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斡旋之隙!

宗亲诸侯,元勋功侯,诸吕外戚。

天子刘盈、皇后张嫣,还有太后吕雉……

再加上刘恭自己——即便早有腹稿,刘恭也是被王陵这机关枪般,突突突的接连几问,而搞的稍稍一愣。

王陵却似是嫌刘恭脑子不够乱,又补充了一句:“还有殿下适才说,唯太后无窃国之念,方可使殿下得斡旋之隙。”

“这斡旋之隙在何处,殿下又打算如何斡旋,也可一并道来。”

本就杂乱的思绪,又被王陵新添一乱,刘恭愕然片刻,终是无奈摇头一笑。

而后,便是一阵即为漫长的思虑、沉吟。

终于组织好语言,刘恭才缓缓抬起头,云淡风轻,却也言辞笃定的开了口。

“今我汉家之乱,根源在于父皇未冠而立,以致主少国疑。”

“——因主少国疑,所以元勋功侯、朝公大臣暗流涌动,人人争做往昔之伊尹。”

“而皇祖母又以帝母之身、镇国之名独揽朝纲,既是满足自己的权欲,也是在替皇帝儿子护住大权,确保我汉家的大权,不被外臣所夺。”

“所以,学生或许可以说:今我汉家之乱,源于东宫太后,与元勋老臣之间的权欲之争。”

“而父皇,则是在这两方争权夺利的过程中,愈发意识到了朝政的阴暗,又无以自处,遂心灰意冷,自甘堕落。”

“毕竟父皇,本生于农户人家。”

“若非高皇帝兴兵举义,覆秦亡楚,以开汉国祚,父皇这一生,便或是继高皇帝衣钵,以为泗水亭长,亦或是成为楚王刘交那般,熟读经书的文士。”

“——身本农户子,奈何为皇储。”

“往后十数载,父皇……”

说到此处,刘恭只眼神一黯,神情也有些哀沉的低下了头。

许久,方轻声道:“父皇,恐怕没有‘往后十数载’了。”

“酒色之乐,经年累月之下,父皇的身子……”

闻言,王陵也不由一阵唏嘘感叹。

有些话,不用说的太明白。

当今天子盈的身体状况,外朝哪怕是猜,也能猜出来个大概。

只是先前,王陵还保守估计:天子盈再怎么糟蹋自己的身子,也终归正值壮年,总还能活个十年八年的。

但从刘恭此刻,那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落寞,王陵也终于明白:天子盈的身体状况,只怕不是一般的糟糕。

“唉~”

“——身本农户子,奈何为皇储……”

“殿下此言,实在是……”

如是一声感叹,王陵便也未再多言。

活这一大把年纪,经历了秦灭六国,到二世而亡,再到楚汉相争,终刘汉国祚得立。

人生阅历横跨秦昭襄王末年,到汉天子盈六年的当下——王陵这一生,见证并经历了太多生死诀别、兴衰罔替。

而在王陵极度丰富的人生阅历当中,当今天子盈的悲惨人生,或许真的只值一声无奈的叹息。

在短暂的落寞之后,刘恭终也回过神,稍调整一下情绪,便继续道:“母后脾性温良,多半是随波逐流。”

“关东宗亲诸侯,为皇祖母的惶惶威仪所震慑,即便饱受摧残,当也不过敢怒不敢言。”

“——最终,宗亲诸侯多半会和如今,大多数元勋功侯一样,静待时日。”

“而他们所等待的时日,于学生而言,便又是一劫。”

说话间,刘恭也总算是彻底调整好情绪,将注意力从皇帝老爹天子盈,转移到了自己如今,以及未来十年的处境。

“《易》云: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月满盈亏,否极泰来。”

“如今,关东宗亲诸侯、朝中元勋大臣,都碍于皇祖母威慑而不敢擅动,更有陈平、周勃之流,不惜于皇祖母摇尾乞怜。”

“但压迫,最终必定会爆发出反抗。”

“一俟皇祖母宫车晏架,关东诸侯、朝中元勋必群而暴起,以‘拨乱反正’。”

“——甚至连陈平、周勃之流,也极有可能是卧薪尝胆,行反间事!”

“及皇祖母,欲以吕氏子侄王关东,也正是为了避免社稷沉沦,宗庙颠覆。”

“因为朝中大臣想要的,是把持朝政,效伊尹故事;而关东宗亲诸侯想要的,则是坐拥天下,为汉天子。”

“二者或一拍即合——朝臣谋乱于内,诸侯举兵于外,里应外合,以‘尊刘攘外’之名,行改天换日之实。”

“所以,皇祖母才会生出在关东各国,以吕代刘而王的念头。”

“——因为宗亲诸侯,皆刘氏、皆可为汉天子。”

“而分封吕氏,即可以让皇祖母掌握关东,又能避免将来,朝中大臣借关东诸侯兵马兴乱。”

说完这番话,刘恭又沉吟许久,回顾了一下自己的表述,并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

确定方才这番话没有问题、没有漏忘,刘恭才深吸一口气,神情无比严肃的朝王陵拱起手。

“所以,老师这第二问,学生的回答是:往后十数载,父皇会宫车晏架,母后会随波逐流。”

“朝中元勋大臣、关东宗亲诸侯,则会隐忍不发,以待将来。”

“皇祖母会愈发专权,遍封诸吕以王关东,并争取为汉家,留下一个可堪社稷之重的天子。”

“诸吕外戚,则会因皇祖母的图谋,无功而得富贵荣华,并为此而惴惴不安。”

“及学生——以上种种,便是学生先前,所言‘斡旋之隙’!”

“皇祖母无窃国之念,愿好生培养储君——故于太后,学生务当恭顺。”

“吕氏无作乱之心,只因无功受禄,而如无根之萍,惶惶不可终日——故于吕氏,学生务当施恩。”

“再者,为免将来,诸侯、元勋并起之时,授其以废立之柄,学生于太后之恭顺,不可损太子威仪过甚。”

“另,宗亲诸侯如淮南王,朝中忠良——如老师,又或愿投机于学生,以为功勋元从者,学生也务当亲之、近之。”

“皇祖母尚在之时,朝中逆臣、关东宗藩的隐忍不发,以及皇祖母对学生的稍稍宽容——此二者之间,便是学生仅有的斡旋之隙。”

“未来十数载,尤其皇祖母宫车晏架之前,如何在不触怒皇祖母、不让皇祖母猜忌,同时又尽显才能,不让皇祖母失望的前提下,合情合理的积蓄力量、编织羽翼,便是学生最大、最难的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