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扩张难题

清平村在首战告捷的欢呼声中,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点亮了周边地区对乡村发展的憧憬之光。那不断涌入的订单、热闹非凡的丰收节以及客人们满意的笑容,都像是最有力的宣传海报,让村民们真切地看到了致富的曙光。曾经对发展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们,此刻内心的热情被彻底点燃,纷纷找到林宇,眼中满是渴望与期待:“林宇啊,咱们村这事儿干得太漂亮了!我也想入股,跟着大伙一起挣钱,你看行不?”这样的诉求如潮水般涌来,短短几天内,几乎家家户户都表达了入股的意愿。

林宇望着这些质朴而热忱的面孔,心中既欣慰又忧虑。欣慰的是村民们终于拧成了一股绳,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村子的发展进程中来;忧虑的是,随着村民们入股热情的高涨,现有的土地资源瓶颈愈发凸显。清平村本就地少人多,之前规划的土地用于农产品种植、民宿建设以及配套设施后,已所剩无几,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扩张的需求。若不解决土地问题,后续的发展将陷入僵局,刚起步的好势头恐难以为继。

为此,林宇紧急召集村两委成员开会商议。会议室内,气氛凝重而热烈,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出谋划策。有的提出填湖造田,增加土地面积,但这个提议很快遭到否决,因为这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清平村的自然风光根基,得不偿失;有的建议开垦荒山,可荒山土壤贫瘠,改造难度大、成本高,短期内难以实现效益。一番激烈讨论后,向邻村租地的方案逐渐浮出水面。邻村与清平村相隔不远,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且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相近,若能成功租地,不仅能迅速解决土地短缺问题,还能整合资源,打造更大规模的产业集群。

林宇深知,这虽看似是一条可行之路,但其中必定暗藏波折。果不其然,当他带着初步拟定的租地意向书,与村两委的几位代表一同前往邻村协商时,迎接他们的并非想象中的热情欢迎。邻村的会议室里,气氛冷硬得如同寒冬的冰块。邻村的村主任皱着眉头,率先开口:“你们清平村这想法是挺好,可咱也不能干赔本买卖啊。这地租给你们,以后收益咋分?咱们村的人能不能跟着沾光?还有,管理上咋整,要是出了事儿,责任谁担?”这一连串的问题,像一记记重锤,敲在谈判桌上,也敲在了林宇等人的心上。

林宇赶忙起身,诚恳地解释道:“您放心,关于利益分配,我们是这样想的。租地的费用一定按照市场行情,按时足额支付,绝不让邻村吃亏。而且,等项目盈利了,我们愿意拿出一部分利润,按照一定比例分给参与租地的农户,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在人员管理方面,我们会成立联合管理小组,两边村都派人参与,共同制定规章制度,确保事事有章可循,责任明确到人。”尽管林宇说得情真意切,邻村方面却依旧半信半疑。

接下来的谈判,陷入了漫长的僵持阶段。邻村内部意见也不统一,一些村民担心土地租出去后就收不回来了,自己的生计会受影响;还有些村民怕清平村发展起来后,把风头全抢了,自家村子反而被边缘化。为了打破僵局,林宇带着村两委成员多次深入邻村,挨家挨户走访,详细介绍清平村的发展规划,描绘合作后的美好前景:“咱们两村本就是兄弟村,山水相连,风俗相近。这次合作,不是谁占谁便宜,而是互利共赢啊!等产业做大了,咱们可以一起搞旅游,打造乡村旅游环线,到时候游客更多,大家的收入都会水涨船高。”

同时,林宇还邀请邻村的代表到清平村实地考察,让他们亲眼目睹丰收节的热闹场景、民宿的火爆经营以及电商发货的忙碌景象。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邻村部分村民的态度开始松动。但仍有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租金的支付方式、利润分配的具体比例、联合管理小组的权力分配等。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双方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又一次艰难的谈判中,双方就租金支付方式达成一致,采用分期支付,每年年初支付当年度租金,减轻清平村一次性支付的压力,也让邻村有稳定收入保障;利润分配上,确定了清平村占七成、邻村参与租地农户占三成的比例,兼顾双方利益,既保证清平村的发展资金需求,又让邻村农户能切实享受到发展红利;联合管理小组则规定双方各出三名代表,共同决策重大事项,日常管理由清平村负责,邻村监督,确保权力制衡。

历经数月的艰苦谈判与磨合,双方终于在租地协议上签字画押。那一刻,林宇长舒一口气,他知道,清平村又跨过了一道艰难的坎,向着更广阔的发展天地迈进了一步。虽然前路依旧荆棘丛生,但有了土地资源的扩充,有了邻村的携手合作,清平村的未来蓝图已在眼前徐徐展开,充满希望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