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阿兄,你要孩子不要?
- 穿越诸葛均:从隆中开始辅佐季汉
- 群岛之主
- 4076字
- 2025-03-17 08:14:27
刘表邀请刘备到襄阳议事,当晚就与刘备抵足而眠。次日清晨,刘表刘备吃了些早饭,再叙家常。
刘备见刘表精神矍铄,放下心来,想要辞别回新野。临别前,刘表扯住刘备的衣袖道:“玄德,荆州的百姓就托付给你了。”
刘备觉得刘表话中有话,一时想不明白,搭在刘表扯住他衣袖上的手道:“兄长放心,备在新野,必不让曹操有可乘之机。”
说罢,刘表点了点头,松开手,将一旁的刘备行囊拿起交给刘备,郑重的说道:“荆州也交给你了。”
刘备接过行囊,手里一沉,眼眸一闪,似乎明白了什么。此时两人相视点头,不再有什么话语。
刘表目送着刘备匆匆离去的身影,形单影只的立在襄阳府衙的阶上,身后虽有刘琦陪侍,此刻他却无比孤独。
刘备一路匆匆赶回新野府衙之中,紧闭府门,打开自己的行囊,惊讶的发现了那枚荆州牧印信。
刘备呆呆地看着印信,回想起刘表对他说的话,这才明白刘表已经明明白白的将荆州托付于他了。
刘备忙将印信重新包裹起来,命人去叫来诸葛亮与诸葛均。须臾功夫,两人到了府衙,刘备探头出去看左右都是心腹,再次将府门关紧,神秘兮兮的将他的行囊放在桌案上。
“不知主公唤亮等前来有何要事?”诸葛亮看着刘备的行囊发出疑问。
“军师,你们看。”说着,刘备再次将行囊打开,露出了荆州牧印信,“景升吾兄,将荆州印信偷偷交给我了。”
诸葛亮与诸葛均相视一眼,都感到惊奇,快步上前小心翼翼的将印信拿起查看。
“青绶银质方印,阴刻小篆‘荆州牧章’,没错,是千真万确的荆州印信。恭喜主公!”诸葛亮难掩激动的恭喜刘备。
而刘备却面露难色,说道:“兄长待我如手足,必然是荆州出了什么事才将印信交给我。”
刘备紧握着诸葛亮的手,语气之中满是恳求:“军师快想想办法,如何帮助兄长逃过此劫。”
诸葛亮劝慰道:“主公不必忧虑,刘景升近日必不会出现事故。昨夜亮夜观天象,将星虽晦暗却仍能支撑,刘景升之寿数当尚有一年。”
刘备听罢心里倒是安心不少,但诸葛亮继续道:“虽然如此,主公当尽早谋划。既然已得荆州印信,那么入主荆州自然是名正言顺。想那蔡氏不过依附篡逆之辈,主公可与大公子刘琦里应外合,拿下荆州,除去后患,然后东联孙权,北抗曹操,如此荆州百姓皆得保全,进取益州不过是时间而已。”
刘备听得点头称是,说道:“来日我派人去请刘琦公子来赴宴,就说多谢他的照顾,再将此事告知与他,他必欣然应允。”
事后,刘备将印信藏了起来,又与诸葛亮探讨了一些细节,只有诸葛均紧抿着嘴,不发一言。
因为他知道,再过一段时间孙权将攻打江夏黄祖,黄祖兵败被杀,江夏太守悬空,刘琦会被派往担任。刘备与诸葛亮此时的计划终究是赶不上变化。
你问他为什么不说出来?拜托,他是人,不是神,即使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也没能预料到事情的急转直下,他若说出来,岂不遭人怀疑是个神棍?到时刘备诸葛亮用异样的眼光看他,疏远他,还怎么做兴复大汉的事业?
事后诸葛亮诸葛均走出府衙,诸葛均回头看了看“新野县衙”四个字,嘿然一笑,对诸葛亮小声说道:“没想到派出刺客原本是想让蔡瑁的行动受限,结果却收获了荆州牧印信,真是意外之喜啊。”
诸葛亮面无表情,只是在前面走着,直到自己的府邸才开口称赞诸葛均道:“均弟妙计,我不如也。”
诸葛均咧嘴笑着,第一次被偶像夸奖,真是难掩心中的喜悦。
“家主家主!您的泰山与夫人来了!”一名僮仆匆匆忙忙的跑来通报,面容有些惊慌。
诸葛亮还没发话,诸葛均先嗔怨道:“来了就来了,你慌个什么?”
“二家主,不是小的慌张,是家主的泰山发怒了。”僮仆无辜的为自己辩驳着。
“发怒?”诸葛均突然意识到不对,双眼也开始惊慌起来。
“为何发怒?”诸葛亮觉得奇怪,自己走前明明让诸葛均写信给他泰山说明了,为何还会发怒?想到这里,诸葛亮突然意识到诸葛均可能根本没有写信。
“你!”诸葛亮怒视着诸葛均,诸葛均忙将脖子缩了起来。
“嗐!”诸葛亮咬牙切齿的拂袖而走,前去迎接黄承彦进屋。
诸葛均趁此时机躲到院中角落,待到诸葛亮点头哈腰的将黄承彦迎接入府,旁边还跟着一位古铜色皮肤,瓜子脸,天然卷的头发,大眼睛,长睫毛,淡粉色的双唇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不得不说诸葛亮的审美还挺现代的。
“泰山泰山,轻点轻点!夫人,你也快帮我说句话啊!”诸葛亮一米八大个被黄承彦这个小老头提溜着耳朵,还一边向黄承彦身旁的女子求情,这女子正是他的妻子,黄月英。
“你若是要来这里,早就该写好书信,还推脱给均弟,我看你啊,就是懒。”黄月英轻捂着嘴笑着,两个眼睛笑的弯成了月牙儿,在阳光的照射下还一闪一闪发着光,竟看得角落里的诸葛均有些痴迷。
“呸呸呸!诸葛均你在想什么!她可是自己的嫂嫂!”诸葛均摇了摇头,继续观看诸葛亮被黄承彦教训的场景。
“孔明,你果真要投效刘玄德?”黄承彦放开抓着诸葛亮的手,一脸严肃的问着。
“泰山,亮意已决,主公仁德爱人,有王者之志,我不投他,又能投何人?”诸葛亮的话语充满了肯定。
黄承彦看了看诸葛亮,点了点头道:“也好,玄德公虽然现在实力不大,但在你的才能帮助下,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业,我也不会责备你。但你记住,凡事不必躬亲,省的最后累死。”
黄承彦看似在调侃诸葛亮,其实他深知诸葛亮的为人,那句“凡事不必躬亲”,最终也预言了诸葛亮的结局。
“我那活泼调皮的贤侄在哪儿呢?”黄承彦此时开始在院中扫视,最终发现了躲在角落里的诸葛均。
“贤侄躲什么?老夫又不会吃了你。不就是忘了写书信吗,下辈子记得就行。”黄承彦呵呵笑着对诸葛均说道,语气之中夹杂着些许恐怖。
“姻、姻伯,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当时在画东西,画着画着就给忘了……”诸葛均一步一挪的从角落里钻出来,低着头不敢直视黄承彦。
“爹,均弟也不是故意的,你教训了孔明,就不要再为难他了。”黄月英为诸葛均说话,倒让诸葛亮有些吃醋。
“傻丫头,他今日敢忘书信,明日就敢忘了军机要务,老夫今日不点他一点,玄德公还不知道会被这孩子害成什么样。”
黄承彦说着举起了手中的木杖,在诸葛均的额头点了三点,倒也不痛。
“姻伯说的是,我下次,不,这次一定不会忘了。”
诸葛均迈着碎步上前搀扶着黄承彦到亭中坐下,黄承彦也笑着摸了摸诸葛均的头道:“你与孔明自小没了爹娘,叔父又早逝,来到这里,我就是你们的爹,我不管教你们谁来管教?”
“姻伯说的是,您就是我亲爹。”诸葛均开始拍起马屁,“姻伯这三点敲得妙极,比阿兄的八卦阵还灵光!侄儿这榆木脑袋,今后定把您的话刻成家训供着!”
黄承彦听了很是满足,却逗得一旁的黄月英笑了起来。
“适才你说你画了一些东西,是什么?能取来给我看看吗?”黄月英对诸葛均所说的画作有些兴趣,便转移了话题。
诸葛均一直听说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有奇才、善工匠,与诸葛亮兴趣相投,两人结合在一起真是天作之合,只是可惜孩子生的有些晚了。
当下听说黄月英想要看自己的图纸,兴致盎然起来。
“嫂嫂且等一会儿,我去屋中将图纸取来。”
黄月英点头同意,诸葛均飞也似的跑进自己的屋内,从一处暗格里取出一个竹筒,竹筒上还有一圈封泥。
诸葛均拿着竹筒跑回亭中,去除封泥,取出里面的图纸,一张一张交给黄月英。
第一张是一把犁,但是与当今的直辕犁不同,它的辕是曲的,一旁还写着曲辕犁。
第二章看上去像是一盏灯,但灯罩是圆的,黄月英看到时很是惊奇,叫来诸葛亮一起看,诸葛亮问诸葛均:“这是我做的那个灯吗?”
诸葛均看了一眼图纸,笑道:“是啊,我叫它‘孔明灯’,但是我的‘灯’比阿兄的灯要大,底下还可以坐人,我管它叫‘孔明球’。”
诸葛亮一听这名字,脸色一黑:“不会取名就别取。”
黄月英继续看下去,第三张是一架水车,旁边写着“筒型水车与龙骨翻车复合图”,是一种用于农业灌溉与排涝的工具。
接着第四张第五张,黄月英与诸葛亮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第六张第七张,画卷上的图形已经超脱了他们的想象。
“均弟你……是从何处得到的这些图纸?”诸葛亮发出一个震彻灵魂的拷问,让诸葛均始料未及。
“阿兄,可还记得当年您与大兄以及叔父带着我到处流浪的日子么?那段时间我们虽然辛苦,但您还是坚持学习和研究机关,我很是仰慕。于是我自己也在一边想,一边画,想要为您分担一些压力,直到那日您说您要投效主公,我才完成所有的画作。”
诸葛均声情并茂,眼中满是辛酸的过往,诚挚的看着诸葛亮,希望能够瞒天过海。诸葛亮看着诸葛均,眼神透露出慈祥,右手缓缓朝诸葛均头上而来。
“哎呦!”
“不会编故事就不要瞎编,你既然不愿意说我也不会问,下次再敢糊弄我小心我罚你禁足在家。”
诸葛亮给诸葛均来了一个脑瓜崩,警告他不许再胡言乱语。
“均弟,你的这些图纸只有成品,却没有分解图,嫂嫂可做不出来。而且其中有许多机器我们现在根本没法儿做。”黄月英指了指画着蒸汽机的图纸,“不过你可以把图纸给我,我来帮你一步一步分解出来,你看如何?”
诸葛均当即大喜,说道:“有嫂嫂帮忙,这些机器一定能成功出现!我们先从简单的开始,不必急于一时。”
但是诸葛均的笑脸忽然一滞,看着专心研究机械的黄月英,再看正在与黄承彦谈论天下大势的诸葛亮,突然想到了些什么。
他凑近诸葛亮身边,趁着黄承彦喝茶的间隙,小声对诸葛亮道:“阿兄,你要孩子不要?”
诸葛亮顿时两眼圆睁,无语的看向诸葛均。
“咳咳。”黄承彦此时也被诸葛均的话语呛着了,咳了好一会,才说道:“是啊孔明,你与我女儿已经成婚多时,该要个孩子了。”
“泰山,我……”诸葛亮也被黄承彦与诸葛均催生的行为呛得不知说什么好,只得看向黄月英希望她能为自己解围,岂料黄月英此时正一门心思沉浸在图纸之内,完全听不到他们的谈话。
“阿兄,我看嫂嫂其实也做好了准备,不如你们就趁着现在有空,赶紧造个孩子,将来你们的孩子我来带,保证把他教导的如您这般。”诸葛均嘿嘿笑着,看在诸葛亮眼里却是满脸邪恶。
“邓范邓艾,你们要小师弟吗?”诸葛均突然向檐廊另一侧正在看书的邓范邓艾发问。
两个小邓放下了书,连连点头说道:“要的要的,我们也会好好照顾小师弟的。”
诸葛亮见此情景,连忙用羽扇遮住已经红透半边的脸,羞恼道:“知道了知道了,我与月英这些日子会想办法的。”
说罢便拱了拱手,称还有事情要与主公相商,便丢下他们独自跑了出去。
诸葛均见诸葛亮跑了,眼睛一转,知道诸葛亮在逃避这个问题,嘴角一翘,计上心头:“阿兄,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