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纲目》食物药物养生全书(彩图精装)
- 蔡向红
- 850字
- 2024-11-02 15:14:24
解表篇
什么叫解表?解表就是解散表邪或解除表征。当有风寒、风热、风湿、暑气等外邪侵犯人体,因而出现表征时,用来解除表征的药物就叫作解表药。解表药一般都具有发汗、解肌的作用。
所谓发汗,就是使病人出汗或微似出汗而达到解除表征(退热,自觉身体轻快)的目的。常用于治疗侵犯肌表的外感疾病,也就是中医学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所谓解肌,从广义来说,和发汗解表的意思是相同的。但从严格的意义来说,解肌适用于病邪已向深入一层发展的表征,所谓“邪入肌肉”临床表现为发热、身痛、多汗。身热不因汗出而有所减退,同时伴有恶寒、恶风、脉浮等症状,也就是说,汗虽出而表证仍未解。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仍属于发汗解热的范畴。
某些解表药,除了有发汗解热作用外,还具有促使斑疹透发、止咳平喘、缓和疼痛的作用。
解表药按其药物功能和临床功效,又可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两类。辛温解表药能发散风寒,适用于外感发热轻、恶寒重,头痛、身痛和口不渴等风寒表征;辛凉解表药则能发散风热,适用于外感发热重、严寒轻、头痛和口渴等风热表证。

白芷 芳香怡人的止痛良药
●别名 川白芷、香白芷。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兴安白芷、川白芷、杭白芷的干燥根。
●主要产地 主要产于四川、浙江、山西、江苏等地。
●性味 味辛、性温。

功效主治
祛风、燥湿、消肿、止痛。对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有显著疗效。
·主要成分·
含有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佛手柑内酯、珊瑚菜素、氧化前胡素等。
·性状特征·
药材呈圆锥形,根头略显方形,体顺长,有支根痕,长10~25厘米,直径1.5~2.5厘米,茎痕略下凹。外皮灰褐色或棕褐色,有纵向的细皱纹,有多数横长皮孔。质坚实,断面白色或微黄色,粉性。皮部有棕色油点,形成层棕色环。气芳香,味辛、微苦。
·选购秘诀·
以独枝、根条粗壮、质硬、体重、色白、粉性强、气香味浓者为佳。
药用价值
解表、祛风、镇痛
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前额痛用之效果更好,配用羌活、防风,能加强效果。妇女胎前产后的感冒头痛用之亦佳,可配川芎。用于治疗由风热引起的眉棱骨痛和压痛,可配黄芩。用于治疗由鼻渊(鼻窦炎)引起的头胀痛,作为辅助药,配辛夷、苍耳子等同用。头部挫伤或脑震荡后的跌打肿痛,用白芷缓解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兴奋中枢
少量白芷毒素可兴奋延脑的呼吸中枢、血管舒缩中枢,故可见呼吸增强,血压上升。可作为延脑兴奋药,对毒蛇咬伤后由于蛇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有治疗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蛇毒。此外还可用于治疗牙痛、疖痈的肿痛,取其有镇痛作用。
抑菌
对于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又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且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贮存要点
◎置于通风干燥处。
用法用量
◎煎服3~9克,或入丸、散。
使用禁忌
◎阴虚血热者忌服。
特别提示
◎白芷依产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其中以杭白芷的品质较好,但产量较少。目前多以川白芷为主,差别在于杭白芷顶端凹洼的茎痕明显,表皮色泽偏灰,而川白芷顶端的凹洼稍平,表皮色泽偏黄白。
川芎白芷鱼头汤
功效
中医认为肾精充足的人,精力旺盛、思维敏捷、记忆力好、头发乌黑、牙齿坚固。这道川芎白芷鱼头汤就是通过健脾益气方法来增加人体的肾精,达到健脑作用,而且还有养血、滋润、调经的作用。
原材料
鳙鱼头1个,川芎6克,白芷10克,生姜3片。
做法
将鱼头去鳃,洗净沥水,川芎、白芷、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净。 起油锅,下鱼头煎至微黄,铲起。将全部用料一起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用文火隔水炖2~3小时,调味食用。
用法
佐餐食用。
生姜 发汗解表的常用药
●别名 姜根、因地辛、炎凉小子。
●来源 姜科植物姜的鲜或干燥根茎。
●主要产地 主产于四川、广东、山东、陕西等地。
●性味 性温、味辛。

功效主治
发表、散寒、止呕、化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可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主要成分·
含挥发油、姜辣素、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甘氨酸等。
·性状特征·
药材呈扁平不规则的块状,并有枝状分枝,各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表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光泽,具浅棕色环节。质脆,折断后有汁液渗出。断面浅黄色,有明显环纹,中间稍现筋脉。气味芳香且特殊,味辛辣。
·选购秘诀·
以个体大、丰满、质嫩者为佳。

药用价值
发汗作用
主要由于其挥发油能促进外周血液循环,服后自觉全身温暖,并能发汗。多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生姜与桂枝、苏叶、防风等解表药同用,能增强这些药物的发汗作用。若用于预防受寒、受湿后的感冒,用红糖水煮生姜,热服即可。
健胃作用
其挥发油能够反射性地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驱除秽气,并能通过调理胃肠功能而止呕吐。用于治疗胃寒呕吐(即由感冒或某些消化不良等引起的呕吐)。还可用于增进食欲,加强消化功能。每于补剂中加入生姜,并配以大枣,可以健胃和中。
其他作用
有镇吐、镇痛、抗炎消肿的作用。其醇提物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心脏。正常人嚼生姜,可升高血压。
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堇色毛癣菌、阴道滴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病菌的作用。
贮存要点
◎置于通风干燥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3~9克,或捣汁服用。
使用禁忌
◎阴虚内热者忌服。
特别提示
◎前人称生姜为治呕要药,取一些生姜汁冲服可起到很好的止呕作用。
紫苏生姜红枣汤
功效
具有暖胃散寒、助消化、行气的作用,是较好的暖胃药膳。
原材料
鲜紫苏叶10克,生姜3块,红枣15克。
做法
先将红枣放在清水里洗净,然后去掉枣核,再把姜切成片,将鲜紫苏叶切成丝。将紫苏叶、姜片、红枣一起放入盛有温水的砂锅里用大火煮,锅烧开后改用文火炖30分钟。30分钟后,将紫苏叶、红枣和姜片都捞出来,然后再把红枣挑出来放回锅里,继续用文火煮15分钟即成。
用法
晚饭后服用。
葱白 最常见的家庭药食
●别名 葱茎白、葱白头。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青葱近根部的白茎。
●主要产地 全国各地均有种植,随时可以采收。
●性味 性温、味辛。

功效主治
发汗解表、通阳解毒。治伤寒、寒热头痛、阴寒腹痛、虫积内阻、二便不通、痢疾、痈肿。本品性温、不燥热,发汗不峻猛,药力较弱,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之轻证。本品还可使阳气上下顺接、内外通畅。单用捣烂,外敷脐部,再施温熨,可治阴寒腹痛及寒凝气阻,膀胱气化不行的小便不通,亦取其通阳散寒之功。此外,葱白还可以治疗乳汗郁滞不下、乳房胀痛、疮痈肿毒。
·性状特征·
鳞茎圆柱形,先端肥大,下有须根,鳞叶成层,白色,上具白色纵纹。
·选购秘诀·
选购新鲜的为佳。
主要成分
鳞茎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蒜素;又含二烯丙基硫醚。叶鞘和鳞片细胞中有草酸钙结晶体。又含维生素C-97毫克%(湿重计),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适量的维生素A,脂肪油和黏液质。脂肪油中含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和亚油酸。黏液汁中主要成分为多糖类,其中有20%纤维素,3%半纤维素, 41%原果胶及24%水溶性果胶。
药用价值
主要为发汗解热,另有利尿、健胃、祛痰作用。通常作为发汗的药剂,与淡豆豉或其他解表药合用,治疗感冒初起,发热、头痛、鼻塞且无汗的病例。此外,葱白的主要成分挥发油能促进消化、增进食欲、止呕吐,以及治疗胃部胀满和胸膈不适。同时,也可振奋神经,有助促进汗腺排汗的功能。

贮存要点
◎本品鲜用,可栽埋在泥土中,随用随取。
用法用量
◎煎服,2~8枚。
使用禁忌
◎表虚多汗者忌服、风热感冒者勿服。
特别提示
◎每天做菜时放入适量的葱白,可以有效地对抗感冒。
葱白香菜粥
功效
解表散寒、疏风宣肺。适用于风寒犯肺,肺中阳气不足而致畏寒咳嗽、鼻流清涕、头痛项强、咳痰稀薄等。
原材料
香菜15克,葱白15克,萝卜100克,生姜9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将所有的原材料入水清洗,备用。将萝卜切成片、香菜切段、葱白切段、生姜切块。然后将萝卜、香菜、葱白、大米、生姜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文火煮成稀粥,熟时调入白糖即可。
用法
温服,每日1~2次。
紫苏叶 适用于治疗胃肠性感冒
●别名 苏叶、苏子叶、赤苏、香苏、皱紫苏。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叶。
●主要产地 主产于江苏、湖北、广东、广西、河南、山东、山西、浙江、四川等地。
●性味 性温、味辛。

功效主治
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可与生姜同用。
·主要成分·
皱紫苏全草含挥发油约0.5%,内含紫苏醛约55%,左旋柠檬烯20%~30%及α-蒎烯少量。还含精氨酸、枯酸、矢车菊素3-(6-对香豆酰-β-D-葡萄糖苷)5-β-D-葡萄糖苷。
·选购秘诀·
以叶大、色紫、不碎、香气浓、无枝梗者为佳。

性状特征
干燥完整的叶呈卵形或圆卵形,多数皱缩卷曲,或已破碎,两面均棕紫色,或上面灰绿色,下面是棕紫色,两面均有稀毛;先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近圆形,有柄,质薄而脆。切碎品多混有细小茎枝。茎为四方形,有槽,外皮黄紫色,有时剥落,木质部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气芳香,味微辛。
药用价值
解热作用
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克/千克,经口喂给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用朝鲜紫苏的浸出液,给予因温刺而发热的家兔,亦有较弱的解热作用。
抗菌作用
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可使血糖升高
紫苏油给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紫苏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做成制剂,口服后血糖上升效果比紫苏油更强。
利尿作用
实验证明,紫苏叶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健胃作用
内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
祛痰作用
试验证明,可以减少支气管的分泌物。
贮存要点
◎置于干燥容器内保存。
用法用量
◎煎服,5~9克,不宜久煎。
使用禁忌
◎风热感冒、高热及气弱者忌服。
特别提示
◎紫苏叶可以用粗盐来腌制成咸菜,日常食用,风味独特,还可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生姜紫苏茶
功效
疏散风寒、理气和胃。适用于风寒感冒,伴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胃脘不适、腹胀的肠胃型感冒。方中生姜能发汗解表、和胃止呕,紫苏解表、和中,二药和用,味少而精,简便实用。适用于轻型的风寒感冒,也可用于胃脘受寒凉的脾胃虚寒证。
原材料
生姜3克,红茶3克,紫苏叶3克。
做法
将上述所有药材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入保温杯中,倒入适量沸水浸泡,闷约10分钟即可。
用法
频频饮用。
荆芥 发汗祛风常用药材
●别名 假苏、姜苏、稳齿菜、四棱杆蒿。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地上干燥部分。
●主要产地 主产于甘肃、浙江、江西、湖北等地。
●性味 性温、味辛。

功效主治
发表、祛风、理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
·主要成分·
含有挥发油,其中主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簿荷酮、少量右旋柠檬烯、荆芥苷等。
·性状特征·
干燥的全草,茎方形,四面有纵沟,上部多分枝,长45~90厘米,直径3~5毫米;表面淡紫红色,被有短柔毛。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纤维状,黄白色,中心有白色疏松的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质脆易脱落。枝顶着生穗状轮伞花序,呈绿色圆柱形,长7~10厘米;花冠多已脱落,只留绿色的萼筒,内有4个棕黑色的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选购秘诀·
以浅紫色、茎细、穗多而密者为佳。
药用价值
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荆芥挥发油0.5毫升/千克灌胃给药,对大鼠有降温作用;25毫克/千克,50毫克/千克灌胃给药,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0.2毫克/千克, 0.5毫升/千克灌胃给药,对大鼠角叉菜胶和蛋清所致足肿胀有抑制作用,煎剂4.4克/千克腹腔注射,对伤寒副伤寒杆菌菌苗精制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剂引起的体温升高的家兔有解热作用。荆芥镇痛的主要成分为d-薄荷酮,荆芥中分离出的挥发性成分3-甲基环己酮也有镇痛作用。
发汗作用
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荆芥内脂类提取物给大鼠腹腔注射给药,可以明显提高汗腺腺泡上皮细胞的空泡发生率、数密度和面密度。
止血作用
经过比较,生品荆芥与荆芥炭(经文火炒成炭药)的止血作用。结果表明,生品荆芥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但可使凝血时间缩短30%,而荆芥炭则使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分别缩短72.6%和77.7%。说明荆芥经炒炭后有止血作用。荆芥炭的脂溶性提取物StE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对荆芥及其提取物的止血作用量效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一定剂量范围内,对数剂量与小鼠的凝血、出血时间均呈显著线性相关。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研究发现,荆芥醇提物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死亡率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死亡抑制率达40%和50%,实验证实荆芥醇提物具有较好的抗H1N1病毒作用。
在1立方米试验柜内,按240毫克/小时速度加热蒸发中草药苍术、荆芥复方消毒剂90分钟,可将空气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100%。在70立方米室内有人情况下,按上述速度蒸发药液60分钟,可杀灭空气中自然菌69.73%。
对平滑肌的兴奋作用
小剂量StE对家兔离体肠管平滑肌呈兴奋作用,该作用可被阿托品拮抗。大剂量StE则呈抑制作用,且可拮抗由BaCl 2所致肠痉挛性收缩。
StE在一定浓度时,可对大鼠离体子宫产生一定的兴奋作用,且该作用随着剂量的加大而有所增强,但至一定浓度时作用强度不再增加。荆芥挥发油能直接松弛豚鼠气管平滑肌,并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所引起的气管平滑肌有收缩作用。StE乳剂(0.7%, 1.4%)对大鼠给药连续5天,能明显增加大鼠的全血比黏度(高切、低切)和RBC压积,而血浆比黏度和RBC电泳时间无明显改变,StE组动物RBC数有上升趋势,但对血小板数影响不明显。荆芥内脂类提取物2.0毫克/千克,4.0毫克/千克,8.0毫克/千克体重腹腔注射都能显著降低全血比黏度,大剂量组尚能降低红细胞的聚集性。

贮存要点
◎放入干燥容器内,密闭,置于通风干燥处。
用法用量
◎煎服,4.5~9克。不宜久煎。
使用禁忌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特别提示
◎荆芥的烹调方法很简单,只需将荆芥洗净,用清油爆炒即可。若用麻油效果更佳,尤其是刚从菜园采摘回来的荆芥,即刻下锅,口感极佳。
保健应用
红枣地葵荆芥汤
功效
具有抗过敏、止血的作用,对于预防输血反应有很好的效果。
原材料
红枣20枚,地葵子10克,炒荆芥10克。
做法
将上述3味药洗净,然后放入锅中,倒入适量清水,至没过所有材料。开大火煮沸,然后转文火煎煮30分钟即可。取汤服用。
用法
输血前15~30分钟服用。

荆芥豆豉酒
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等症。方中荆芥有祛风解表的功效,淡豆豉有解表除烦的功效,可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的发热、恶风寒、头痛等症。
原材料
淡豆豉250克,荆芥10克,白酒0.75升。
做法
把淡豆豉、荆芥与白酒放入锅中,煎七成沸,候温,过滤去渣,即可饮用。
用法
随量,稍热饮之。

荆芥粥
功效
清咽利喉、发汗解表,适于在冬季服用,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患病概率。
原材料
荆芥、淡豆豉各5克,薄荷3~5克,大米100克。
做法
先将荆芥、淡豆豉、薄荷共煎5分钟后取汁去渣,备用。然后,将大米洗净煮粥,待粥熟时加入药汁,再略煮一两分钟即可食用。
用法
早、晚佐餐食用。

细辛 适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等症状
●别名 北细辛、独叶草、金盆草。
●来源 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的干燥全草。
●主要产地 主产于东北地区。
●性味 性温、味辛。

功效主治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等。
·主要成分·
含有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黄樟醚、优香芹酮、榄香素、细辛醚等。
·性状特征·
药材根茎呈不规则的圆柱形,长1~10厘米,直径0.2~0.4厘米,表面灰棕色,具环形节。根细长,密生节上,长10~20厘米,直径1毫米,表面灰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基生叶1~3片,具长柄,表面光滑,叶片多破碎,长4~10厘米,宽6~12厘米,全缘,叶端短、尖或钝,基部心形。有的可见花果,花多皱缩钟形,暗紫色,花被裂反卷与花被筒几乎全部相贴。果实半球形。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选购秘诀·
以色黄、叶绿、干燥、味辛辣且麻舌者为佳。
药用价值
局部麻醉作用
局部麻醉作用与其所含的挥发油有关,但有较强的刺激性,尚不适作表面麻醉剂。细辛与其他中药合用,作为涂抹麻醉剂以拔牙,能取得较好效果。
解热、镇痛作用
对正常的体温升高有降低作用,镇痛作用也较为显著。
抑菌作用
初步体外试验,细辛对溶血性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乃至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调节血压作用
对血压的作用,华细辛醇浸出液(0.125~0.25克/千克)静脉注射,可降低麻醉犬的血压。进一步分析指出,盆草细辛挥发油能使麻醉动物血压下降,而煎剂能使血压上升,同时华细辛对瞬膜及血压皆有肾上腺素样作用。

贮存要点
◎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用法用量
◎煎服1~3克,外用适量。
使用禁忌
◎不宜与藜芦同时使用。
特别提示
◎细辛也可作为脐敷外用药,用于缓解炎症疼痛。
细辛附子狗肉汤
功效
补肾助阳、化浊开窍,适用于老年耳聋,症见听力减退,语言的理解力下降,神情呆滞、腰酸膝冷、夜尿清长、形体虚胖、舌胖淡、苔白浊、脉迟弱。
原材料
狗肉150克,细辛3克,熟附子9克,熟地18克,八角、茴香各6克。
做法
狗肉洗净、切块。细辛、熟附子、熟地、八角、茴香分别用清水洗净。起油锅,下狗肉爆香,与其他用料一起放入砂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3小时,调味食用。
用法
佐餐食用。
防风 解表、止头痛常用药材
●别名 关防风、川防风、防丰、茴草、屏风。
●来源 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主要产地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性味 性温、味辛。

功效主治
发表祛风、胜湿、止痛。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
·主要成分·
含挥发油、甘露醇、苦味苷等。
·性状特征·
干燥根,呈圆锥形或纺锤形,稍弯曲,长20~30厘米,根头部直径约1厘米,中部直径1~1.5厘米。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根头部有密集的细环节,节上有棕色粗毛,顶端有茎的残痕;根部外皮皱缩而粗糙,有不整齐的纵皱及细横纹,除长有黄色的横长皮孔外,点状突起的须根痕也随处可见。质松而软,易折断,断且不平坦,木部淡黄色,皮部黄棕色有裂隙,射线呈放射状,气微香,味微甘。
·选购秘诀·
以条粗壮、皮细而紧、无毛头、断面有棕色环、中心色淡黄者为佳。
药用价值
镇痛、镇静作用
用于治疗偏头痛。配白芷、川芎,尤其是体质虚弱而又有头痛、头晕者,或头痛与风湿有关者更为适用。防风祛风镇痛效力强而不过燥,是风药中的润药,常与紫苏、荆芥等药材搭配。此外,防风对风痰壅滞经络形成的头颈酸痛、风寒湿痹、四肢痉挛也有疗效。
抗炎作用
可用于治疗痛泻,实验结果证明防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二种霉菌(产黄青霉、杂色曲霉)等有抑菌作用,而对流感杆菌、伤寒杆菌、福氏及志贺氏痢疾杆菌无抑菌作用。中医认为这种痛泻是由于肠内有风邪又有湿滞,故治疗上用防风配白术,达到祛风去湿的目的。
抗过敏作用
可用于止痒。常与荆芥、薄荷配用,其作用仍属祛风范畴。
抗病毒
动物实验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解热作用
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风热、关节和肌肉风湿。

贮存要点
◎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防潮。
用法用量
◎煎服,4.5~9克为宜。
使用禁忌
◎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特别提示
◎防风炮制后效力略有不同,经小火炒至焦黄色的炒防风能止泻,而炒至黑色的炒炭防风能发挥止血的功效。但由于有效成分的破坏,在临床上很少使用。
防风水果茶
功效
具有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滋补气血的作用。
原材料
防风1.5克,黄芪4.5克,玉竹7.5克,枸杞7.5克,苹果1/4颗,猕猴桃1/4颗,果糖适量。
做法
将水果洗净后,苹果、猕猴桃切成小块,备用。把药材、水果一起放入杯中加入600毫升的沸水冲泡,闷约10分钟。将药材及水果过滤后,根据个人口味调入适量的果糖,即可饮用。
用法
温服,每日1~2次。
麻黄 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
●别名 龙沙、卑相、卑盐、狗骨。
●来源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主要产地 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辽宁、内蒙古、新疆、陕西、青海、吉林等地。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功效主治
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主要成分·
含有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油中含有1-a-松油醇)等。
·性状特征·
茎呈细长圆柱形而微扁,少分枝,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节明显,节间长2.5~6厘米。茎质脆,易折断,外圈为黄绿色,中央髓部呈红棕色。气微香,味微苦涩。
·选购秘诀·
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药用价值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麻黄碱的血管收缩作用比较温和且持久,血管舒张作用很微弱。
对中枢的作用
麻黄碱如用较大治疗量即能兴奋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引起精神兴奋、失眠、不安、震颤等症状,亦能兴奋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
解除支气管痉挛
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的解痉作用较持久,支气管处于痉挛状态时作用更显著。
利尿作用
伪麻黄碱较麻黄碱有显著利尿作用,用水、盐水及尿素后,更进一步增加尿量排出,但对麻醉狗尿量反而减少。
升压作用
麻黄碱能收缩血管而升高血压,其作用缓进而持久,可达数小时。
抗病毒作用
草麻黄中提得的麻黄挥发油,在体外试验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贮存要点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晒、防变色,不宜久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宜先煎,去水面浮沫),1.5~6克;或入丸、散。
使用禁忌
◎凡素体虚弱而自汗、盗汗、气喘者,均忌服。
特别提示
◎有高血压病患者慎用麻黄,用于解表时可紫苏叶代替,用于风湿性关节痛时可用鹿衔草代替。
麻黄蒸梨
功效
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的初期和痉咳期,也可用于小儿支气管炎咳嗽。
原材料
麻黄3~5克,大梨1只。
做法
先把麻黄捣为粗末。将生梨洗净后,剖开,挖去梨核。把麻黄放入梨心内,再将梨子合严,插上小竹签,然后放入碗内,隔水蒸熟后即可。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只,去麻黄吃梨服汁,连用3~5天。
羌活 辛温解表的止痛药
●别名 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羌活、宽叶羌活或川羌活的根及根茎。
●主要产地 主产于四川(称川羌活)、甘肃、青海(称西羌活)。此外,陕西、云南、新疆、西藏等地亦产。
●性味 性温,味辛、苦。

功效主治
散表寒、利关节、祛风胜湿、止痛。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主要成分·
宽叶羌活含挥发油等。
·选购秘诀·
以条粗壮、有隆起曲折环纹、断面质紧密、朱砂点多、香气浓郁者为佳。一般认为蚕羌的品质最优,竹节羌次之,大头羌最次。

性状特征
羌活药材因药用部分和形态不同而有蚕羌、竹节羌、大头羌、条羌等数种。
①蚕羌:又名螺丝羌。为干燥的根茎部,形态似蚕。顶端有多数紧密而隆起的环节。节上密生疣状突起的须根痕。质轻松易折断,断面不齐,有明显的菊花纹和多数裂隙,皮部棕红色;木质部淡黄色,中央有黄白色髓,均有朱砂点(油管)。具特殊香气,味微苦而麻。
②竹节羌:根茎的环节较稀,如竹节状,似蚕羌而略大。
③大头羌:根茎的环节特别膨大,呈不规则团块状,大小不等,顶端具多数残留茎基,余皆与蚕羌相同。
④条羌:为干燥的根及支根。呈圆柱形或分枝,顶端偶可见有根茎,表面棕褐色,有纵纹及疣状突起的须根痕,上端较粗大,有稀疏隆起的环节,质疏松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有菊花纹,朱砂点不明显,中央无髓。气味较淡薄。
药用价值
羌活挥发油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可显著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从而改善心肌缺血,还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另外,羌活挥发油还有一定的抗休克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对有寒热、骨痛、头痛等表证者,尤为适宜。用于治疗风湿。凡有关节肌肉风湿,都可应用。
贮存要点
◎置干燥处,防蛀。
使用禁忌
◎内服:煎汤,宜3~9克;或入丸、散。
用法用量
◎血虚痹痛者忌服。
特别提示
◎羌活与独活各有所长,羌活性味雄烈,发汗解热的作用较强,擅长解表,独活性味较淡且和缓,除湿的作用较强。两者配伍使用,各发挥所长,对治疗风湿痹痛效果更佳。
除感冒茶饮
功效
这道养生茶饮可帮助治疗感冒的不适,适宜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不宜。
原材料
羌活9克,防风9克,紫苏9克,红茶6克。
做法
将所有药材去除杂质后研末备用,把药末、红茶放入杯中,冲入沸水后,加盖略闷一会儿即成一道养生茶饮。
用法
有风寒感冒现象时可以随时饮用。
薄荷 治疗风热感冒的清凉药
●别名 人丹草、龙脑薄荷、蕃荷菜、南薄荷。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全草或叶。
●主要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江、江西。
●性味 性凉、味辛。

功效主治
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红疹。
·主要成分·
新鲜叶含挥发油0.8%~1%,干茎叶含1.3%~2%。油中主成分为薄荷醇,含量为77%~78%,其次为薄荷酮,含量为8%~12%,还含乙酸薄荷酯、莰烯、柠檬烯、异薄荷酮、蒎烯、薄荷烯酮、树脂及少量鞣质、迷迭香酸。
·选购秘诀·
以身干、无根、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

性状特征
干燥全草,茎方柱形,长15~35厘米,直径2~4毫米,黄褐色带紫,或绿色,有节,节间长3~7厘米,上部有对生分枝,表面被白色绒毛,棱角处较密,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
药用价值
疏散风热、止痒作用
薄荷醇局部应用可治头痛、神经痛、瘙痒等。应用于皮肤,首先有凉感,以后有轻微刺灼感。多作为发汗解表的辅助药,适用于头痛、眼红、咽喉肿痛,以及中暑所致的头昏、发热、口渴、小便短赤等。
健胃祛风作用
薄荷醇、薄荷酮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后者的作用较强。用小鼠做试验,对离体小肠、薄荷精油有解痉(抗乙酰胆碱)作用。
消炎作用
它对呼吸道炎症有某些治疗作用,薄荷酮之刺激性强于薄荷醇。同属植物欧薄荷中的总黄酮类具有利胆作用。
贮存要点
◎置于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温度28℃以下。
用法用量
◎煎服3~6克,在煎药时宜后下。
使用禁忌
◎肺虚咳嗽、阴虚发热不宜用,哺乳期妇女一般不宜多用,因本品具有退乳的副作用。
中空。叶对生,叶片卷曲面皱缩,多破碎。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具有白色绒毛,质脆。枝顶常有伞状花序,黄棕色,花冠多数存在。气香,味辛、凉。
特别提示
◎薄荷在西方国家被广泛应用于精油制作中,是常用的提神醒脑香草,很适合普通家庭种植、食用。新鲜薄荷可用于料理中,增加料理的风味。
薄荷甘草茶
功效
清肺止咳、解毒利咽,方中薄荷是清利头目、清热利咽的常用药,药性辛凉而有香气,配合生甘草,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咳嗽、咽喉痒痛、声音嘶哑等。
原材料
薄荷5克,生甘草10克,白糖5克。
做法
将甘草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水500毫升,煎沸10分钟;再将洗净的薄荷放入,煮沸即可。去渣取汁,调入白糖。
用法
凉凉后频频饮用。
柴胡 疏肝、解郁、去火之良药
●别名 地熏、山菜、茹草、柴草。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狭叶柴胡等的根。
●主要产地 北柴胡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南柴胡主产于湖北、江苏、四川。
●性味 性微寒、味苦。

功效主治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
·主要成分·
含有柴胡酮、植物甾醇,另含有脂肪酸,茎叶含有芦丁。
·性状特征·
①北柴胡,为植物北柴胡的根,并带有少许茎的基部。根呈圆锥形,主根顺直或稍弯曲,下部有分歧,根头膨大,呈疙瘩状,不易折断,断面木质纤维性,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辛。
②南柴胡又名软柴胡、香柴胡。为植物狭叶柴胡的根。外形与北柴胡相似,惟根较细,分歧少,多弯曲不直,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呈淡棕色。气味同北柴胡。
·选购秘诀·
以根条粗长、皮细、支根少者为佳。
药用价值
解热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有解热作用,临床观察其退热作用平稳可靠,但效力仍不及黄芩。
镇静、镇痛作用
有解除胸闷胁痛、开郁调经的作用。
抗病毒作用
对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此外,又有抑制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细胞病变的作用。

贮存要点
◎置于通风干燥处保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2.4~4.5克;或入丸、散。
使用禁忌
◎凡阴虚所致的咳嗽、潮热不宜用柴胡,由于肝火上逆所致的头胀、耳鸣、眩晕、胁痛,柴胡用量不宜过大,否则会引症状加剧,甚至出血。肺结核病一般慎用柴胡,但当兼有外感表证,需和解表里时,则可用。兼有肝郁,需要解郁时也可用,用量一般是3~4.5克。
特别提示
◎柴胡和白芍常配伍同用,一方面能加强疏肝镇痛的效果,另一方面白芍可缓和柴胡对身体的刺激作用。
柴胡疏肝粥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适用于慢性肝炎、肝郁气滞之胁痛低热者。
原材料
柴胡、白芍、香附子、枳壳、川芎、甘草、麦芽各1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将以上7味药煎取浓汁、去渣,粳米淘净与药汁同煮成粥,加入白糖稍煮即可。
用法
每日2次,温热服。
桑叶 清热明目、美肤消肿
●别名 铁扇子。
●来源 为桑科植物桑的叶。
●主要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南部育蚕区产量较大。
●性味 性寒,味甘、苦。

功效主治
祛风清热、凉血明目。治风温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皮肿。
·主要成分·
叶含芸香苷、槲皮素、异槲皮苷、槲皮素-3-三葡糖苷、微量的β-谷甾醇和菜油甾醇、β-谷甾醇、β-D-葡糖苷等。桑叶的挥发油成分中有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己酸、异己酸、水杨酸甲酯、蔗糖、果糖、葡萄糖、天门冬氨基酸和谷氨酸等氨基酸等。
·选购秘诀·
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质脆、无杂质者为佳。习惯应用桑叶以经霜者为好,称霜桑叶或冬桑叶。
性状特征
干燥叶片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3厘米,宽7~11厘米。先端尖,边缘有锯齿,有时作不规则分裂,基部截形、圆形或心脏形。上面黄绿色,略有光泽,沿叶脉处有细小毛茸;下面色稍浅,叶脉突起,小脉交织成网状,密生细毛。质脆易碎,气微、味淡、微苦涩。
药用价值
多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较轻的发热、咳嗽、眼赤(如感冒),常与菊花、连翘等配伍。用于治疗肺热和风热咳嗽,尤其适用于燥咳、干咳。配黑芝麻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的头眩、眼花、头痛,可明目醒脑。

贮存要点
◎置于干燥处,防霉、防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5 ~ 10克,或入丸、散。外用可煎水洗眼。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
使用禁忌
◎无。
特别提示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桑叶还有良好的美容作用,特别是对脸部的痤疮、褐色斑有比较好的疗效。
桑叶荷叶粥
功效
降血压、降血脂、散瘀血、解暑热。适用于高血压病、高血脂,肥胖症所导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失眠等。
原材料
桑叶10克,鲜荷叶1张,大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将桑叶、荷叶洗净,先煎,再去渣,取上清汁,加入大米,用文火煮成稀粥,熟时调入白糖即可。
用法
温服,每日1~2次。
牛蒡子 疏风透疹、利咽的常用药
●别名 鼠粘子、大力子、黑风子、毛锥子。
●来源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果实。
●主要产地 主产于河北,吉林、辽宁、浙江、黑龙江等地。
●性味 性平、味辛。

功效主治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
·主要成分·
含牛蒡苷,牛蒡酚A,牛蒡酚B,脂肪油等。
·性状特征·
瘦果呈长扁卵形,长约6毫米,中部直径约3毫米。外皮灰褐色,有数条微突起的纵纹,中间一条较明显,全体有稀疏的斑点,又似致密的网纹,一端略窄,微弯曲,顶上有一浅色小点;另一端钝圆、稍宽,有一小凹窝。纵面稍隆起,边缘光圆而厚。外皮较坚硬,破开后种仁两瓣,灰白色,富有油性。无臭,味微苦。
·选购秘诀·
以粒大、饱满、外皮灰褐色者为佳。
药用价值
抗菌作用
试验表明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心性毛菌、奥杜盎小孢子菌、腹股沟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有抑制作用。对治疗和预防咽喉肿痛(如咽炎、上呼吸道炎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抗癌作用
牛蒡子中含有的牛蒡苷元有抗癌活性。
降血糖作用
本品的提取物能显著而持久地降低大鼠血糖,对碳水化合物耐量增高,毒性较小。
有轻度的麻痹及利尿、泻下作用
牛蒡苷对运动神经及骨骼肌亦呈麻痹作用。有很轻度的利尿及泻下作用。
预防猩红热作用
取牛蒡子炒研成粉可以预防猩红热。

贮存要点
◎置于通风干燥处,防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 ~ 9克,或入散剂。外用可煎水含漱。
使用禁忌
◎大便溏泻者不宜使用,另外痘症、虚寒、气血虚弱者也要忌服。即使在风温表证需要辛凉疏散,但如表现有大便溏泄者,也不要用。应改用薄荷、蝉蜕较适合。
特别提示
◎由于牛蒡子的种皮细密,使用前最好将其捣碎,更能发挥完整功效。
牛蒡子粥
功效
治疗热性感冒,其症状表现为痰咳不出来、咽痛、爱喝水、有黏稠的鼻涕、舌头红色、舌苔变黄、脉搏也比平常快。
原材料
薄荷6克,牛蒡子10克,粳米适量。
做法
先将牛蒡子煮15分钟,取出后留下汁水备用。将粳米煮成粥,10分钟后放入薄荷,在粥快好时,放入牛蒡子药汁水,煮5分钟即可。
用法
早、晚温服。
菊花 甘甜的明目解热佳品
●别名 金精、甘菊、真菊、金蕊、簪头菊、甜菊花。
●来源 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
●主要产地 国东部、中部、西南部广泛栽培。
●性味 性微寒,味甘、苦。

功效主治
疏风、清热、明目、解毒。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
·主要成分·
含有挥发油,包括菊酮、龙脑、龙脑乙酸酯;并含有腺嘌呤、胆碱、水苏碱、刺槐苷、木樨草苷、林波斯菊苷、香叶木-7-葡萄糖苷、菊苷、菊花萜二醇。
·选购秘诀·
以滁菊和贡菊为药菊中佳品,杭白菊最适于泡茶用。各种菊花均以身干、色白(黄)、花朵完整而不散瓣、香气浓郁、无杂质者为佳。

性状特征
干燥头状花序,外层为数层舌状花,呈扁平花瓣状,中心由多数管状花聚合而成,基部有总苞,系由3~4层苞片组成。气清香,味淡微苦。以花朵完整、颜色鲜艳、气清香、无杂质者为佳。
各种菊花商品,其性状互有差异:
①白菊:呈不规则的球状或压扁状,直径约2厘米,瓣多紧密。花序的绝大部分为白色舌状花,长约18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为极少数短小的淡黄色管状花。主产安徽亳县,又称亳菊,品质最佳。
②滁菊:呈球状,形较小,瓣紧密。舌状花白色,长约15毫米,宽约3毫米,中央管状花黄色。主产安徽滁县,品质亦佳。
③贡菊:形似滁菊,瓣细而厚。舌状花白色,长10~12毫米,宽约2毫米,中央有少数黄色管状花。主产于安徽歙县,亦称徽菊。过去浙江德清亦产,称德菊。
④杭白菊:又名白茶菊(《纲目拾遗》)。呈不规则压扁状,朵大,瓣宽而疏。舌状花较少,类白色,长约22毫米,宽约6毫米,中央有少数深黄色管状花。
⑤杭黄菊:又名黄甘菊(《圣惠方》)。形与杭白菊相似,但舌状花黄色至淡棕色。均产浙江。
药用价值
强化心脏功能作用
菊花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实验性冠脉粥样硬化或供血不足的实验动物,能增加血流量和营养性血流量,还有加强心肌收缩和增加耗氧量的作用。
提高胆固醇代谢,预防高血脂疾病
菊花水煎剂能起到加速胆固醇代谢的作用。菊花提取物能保持血清总胆固醇基本不变,而提高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有危害作用的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在高脂膳食情况下具有抑制血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升高的作用。
广谱抗菌作用
杭菊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变形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7种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完全有抑制作用,并对β-溶血性链球菌有抗菌作用。对人型结核杆菌呈若干抑制作用。
抗病毒作用
各种菊花均有一定抗病毒作用,以亳菊、怀菊作用最好。国外研究发现菊花对单纯疱疹病毒(HSV-1)、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另外,菊花还具有抗艾滋病作用。
消炎、利尿作用
菊花用于清热、消炎、利尿的效果良好。实验发现济菊、滁菊、杭菊、贡菊、川菊具有明显抗炎作用,而怀菊、亳菊、祁菊、黄菊有弱的抗炎作用或不明显。菊花提取物能影响小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从而具有抗炎作用。
解热作用
菊花浸膏灌胃,对人工发热家兔有解热作用。
抗衰老作用
菊花能明显延长家蚕的寿命。菊花提取物可以提高小鼠心脑耐缺氧能力,延长生存时间。杭白菊还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抗肿瘤作用
从菊花中分离出来的蒲公英赛炮型3-羟基三萜类对由12-0-十四酰大戟二萜醇-13-酯(TPA)引起的小鼠皮肤肿瘤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
贮存要点
◎储存于干燥的容器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水,5~9克为宜。
使用禁忌
◎气虚胃寒,食少泄泻患者宜少用。
特别提示
◎野菊花性状与菊花相似,但功能、主治有所差别,不可等同入药。另外,疏散风热宜于黄菊花,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
保健应用
枸杞菊花茶
功效
益肝滋肾、熄火明目。用于肝肾不足,风阳上扰的下虚上实证,症见头晕、目眩、干涩、视物模糊、口干不欲饮、白内障等患者。
原材料
白菊花10克,枸杞子15克。
做法
将上述2味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0~15分钟即可。
用法
代茶频饮。

菊花粥
功效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适用于风温初起,症见微热、咳嗽、口微渴、脉浮数者。
原材料
菊花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将菊花先煎、去渣,取上清液,加入大米,用文火煮成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即可。
用法
温服,每日1~2次,脾虚便溏者忌服。

调元杞菊酒
功效
方剂中的巴戟天味辛、甘,微温,归肾、肝经。能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该药酒可补元气、温肝阳、益精血。适用于肝阳不足、元气亏虚所致的形寒怕冷、四肢不温等。
原材料
菊花50克,枸杞子50克,巴戟天30克,肉苁蓉30克,白酒1000毫升。
做法
将上药捣为粗末,置于干净瓶中,注入白酒,加盖密封,放置阴凉干燥处。经10日后即可饮用。
用法
每日早、晚各温饮10~15毫升。

葛根 治疗颈项强痛的良药
●别名 干葛、甘葛、粉葛、黄葛根。
●来源 为豆科植物葛的块根。
●主要产地 主产于河南、湖南、浙江、四川等地。
●性味 性凉,味甘、辛。

功效主治
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主治伤寒、发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麻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主要成分·
葛根含异黄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苷、大豆黄酮、大豆黄酮苷及β-谷甾醇、花生酸、多量淀粉。
·性状特征·
干燥块根呈长圆柱形,药材多纵切或斜切成板状厚片,长短不等,长约20厘米,直径5~10厘米,厚0.7~1.3厘米。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时可见残存的棕色外皮,切面粗糙,纤维性强。质硬而重,富粉性,并含大量纤维,无臭,味甘。
·选购秘诀·
以块肥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性少者为佳;质松、色黄、无粉性、纤维性多者次之。
药用价值
调节冠状动脉
葛根中的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血流量。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能改善脑循环,其作用温和。葛根黄酮及葛根酒浸膏均能使冠状血管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用于治疗冠心病。
解痉作用
葛根中含有天豆黄酮,具有罂粟碱样解痉作用。用于治疗早期突发性耳聋。由内耳血管痉挛所引起的神经感觉性聋,有一定的疗效。
调节血糖作用
葛根能促进血糖提早恢复正常。
用于治疗高血压症
对于改善头痛、头晕、项强、耳鸣、肢体麻木等症状效果良好,但降压作用不明显,需与降压药配合使用。
解热、生津作用
可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通过解热作用,使体内水分消耗减少,从而达到生津止渴的目的。风热温病而引起的无汗口渴用之最适宜。

贮存要点
◎储存于干燥容器内,置于通风干燥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克;或捣汁。外用可捣散。
使用禁忌
◎其性凉,易于动呕,胃寒者应当慎用。夏日表虚汗者尤忌。
特别提示
◎葛根粉是富含天然雌性激素的圣品,具有使乳腺丰满坚挺、乳房组织重构、刺激乳腺细胞生长的作用,是女性食疗圣品,还能嫩化皮肤。
白糖煮葛粉
功效
主治伤寒、发热头痛,还可以用于美白丰胸,是爱美女性的上好滋补品。
原材料
葛根粉30~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将葛根粉加水适量,调成糊状,放入锅中,用小火煮成稠糊状,趁热调入白糖,搅拌均匀,待糖溶化即食。
用法
佐餐食用,随意服用。
苦丁茶 被誉为减肥茶、益寿茶、美容茶等
●别名 角刺茶、苦灯茶。
●来源 主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和大叶冬青的叶。
●主要产地 主产于江浙、福建、广西等地。
●性味 性大寒,味甘、苦。

功效主治
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治头痛、齿痛、目赤、热病烦渴、痢疾。
·主要成分·
枸骨叶中含咖啡碱、皂苷、鞣质、苦味质。大叶冬青叶中含熊果酸、β-香树脂醇、蛇麻脂醇、蒲公英赛醇、熊果醇和β-谷甾醇;树皮中含α-和β-香树脂醇等。
·选购秘诀·
以叶面光滑、有光泽、质厚、味苦为佳。

性状特征
①枸骨叶
又名:角刺茶。也有用枸骨老树的叶,叶片呈卵圆形,先端短尖,基部圆形,上面光滑,革质而厚。主产江于苏、浙江等地。
②大叶冬青叶
又名:苦灯茶。呈卵状长椭圆形、革质、不皱缩,有的纵向微卷曲,上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味微苦。产于浙江、福建、广西等地。苦丁茶的品种较为复杂,除上述主要品种外,在江苏、安徽地区有用茶叶加枸骨叶煎汁焙制而成者,外表绿褐色或黄绿色,与一般粗茶相似,用沸水泡开后,伸展的叶片为阔披针形及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浸液味苦,浓者不堪入口。
药用价值
提高机体免疫力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苦丁茶中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锌、锰、铷等微量元素,而且这些成分可促进人体对抗外界环境的改变,提高机体免疫力。
降低血脂作用
具有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头晕、头痛、胸闷、乏力、失眠等症状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苦丁茶汤色清绿明亮,口感微苦滑爽,回甘长久,饮后神清气爽,消乏解渴。因此备受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的青睐。
贮存要点
◎置于干燥的容器内。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9克,或入丸剂。外用:煎水熏洗。
使用禁忌
◎由于其性大寒,故风寒感冒、虚寒体质、慢性胃肠炎患者,以及经期女性和新产妇,不宜饮用。
特别提示
◎苦丁茶由枸骨、大叶冬青这些植物制成。动物实验证实,枸骨具有抗生育的作用,因此,孕妇及近期准备要小孩的人最好不要喝苦丁茶。
苦丁茶
功效
可清热、明目,缓解头痛症状,还能起到降血脂、减肥的功效。
原材料
苦丁茶8克,清水适量。
做法
将苦丁茶清洗干净,放入容器内,再倒入适量沸水,加盖闷10分钟左右即可。
用法
代茶频频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