虎被公开审判,

派出所这边的动静儿是越来越大,

这几天可是抓了好些把头、堂主之流的人物,他们下面那些小混混也遭了殃,

你们说这是不是真要变天了。”

这话一出,周围都安静了一会儿,跟着才听有人叹气,

“咱们谁不希望是真的变天,

现在的政务院可比以前的行政院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可咱们北平发生的都是小事,改变不了大局,真正要看的,还得是半岛那边,

那可是西大,第一强国,

小日子那么凶残都输了个清洁溜溜,

咱们什么情况,大家还不了解吗,谁知道报纸、广播上说的捷报是不是真的,

咱又不是没见过谎报军情的事情。”

看他们愁眉苦脸的样子,何雨柱心里一动,适时引导了一下,

“我看大家也别想那么多,

还是多给前线的部队捐点儿东西,

打赢了,皆大欢喜,

要真是打输了,谎报军情,其实也没什么,

反正等光头真打回来了,那些东西咱们也留不住,迟早让人收刮干净,

还不如送去支持前线呢,

你们说是吧!”

人在六神无主的情况下,最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

陡然听到何雨柱的提议,其他人下意识点头附和。

“可不是,我可记得46年的时候,那些刮民党的德性,

尼玛,真是生抢,

特务拿枪顶着你脑袋,说你跟小日子有关系,那就有关系,说你在小日子地界上赚的钱是伪资产,那就是伪资产,

根本不听咱们的辩解,直接全给你没收了,

一点都不给咱们留的。

小日子还在的时候,我好歹还有自己的作坊,结果去年划出身,我踏马是个城市贫民,

贫民啊!被光头活生生抢成了贫民,

光头比小日子可狠多了。”

他这话说得真是闻着伤心、听着落泪,更重要的,是周围这些人全都是46年接收、48年金圆券改革的亲身经历者,

想到自己前些年的遭遇,全都心有戚戚,

“得了,说这些没屁用,我回家收拾收拾,明天就去街道办捐东西,

不管最后怎么样,反正老子的东西不能又便宜了光头,

不然老子能气死。”

“对对对,去捐东西,就是都捐了,也不留给光头,

要是解放军赢了,在政务院的带领下,多少咱们都能挣回来。”

见周围的人毫不犹豫的散场回家,何雨柱勾了勾嘴角,无声的笑了笑,

不留功与名。

继续在烟袋斜街逛了一会儿,

路过一家卖熟肉的铺子的时候,想起刚刚吃的剌嗓子的窝头,

何雨柱从系统里换了些钱,买了一份,

准备带回家给妹妹打牙祭。

比起北平其他地方,南锣鼓巷作为明清两代的传统贵族聚居区,不止房舍更加的精致,就连街道两边都种了很多参差不齐的行道树,

5月,槐树开花的季节,

无数妇女儿童成群结队的拿着长杆采摘着甜滋滋的槐花,

好些街坊甚至因为分配不均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