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被忽视的偏门大生意

拐过几道弯,经历了山路的几波起伏,一条闪闪发亮的小河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

河岸这边有平原,紧接着是缓坡。半坡之上,有连片红中发黑的旧砖房。

这些红砖房便正是鞭炮厂。

“你想看看鞭炮厂能不能摆摊?那还不如氮肥厂,比这个厂大很多,职工也多!”铁头觉得鞭炮厂算不上是摆摊的最理想选择。

“氮肥厂、镇街呆会都会去,我先上这打听个事!”

两人边说边走往缓坡。快要走近厂房时,已经闻到风中飘散开来的硫磺气息。

每一排砖房都有两层,建筑有些苏式感,与他代课所在的小学相似,只是要比小学高出一层。

房屋的砖瓦都已显旧,木窗颜色也很陈旧,有一些窗格的玻璃还已经脱落。

透过窗,能一眼望见里面穿着灰色、蓝色衣服的人,正埋头往鞭炮的顶部插入引线。

也没院墙,孙来鹏直接走近厂房,见到空地上还有两个前来卖东西的村民。

一个卖豆腐脑,偶尔会有人前来打一碗喝。

另一个似乎是在卖花生糖,没见啥人光顾。

孙来鹏没去关注这些,而是走向最前排房子边,一个正坐在竹椅上打盹的老头。

孙来鹏摸向口袋。平时父亲出诊看病,偶尔会接到病人家里给的烟,都是一支一支散的。父亲不怎么抽,便都收集在家里。这次出来前,孙来鹏揣了几支在身上。

“老伯啊,我问一声,你们炮竹厂收废纸吧,平时都在哪个房间收?”

他递上一支烟,好像是“经济”牌的,反正兜里几支散烟的牌子各不相同,五花八门。

老汉看见递过来的烟,瞌睡也没了,坐直了起来接过烟,往后方偏左侧指了指:

“你有废纸?咋没见带过来?要问价钱的话,往左走到后边那排房找老林!”

孙来鹏心里一喜。鞭炮厂做炮竹,就必须得有用来造炮竹壳的纸。

这种纸不可能采用新鲜纸张,没必要那么奢侈,一般都是收购废纸来做炮竹壳。

道了个谢,他按照老头所指的方向往后走。

倒不难找,后面那排砖房前的空地上,地面散落着一些旧报纸、碎纸皮。

打开的房门中,有个皮肤黝黑的农民正走出来,一边走,一边拿指头醮口水点着手中一角、一分的票子,显然是刚卖完一些废纸。

孙来鹏走近前去,问屋里头一个眉骨很高的中年男人:

“老林吗?”

说着,摸出的一支烟也递了出去,这次好像又成了“飞马”牌的。

老林码了码身旁的废报纸,接过烟,疑惑地问:“找我?”

“路过这儿,”孙来鹏大大咧咧道,“顺便进来问问,你们厂平时收废纸是个什么价钱?我那有些废纸,哪天给你拿过来!”

“就问这个?”老林抽了口烟似乎对味道还挺满意,笑着道,“价钱今年一直没变,不管你是旧报纸还是别的啥,只要是纸,都一回事,9分钱一斤!”

“9分是吧,下次我拿过来。哦对了,”孙来鹏像是不经意想起了什么,“除了旧书旧本子,另外还有些水泥袋。到时我也一起拿过来?反正你们都是一个价收的对吧?!”

“水泥袋?你别说,这东西我还真时不时收到几只。跟你讲,这东西做炮竹壳吧,还行,比一般的废纸只好不差!你反正一起拿过来得了,也是9分!”

“那成,你忙,我那量还不少,下次全给你搞过来!”

孙来鹏也不再打搅对方忙活,叫上孙永善一起往回走。

路上孙永善一连拍了好几下的脑壳,实在没忍住,问孙来鹏:

“大鹏,你是要卖村小学的废书废本子吗?那也不对啊,村里哪来的什么水泥袋?”

看着一头雾水的铁头,孙来鹏此刻心里却已是乐开了花。

自己知晓的一个致富信息,在眼下得到了明确的证实,他能不乐吗!

上一世他不止一次地看到新闻报道,有个名气不小的富翁,发家之路颇有些传奇。

80年代初,出身穷苦的小伙子在工地卖苦力,每天都利用空余时间捡拾工地的建筑垃圾,送去废品站。

小伙发现一个问题,工地其他废品都好卖,唯独倒空之后的水泥袋,废品站都不大乐意收。

说是这东西很难回收再用,沾满水泥粉末,还不能冲洗,一冲洗就结块,袋子毁了。

一般废纸能卖到7分8分,唯独水泥袋,废品站只肯按1分钱每斤来收。

直到有一天,一个偶然机会,小伙发现有个地方一点都不嫌弃水泥袋,完全一视同仁地接收。那就是鞭炮厂!

鞭炮厂很特殊,它本身就是用废纸来装硫磺、硝石之类粉末的,所以丝毫不介意水泥袋上面沾有水泥粉末。

相反,水泥袋这种厚度的牛皮纸,用来做炮竹壳反倒效果不错。

如此不起眼的一件小事情,小伙立即嗅到了机会。

他索性不干建筑了,专门跑遍市里一家家的工地,就以每斤1分钱左右的超低价收购水泥袋,转手卖到鞭炮厂就是一毛。

售价是成本价的十倍啊!一年时间,就成了万元户。

这也成了小伙子迈向富翁过程中最关键的第一桶金。

说起来就是这么奇妙。有时候看似显而易见的商机,摆在那儿,但就是成为盲区,被大家视而不见,直到有人眼光独到、偏门,突然瞅准它。

孙来鹏也是知道自家七八里外有家鞭炮厂,才想起了前世那个富翁的事儿来。

要说,作为穿越者他掌握的很多信息,或许都具有能够先发制人的优势。

然而,致富信息千条万条,这条是眼下适合他的。

发财不就得因地制宜么?

“村里哪有什么废书废本子可卖?我要干啥,过段时间你就明白了!”

永善的姐夫在本地的林场开货车。到时自己去各地收集水泥袋,还得请他姐夫私下帮忙拉货呢!

“走,去一旁卖豆腐脑那看看!”

来到鞭炮厂第一排砖房前的那片空地,他俩在卖豆腐脑的摊前驻足下来。

“豆腐脑怎么卖?”孙来鹏问。

“大的6分,小的4分,给你俩来大碗还是小碗?”

摆摊的是个中年妇女,满脸带笑地问他俩。

永善这个夯货,居然拿起人家放在那儿的空碗,把大碗小碗比较了一下:

“大碗划算呐,感觉比小碗大一倍!”

“就大碗吧!”孙来鹏决定道。

“好嘞!大碗只多两分钱,豆腐脑的量要多出不少呢!”中年妇女已经抄起碗在装了。

永善掏出钱来要抢着付,全是一分一分的票票,孙来鹏不等他数完,直接拿出一张一毛的票子外加两分钱给摊主了。

孙来鹏端起大碗,用瓷调羹尝了一口,很鲜嫩。但是……

完全没啥甜味。

人家就没放糖,属于是真正的“0糖”、“0添加”食品。

这年头,白糖多金贵啊!6分钱一大碗的豆腐脑,要是还放很多糖,那就真成公益事业了。

但这一点不妨碍永善吃得呼啦啦响,惬意之极。

孙来鹏一边吃,却不忘跟摊主继续拉家常。

他又不是真的为了过嘴瘾才买的豆腐脑,打探情况才是重点。

如果自己和永善也想要去镇上摆摊卖食品,有一个很大的难题横在面前,孙来鹏很想通过打探搞明白,那个难题要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