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各方计较,商贾入场
- 三国:我在曹魏当细作
- 暮夜沉雪
- 2356字
- 2025-05-16 09:25:24
六月将至,烈阳愈发燥热,一大早起来参加朝会的徐庶用衣袖扇着风,才堪堪好受一些。
些许能躲阴凉的地方早已被占据,徐庶看着日冕的指针虚影,晃荡着终于是到了时间。
而今他已不再是简单的一名官员,而是丞相府属,虽然还在担任太常丞,但或许要不了多久便会被曹操调任。
而今朝堂虽然还是依托大汉原本的那套秩序运转,实际上军政大权早就被曹操分配在自己人的手中。
待到朝议开始,徐庶仍旧是从前的模样,乖乖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余光不时望向夏侯惇的位置。
自博望坡大败,夏侯惇身负重伤被第一时间送回许都救治,而今勉强能上朝。
对于徐庶不时飘过来的视线,夏侯惇没有觉得羞辱,只觉得自己躁得慌。
当初徐庶所言他概不相信,如今兵败却也不敢去看徐庶了,只是沉默的低着头。
军职被削去的他本没资格上朝,但曹操的特许他也便来了,说是要给他一个惊喜。
什么惊喜?夏侯惇很快便听到了好消息!
“之前朝议,征调各州郡粮草为何还未到达?”
堂上曹操面色阴沉,荀攸快速起身,拱手回道。
“丞相息怒,今年新粮还待七月收割,大抵八月可送往京师。”
“而今堪堪至六月,百姓家中皆无粮以度日。”
“各地望族亦无法压迫无粮之百姓,筹措粮草恐难为矣......”
荀攸所言曹操如何不知,但当初要的可不是百姓的粮食,而是让世家大族出波血。
百姓没有粮食是必然的,这一点不需要他荀攸说。
但你世家问你要粮你说百姓没粮拿不出来,自己那府库之中可是积山之粮啊!
这一点也是徐庶提出来的,以出钱纳粮为由,增加各地的太学入选名额。
虽然有点效仿灵帝卖官鬻爵的意味,但进了太学后放何处为官不都是曹操一句话?
然这些世家大族硬是不上钩,毕竟就算不出钱纳粮。每年也都是他们家族中的子弟入太学。
但若是如此,曹操又岂会接纳徐庶的进言?曹操等的就是荀攸站出来哭穷!
作为荀彧的堂侄,荀攸在朝堂的地位亦为一流,并非是他借着荀彧的光,而是他自己的真材实料!
见曹操忽地嘴角翘起,荀攸心底叹息一声,此乃阳谋啊!
即便是明知阳谋,世家也会上钩的,想到这里他便也低头不再言语。
“近日有许多富商寻我,欲捐钱财、粮食报效朝廷,我以为心有国民者当赏!”
“赐他等人子嗣可入太学学习,诸位意下如何?”
太学府是何处?当初设立之时或许还能有些许平民百姓进入,而今早就成为世家门阀牢牢掌握的地方。
汉朝可没有商人不能从政的说法,但世家大族多是耕读之家。
虽也都有些从商之举,但大抵都是读书人自己关起门干的事。
商贾这种和泥腿子好不了多少的存在,有资格能与他们并列?
“丞相万万不可!”
“此例万不能开先河!”
“.......”
文武序列中,众多臣子总算是回过味,纷纷起身谏言。
作为世家代表人,荀彧没有动身,一样没有动身的,也仅有徐庶与那毒士贾诩。
作为计划发起人,原本是曹操要筹措粮草,为曹仁先锋部队用作调度。
若是粮草不够,曹仁勉强发军也不过是固守,但若有了这批粮草,未尝不可尝试夺回宛城。
徐庶此计看似是帮助了曹操,实则不过是恶化曹操与世家的关系,同时又以拉盟友的理由将商贾拉拢进来。
商贾是什么?有利益的时候,他们是最坚强的后盾,没利益的时候说不定跑的比世家还快。
加之徐庶分管太学,名义上曹操是蛋糕的分配者,但只要徐庶操作得当,未尝不可......
眼见这些世家大族,一个个像是被踩到尾巴的猫一般,徐庶也不再隐身,迅速站出身来。
曹操见徐庶开始动作,也是松了口气,让他自己顶住压力他实在是扛不住啊!
可这徐庶似乎是叛变了,张口就站在了世家那边。
“丞相!庶觉得为国为民者不可辜负,然......”
“我等入朝为官,心中亦有家国百姓,与其要那商贾捐财纳粮,不若我等自发捐物以供朝廷!”
“我等文人,亦愿为国为民慷慨解囊!”
见徐庶站出来说出这些话语,诸位臣公无不赞叹,这徐元直听闻风评不好,实际上也是个忠厚之人啊!
至于捐钱纳粮之事,之前不同意是因为没有对手,现在有了自然是要出的。
“但已捐物的商贾,亦不可寒了世人之心,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庶以为可为太学选调生,考试甲等方可入地方为吏员.......”
好你个徐大忠厚!看似老实原来在这里等着!
曹操自然是品出徐庶的意思了,既让世家出了血,又让商贾能入场,即便只是地方吏员,然也是官身!
待到商贾数量足够多了,曹操又何尝不可玩均衡之道,让世家与商贾去争斗?
徐庶这一步棋下的妙,但也并非是没人看不出来,荀彧、荀攸乃至程昱、贾诩等人。
身为曹操的顶级谋士,又岂会看不出徐庶的所作意欲何为?
但现在他们不会轻易跳出来,原因就是曹操南下的利益不单单是个人利益,他们各自家族也有利益牵扯。
待南方拿下,多少官方把持的生意流入各家,又何惧一些泥腿子出身的商贾?
也正是这些人没有动作,下面的人也便默许了徐庶的提案。
不过是地方的吏员,只要能把握好,当是没有问题......
当真没有问题么?曹操可深知徐庶到现在还没说出,不让后续再效仿此例的关键啊!
汉朝商业虽不如后世,然亦有许多大家靠着商业起势,如那关中无盐氏、洛阳师氏、齐地刁氏......
以往士人多不在乎,只因这些商贾都是需要依附世家存在。
而今有了曹操这个依靠,又怎会如以往那般简单?
能在读书人的世界中,一步步做到富甲一方。
即便因动乱有所衰败,然其中有能力者,又岂会因做一吏员便碌碌无为了?
这就是徐庶当初为他指点用以抗衡世家的手段,虽然所费时间颇多,但有用就可以。
至于徐庶口中开办官方的教育场所,将天下有能者收入帐下,曹操也只能作罢。
这东西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看似美好实则难以实现,不若前者来的实际。
“既如此,便依徐丞令所言,至于其中巨细,便由徐丞令奏章而定!”
定下决定,曹操便也安心商议那南征之事。
曹仁做先锋的事由早已商定,而今则是商议那七月新粮收割后的事宜。
徐庶上言靠近南郡之钱粮尽数运往前线,可减少损耗亦能为曹仁先锋军解难。
而临近北方之州郡,则是运往许都而后随大军一同出发,以免再生那堵阳事端。
粮草跟随大军出发,虽会拖延大军进度,但徐庶所言也不为错,不过是耗费些时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