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挑衅信

  • 致命缉凶
  • 黄粱
  • 2033字
  • 2025-03-22 14:15:12

一个小时后,石晴雪将车停在一扇破败不堪的院门前,这座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小院内矗立着一栋歪斜的砖瓦平房,正是王茂才的家。

石晴雪嘀咕道:“这还能住人吗?”

“满院子废品,看来这位王大爷是自力更生。”侯伟下车后敲响了破烂的院门。

片刻后,平房的门被推开,一个穿着破旧棉大衣的消瘦身影探出头来:“干啥?”

石晴雪站在低矮的院墙旁回话:“打扰一下,我是龙山分局的,您是王茂才先生吧?咱们刚通过电话。”

“你们还有脸来!”干瘦黝黑的王茂才嚷嚷道,“警察就是饭桶!”

“教训的是。”侯伟连连点头。

白了侯伟一眼,石晴雪劝说:“王大爷,您有怨气我能理解,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想将坏人绳之以法,您消消气。”

“这还算是句人话。”王茂才走过堆满垃圾废品的院子,放两名访客进来。

三人进入昏暗的平房,王茂才坐在冰冷的土炕上,涂抹横飞的说:“我闺女!被害死都7年了,你们凶手抓不着、尸首也找不回,让我白白挨欺负!还让不让人活了?”

石晴雪说:“王大爷,您别着急,如果情况属实,公安机关一定会保证您的生命财产安全。”

“屁!你们就会把我当皮球踢!派出所糊弄我,行,我去找公安局,还是没人管!我是不是得买火车票去找省公安局?”

侯伟纠正道:“是省公安厅。”

“欺负老头了!有人管没人管啊!”王茂才捶胸顿足的叫嚷。

石晴雪费劲口舌,王茂才才勉强消气,“我不和你们一般见识!你们必须把人给我抓住。”

“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彻查到底的。”石晴雪顺势问出了最关心的事,“王大爷,您收到的那封信呢?”

“自己看!”王茂才从口袋中掏出一个邹巴巴的空白信封,丢在炕沿上。

石晴雪慎重的拿起信封,抽出一张脏兮兮的信纸,上面的手写字极难辨认,像是鬼画符般潦草凌乱。

侯伟把信纸抽走,“这是用非惯用手写的。”他连蒙带猜的将信的内容念出。

【老不死的,你竟然还活着!真能活啊,你肯定是属王八的!担心你把我给忘了,我提醒你一下,我就是弄死你闺女的人。

你肯定恨透我了吧?谁让当年那群警察一个比一个废物,没能抓住我!那群狗离我最近的时候,一伸手就能碰到我!可惜呀,我还是更牛逼。

我还记得和你闺女相处的那几天,回味无穷啊。叫王佳楠是吧?岁数不大,胸脯子是真大!有个词怎么说来着?对,爱不释手!我差点不忍心杀她!

一晃都7年了,那几个娘们里,我还真就最喜欢你闺女。我今年还去埋她的地方看过,你肯定想知道她在哪儿吧?等你死了,我在你坟上说。老不死的,别让我等太久

怕你手里没你闺女的照片,我送你两张,还是她没穿衣服的!你自己看,她胸脯子大不大!】

“活畜生啊。”念完后,侯伟骂了句脏话。

王茂才抹着眼泪说:“这就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他都骑到我脖子上拉屎!呜呜呜......没法活了......”

石晴雪安慰道:“王大爷,您别难过。信中提到的照片......”

“你看吧,你是女娃。”王茂才掏出手帕,里面包着两张照片。

即便已有预期,可亲眼看到照片中浑身赤裸、遍体鳞伤的王佳楠时,石晴雪还是气血上涌,即愤怒又悲伤。

照片中的王佳楠被绑在木椅子上,暗淡的光打在她皮开肉绽的身体上,给她那张因痛苦扭曲的脸增添了阴影。

石晴雪甚至无法判断拍摄照片时,王佳楠是否还活着。

第二张照片中,王佳楠的头被放置在木凳上,已经被做成了‘人头灯笼’。

“您节哀。”将照片翻拍后,她将照片还给王茂才。

“我闺女死太惨了,我不指望你们能抓住凶手,只要能找到她的尸骨、让我好好安葬,我就心满意足了。”王茂才老泪纵横。

石晴雪郑重其事的说:“王大爷,我无法向您承诺什么,但我一定会竭尽所能,还您一个公道。”

王茂才激动的说:“好!好!姑娘,我就全靠你了。”

————,————

返程的路上,侯伟突然打破车内沉默:“没人教过你,别给受害人家属虚无缥缈的希望吗?”

石晴雪板着脸说:“警用手册中没有这一条。”

侯伟轻蔑的说:“连案情都不了解,就敢夸下海口?”

“第一颗‘人头灯笼’于7年前的6月16号被发现,地点是某小区内的垃圾箱——此系列案件也被称作‘616大案’。死者是一名女高中生,在下晚课回家的路上遇袭,她的尸体在家附近的公园中被发现,死因是勒毙。

“13天后,第二颗‘人头灯笼’被发现。第二名被害人45岁,是在家中遇害,死因是割喉。

“第三名被害人是一位去山中采药的女性村民,她一夜未归后,村民组织巡山。失踪一星期后,于8月4号,一村民在池塘旁发现‘人头灯笼’,死者的尸体则是被沉入池塘。死因是溺毙,凶手用刀在尸体上刻下侮辱性词汇。

“时隔一月后,9月9日,第四名被害人出现,是一名独居的67岁的老太太,‘人头灯笼’则是被凶手寄给了老太太的儿子。

“在三个月内接连发生四起连环杀人分尸案,引发全市震动。由市局牵头,调集全市警力捉拿凶手。但第五、第六起案件还是先后发生。被称作‘灯笼匠’的凶手作案毫无规律,几名被害人彼此之间并无交集,调查工作始终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说完这一长串话后,石晴雪挑衅的看着侯伟,后者轻咳一声后说:“擅长死记硬背?”

“符合你对‘了解案情’的要求了吗?”

侯伟摇摇头:“远远不够。前面路口左转。”

石晴雪皱眉问道:“你要去哪儿?”

“见那位差一点抓住‘灯笼匠’的警察。”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