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入宫

“当初就应把你的双翼都折了!”顾彦朗狠狠道。

孔锦强忍着肩膀和后背的疼痛,喘息着冷笑道“这是想要打断我的腿吗?大人怕是舍不得吧?”

“锦儿,听话。你想要什么都有。”顾彦朗看到孔锦因为疼痛咬着自己娇艳欲滴的下唇,不忍心又放开她,轻轻捉住她的手。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不知将军有没有听闻过此诗”,孔锦用力抽离了被握住的手,目光凛凛。

“你述国亡诗,有没有想过会暴露你的身份?”

“将军没有经历过亡国之时,才会想得如此简单吧。你我所想不同也是自然。”孔锦平静地接受了一切的不同。

“你长大了,但是也休得胡闹!”顾彦朗怒不可遏地甩手离开。

另一串脚步声缓缓传来,“戏太精彩了,都不忍打扰。”李存勖由仆人们跟随着走上来。

“原来三太保一直同旁边看戏。”孔锦倚在城墙边并未回头。

“他太老了,不懂你。”李存勖走近前倾身子,在孔锦耳边轻轻道。

“其实我是和你般配的十九岁哦。”末了,他挺直身子,嘴角挂着琢磨不明的微笑和仆人们离去。

李存勖的紫衫袍在风中摇曳,却摆手不让仆人去整理,他回头望了望城墙上一席绯衣裙的孔锦。

“如今腐草中,萤火虫早就绝了踪迹,堤上的杨柳枝,唯有暮鸦的聒啼。前朝荒淫而亡国,也只有你敢把亡国之曲重新提起。”

此次,阴地城张浚大败,李克用凯旋归来。唐昭宗面对这种结局,心中十分懊恼。

既沮丧自己即位后所做的削藩努力通通付之东流,也伤心自己组建的禁军在这一战中损失殆尽,还十分害怕李克用以武力相威胁。

为了平息李克用的怒火,昭宗罢免了当初赞成出兵的官员。

此次嘉赏李克用,昭宗选择了最高规格的“赐宴”。

命令一百里内的县令、刺史都要亲自率领乐队到五凤楼汇集。其中,河内太守用车装载着数百优秀伎女,披锦绣,有的还扮犀牛或大象,赴宴路上,场面新奇美丽。

巳时,李克用,李存勖等集午门。

设御宴宝座前,台阶上张黄幔,陈金器其下,仪仗后张青幔,设诸席。

鸿胪寺官引百官入,唐昭宗李晔( yè)御太和殿。

他身着绛纱袍,威严挺拔,绛纱蔽膝,日、月、星、龙、山、华虫、火、宗彝织于衣,将日、月分列两肩,星辰列于后背,象征“肩挑日月,背负星辰”。

头戴通天冠,配有珠翠,垂珠十二旒。通天冠前壁上的金博山向前倾斜,上面饰有十二道蝉纹,显得巍峨突出,华美威严。

赴宴的百官就殿内,等待青幔放下,俱一叩头,待坐下后赐茶。

昭宗波澜不惊地轻品一口茶,水光映入他的眸子里,浮浮沉沉,他缓缓放下茶盏。

此时,掌仪司官宣礼,欢宴开启。

起宴,廊下御厨分食。

宫女身着鹅黄色窄袖,下身配粉色襦裙,衫短而窄及腰,腰如细柳,盈盈一握,束腰高抵胸部,尽显丰腴,她们脚步轻巧,一一呈上菜肴。

冷玉盘中盛着鲜红的樱桃罗毕,此为最高端的樱桃食法,便是将新鲜的樱桃盛在精美的容器中,再浇上冰凉的蔗浆或乳酪直接开吃。

曾有诗云:“忍用烹酥酪,从将玩玉盘。流年如可驻,何必九华丹。”这道冷食竟可和仙丹媲美了。

赐绯含香粽,全是上等香糯。煮熟,凉透,剥开粽叶,露出如贵妃出浴般白净脂滑的身子,淋上枣花蜂蜜,甜美便浸润了它的通体。具有凉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点。

此外还有乳酿鱼、光明虾炙、槐叶冷淘和御皇王母饭等等佳肴,有的看着鲜嫩脆美,有的软而滑爽,有的甜而不腻,让人垂涎欲滴。

孔锦最喜樱桃罗毕,顾彦朗便夹于她,孔锦却蹙眉弃之不食。

佳肴还在口齿留香之际,琵琶声渐起,伶人百戏出场。

只见在相隔十余丈,紧靠一根绳子联系两端的大殿的高粱上。

伶人着红半臂,长至腰部,短裙至膝,下着白长袴,束着腰,显得精神抖擞。

他们分别从两端走向对方,而后在中途相遇,绳子在高空中开始左右晃荡,稍有不慎跌下,非死即伤。

但闻琵琶声渐急,如千万马蹄踏地,密密急急,只见两人目光一定,同时赤脚挪步,双臂如飞鹰展翅,像极了在悬崖边飘过的飞鸟,竟十分惊险的侧身而过。

台下众人也松了口气,舒展了方才捏紧的拳头。

再者,又一个伶人穿着鞋子走在上面,明明干的是惊险无比的事情,脸上却一派从容之色。

走到三分之一的位置突然翻身,眼见着要倒向一边,却依旧凭借着抓住了绳子,有惊无险的通过。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唐玄宗以来,大兴歌舞百戏,于太常寺设乐,但只能演奏雅乐。

教坊布走索、丸剑、杂技、角抵、百戏等。盛唐时期百姓们也受此感染,民间伶人辈出,教坊也随处可见。

另有梨园独辟蹊径,只效忠于皇帝,梨园,顾名思义,本是宫内种植梨树的地方,位于太液池的东边。

皇室之前经常在此设宴召集诸臣,此后变成了帝王的专宠。梨园设置有使长官,也有伶官,专门为了皇帝进献舞曲。除了他们,还有从太常寺的音乐人才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乐师舞师三百名,可以说是整个唐朝歌舞百戏的巅峰了。

觥录事依照吩咐,将“论语玉烛”置于席间,“论语玉烛”是酒令筹的一种,为一只乌龟背上驮着粗筒的金银器,筒里放了二十支银酒令筹。酒令筹上的酒令辞均选自《论语》,所以叫做“论语玉烛”酒令筹。

经过武宗灭佛后佛教受到打击,儒学渐渐得到推崇,将孔老夫子的《论语》运用到酒令当中,增添了更多雅兴。是为“一部《论语》,万人酒酣”。

监酒行令者捧着酒筹筒让席上百官按抽筹次序抽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