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未晞时,我站在文物库房的防磁柜前。全息投影仪将玉珏的三维模型悬在空中,量子纹路正与《北魏天工录》的星图缓缓重合。萧景翊的脚步声在门外停顿三秒——这是我们约定的暗号。
“磁场强度达到3.7特斯拉了。“他将军用记录仪接入终端,屏幕上的光谱曲线突然跃动,“和上次在合葬墓测得的数据完全一致。“
我调整着电子显微镜的焦距,玉珏断口处的纳米级刻痕逐渐清晰:“你看这些凹槽走向,像不像敦煌星图的黄道坐标?“
他突然握住我调节旋钮的手,体温透过实验手套传来:“第七次轮回,我们在莫高窟做过同样的测算。“他调出加密文件夹,全息投影里浮现出穿着考古服的我们,正在洞窟中测绘星象壁画。
库房恒温系统发出轻响,我望着投影中那个更年轻的自己:“那时候你说...说二十八宿的方位...“
“是时空锚点。“他点开三维星图,十二处闪烁的光标组成正十二面体,“每个锚点对应着一次轮回的时空坐标。“
警报器突然发出低频蜂鸣,我们同时看向磁力计。数值正在突破安全阈值,玉珏表面浮现出细密的金色纹路——那正是我们修复过的鎏金步摇内部结构。
“启动电磁屏障!“萧景翊迅速输入指令。防磁柜外层亮起蓝光时,玉珏突然投射出全息影像:穿襦裙的工匠正在铸造青铜匣,他腰间挂着的算筹竟刻着微积分符号!
“这是第零次轮回的影像。“萧景翊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当时你说古代工匠可能掌握着超越时代的智慧...“
影像突然扭曲,浮现出实验室的监控画面。穿白大褂的“我“正在操作台前记录:“量子纠缠不仅存在于玉珏之间,更在...“
刺耳的干扰声打断了录音。萧景翊关闭投影时,我注意到他军装口袋露出的绢帕角——那是我在永宁三年七夕绣的并蒂莲。
“文物局刚送来批新出土的竹简。“他转移话题似的点开传送带监控,“上面刻着与玉珏相同的星象符号。“
我们隔着防菌舱操作机械臂,当竹简浸泡在显影液中时,墨迹逐渐显现为经纬度坐标。我对照着平板上的地图软件,光标最终停在敦煌研究院的位置。
“这是邀请函。“萧景翊突然将军官证贴在扫描仪上,“三小时后有专机送我们去莫高窟。“
穿越云层时,我望着舷窗外流转的星子。他突然解开安全带,从贴身口袋取出个锦囊:“出发前,有件东西该物归原主。“
锦囊里是支点翠发簪,簪头嵌着的珍珠泛着柔和光晕。我指尖抚过簪身刻痕,突然想起这是永宁三年他送我的及笄礼。舷窗倒影中,他正用目光描摹我绾发的动作。
敦煌的夜风卷着细沙,我们站在第220窟的北斗七星图前。萧景翊调整着激光测绘仪,光束扫过壁画时,褪色的紫微垣突然亮起荧光。那些星子连接的图案,正是玉珏投射的十二面体。
“站到天枢位!“他将我引向壁画东侧。当我的影子与壁画出土时的测绘标记重合时,整面墙壁突然变成透明介质。星河在墙后流转,鎏金步摇的虚影正指引着某个方位。
突然,保护罩发出轻响。我们转身看见研究院的老院长站在窟口,他手中的拐杖轻点地面:“三十年前,我见过你们。“他颤巍巍地展开泛黄的工作日志,夹页照片里赫然是穿八十年代工装的我们!
“当年你们说...“老人眼中有泪光闪动,“要在时空长河里守护文明的经纬。“
夜风送来驼铃声,我望着照片里年轻的“我们“,忽然明白那些轮回的意义。萧景翊的军装下摆轻擦过我手背,他正用只有我们能听见的声音说:“这次,我们终于赶上正确的时间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