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真不要脸,怎么还带打包的?
- 火红年代:从拒绝拉帮套开始
- 起名太难受了
- 2067字
- 2025-05-17 10:52:17
周英男絮絮叨叨的向着李平安讲解着,下乡前工宣队在学校作动员时,向他们讲解的农村情况。
总结一下内容就是,住的宽敞,专门给知青们盖了新房子,一人一间屋,吃的方面更不用担心,粮食都准备好了,一个星期能吃上两顿肉,白面馒头可劲造。
至于说干活?哪有重活让你们这些知青干,生产队已经实现机械化了,公社刚建了农机站,拖拉机,脱粒机样样俱全,农活现在全靠机械,根本就不用人工。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公社为了迎接知青们过去接受思想上的再教育的,在生活上已经把什么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你们过去了。
听完周英男的讲述,李平安的嘴角抽了又抽,使劲在自己大腿上掐了一下,这才没有笑出声来。
对于工宣队为什么会这样宣传,李平安也可以理解,主要是陕北实在是太穷了,要是实话实说陕北这穷山沟的真实情况,怕是没几个人愿意来。
这可是首都的知青,放眼全国,首都知青那可是最金贵的一批,在政治地位上魔都的知青都比不过。
看首都知青下乡去的地方就知道了,69年第一次大规模下乡期间,首都知青有三个大规模下乡的区域。
一个是西北,西南,北方,东北边疆的建设兵团,这是最好的一档,有最少二十多块的工资,一个月的定量也有四十斤,是首都,魔都这些大城市知青的专利地区,其他地方的知青不能去。
二是东北三省,蒙古,晋省,冀省这些地区插队,这是第二档,要么离家近,要么有吃的,回城的机会比其他地方高,总体来说也是好地方。
最后就是陕北,赣省,甘省这些破地方了,赣省,甘省两地没有大规模的接收首都知青,暂且不论。
陕北作为大规模接收知青的地区,别说能不能吃饱了,就连喝水都不容易,想要去个县城,就要走上几十里的山路。
这种真实情况要是说出去,自愿报名肯定是没了,只能强制分配,被强制分过来的那些倒霉蛋,还不得哭着喊着要跟知青办闹着换地方?
没办法,只能哄着了,先把人骗过来再说,等人到了地方,他还敢跑了不成?
不得不说,纵观国内知青所有插队的地方,陕北这一块,在艰苦方面也算是名列前茅了。
沉默了良久,在心里再三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语气委婉的开了口:“那个什么,可能是工宣队的同志没有下来了解过实际情况,对于咱们向阳大队的具体情况可能有些误会。”
此言一出,俩人又都沉默了下来,在这喧杂的公社食堂里,两人之间的沉默显得格外突兀。
周英男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饼子边缘,眼神渐渐变得复杂:“李同志,你能告诉我工宣队宣传的那些话里,有多大水分吗?”
听到这个问题,李平安当时就是眉毛一挑,工宣队的宣传内容是我能质疑的嘛?
刚想拒绝,不过在看到周英男那真诚的眼神后,李平安叹了口气,将即将脱口而出的话给咽了回去。
左右看了一下,李平安拿出自己身上斜跨的水壶,拧开盖子,往桌子上倒了一滩水。
在周英男不解的目光下,李平安伸手将桌子上的水擦干。
李平安好像什么都没说,好像又什么都说了,具体周英男能不能明白,那就看她自己的理解能力了。
好在周英男不是傻子,出生在高干家庭的她理解能力满分,只是略一思索就明白了李平安这番动作的意思。
那就是工宣队的话里全是水,都特么成海了...
中午公社提供的酸菜,除了当地人外,这些从首都来的知青并没有去动,只是各自啃着各自的饼子,看的公社领导直皱眉。
自己都已经是尽最大的努力招待了,这些城里来的知青居然还挑三拣四,看样子等下去以后,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
不管这些知青吃不吃,李平安吃的是很痛快,白面饼子放开吃,这种好事在这穷地方可不多见。
李平安不但自己吃,还偷偷摸摸的顺了两块饼子到自己空间里,打算回去以后带给自己小妹吃。
中午吃饭的情况让公社领导很不满意,本来还打算在公社开个欢送会呢,现在也没心情举办了,招呼着吃过饭的知青赶紧走人。
对于公社领导的决定,李平安举双手赞成,形式主义要不得,饭都已经吃过了,家里离公社都挺远的,还是赶紧回家的好。
临走的时候,李平安不动声色的瞅了一眼装饼子的篮子,中午由于没有炒菜,知青们并没有吃多少饼子,篮子里还剩了几块饼子。
趁着所有人都将注意力放在知青身上,没人注意这里时,李平安悄悄的将篮子里的饼子全部顺进空间后,这才心满意足的走人。
这一趟来的不亏,啥都没干,只是跟着走了一趟,连吃带拿的搞了好多白面饼子。
亲眼看着知青们跟着各生产队的车辆消失在视线后,公社书记刘三河转身回到院里,打算将篮子里剩下的饼子全部打包带回家去。
刘三河哼着小曲,背着手踱到食堂门口,在看到装饼子的篮子空空如也,顿时脸色大变。
“哎?饼子呢?”
他瞪大眼睛,把篮子翻了个底朝天,确定刚刚还有的饼子消失后,黑着脸开始了痛骂偷走面饼的小贼:“不是特么的谁呀?真特么不要脸,怎么还带打包的?”
回去的路上王德贵推着装满行李的架子车,李平安在一旁搭把手,身后跟着八个知青,一行人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前行。
年轻人情绪来得快,去的也快。
刚开始出发时情绪不高,路途走到一半后,看着苍茫的黄土高原和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知青们渐渐被这壮阔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出发前的郁闷被这景色消散去了大半。
随身带着口琴的林志远,还展现起了自己的才艺,快走两步,也不跟正卖力推车的王德贵和李平安打招呼,一个跳跃跳到了架子车上,面对后面的知青,吹起了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