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手册
- 周春山 朱华 谢练武等编著
- 1101字
- 2020-08-27 22:00:35
2.36 荆芥
Ⅰ药材简介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1]。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荆芥中的化学成分为挥发油类化合物,其中以薄荷酮、胡薄荷酮为代表成分。
【性味归经】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用法用量】4.5~9g。荆芥临床应用中常与防风等祛风药物配伍使用,主要集中在治疗感冒、皮肤病及产后血晕等方面。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Ⅱ活性成分
①薄荷酮(menthone)
别名:孟酮
②胡薄荷酮(pulegone)
【结构式】
【分子式与相对分子质量】
薄荷酮:C10H18O 154.25
胡薄荷酮:C10H16O 152.23
【活性】
荆芥为常用解表药,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而挥发油是其主要物质基础之一。对角叉菜胶制备大鼠气囊滑膜炎炎症模型,荆芥挥发油连续给药3天,能降低模型大鼠气囊灌洗液中蛋白质渗出量,降低磷脂酶活性。荆芥挥发油、薄荷酮、胡薄荷酮治疗给药明显降低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2~4]。
【提取分离】
荆芥全草粉碎后干燥,以3倍量水浸泡0.5h,水蒸气蒸馏5h,得到挥发油成分,此挥发油成分再经无水硫酸钠脱水之后,放棕色瓶于4℃下密闭保存。或采用溶剂萃取法,取干燥荆芥全草,加95%乙醇,于索氏提取器中回流2~4h,取出荆芥乙醇液,使其自然挥发即可得到挥发油成分。所得挥发油可采用薄层色谱分离得到薄荷酮与胡薄荷酮[3]。
【活性成分测定】
生药材保健品和成药中活性成分的测定,待测样品均须先行预处理。称取粉碎后的药材,置于锥形瓶中,以甲醇为溶剂,超声提取。放冷,用甲醇补足质量。摇匀,过滤,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采用超声溶剂提取法对样品进行提取后,用HP-5气相色谱柱(以5%苯基聚甲基硅氧烷为固定液,0.32mm×30m,0.25μm)在气相色谱仪(配FID检测器)中进行测定。进样口温度:230℃。检测器温度:300℃。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为65℃,以3℃/min的速率升温至90℃,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115℃,然后以40℃/min的速率升温至280℃,保持5min。恒流模式,柱流速为1.5mL/min。载气:氮气。不分流进样;进样量1μL。此种方法线性良好,以标准比较法定量[5]。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32.
[2]汤奇,杨发龙,曾南等.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抗流感病毒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2,(2):28-31.
[3]周丽娜.荆芥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35.
[4]曾南,沈映君,任永欣等.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2006,(4):359-362.
[5]刘东静,魏建和,薛健等.荆芥药材中薄荷酮与胡薄荷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4):53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