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神游太虚

陈编辑在电话里请郑午过去谈出版事宜。

过稿了!

耶!

乐得他心花怒放。

报喜者重重有赏。

郑午花一块钱买了两袋五颜六色的牙签糖,赏给那俩真孙子,可把小P孩们高兴坏了,调头就拿着糖去甜妹阿珍面前献宝。

看看,想结婚还是得从娃娃抓起啊!

郑午回小院拿上全部手稿,蹬着三轮车就去了出版社。

到了地方随便找个角落把车一锁,这年代也不用担心什么违停,不挡路就行。

路过门口,斜了眼门房大爷,老头这次没听昆曲,正摊在椅子上,已经睡出了拉丝。

安保系统直接瘫痪。

郑午直接上了楼。

一年轻女职员把他请到会客室,给他泡好茶就离开了。

陈编辑随后进来,先打量他两眼。

嗯,这青葱年纪,怪不得能写青春文学,遂笑道,“小郑是吧。我是陈富友,是负责你作品的编辑。”

陈编辑是位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五十左右,斯文清隽,戴副眼镜,背脊笔挺,瘦得傲骨峥峥。

郑午同他握握手,“陈老师,您好您好。”

“不必紧张,随便坐。”陈编辑在对面坐下,直奔主题,问,“你的稿子都带来了吗?”

“都带来了。”

郑午翻出稿子递给他。

陈编辑接过来,摩挲着感受一下厚度,顿时有些着急,道,“我先审一会儿稿子,可能会耽搁些时间,你自便,如果无聊,可以先出去逛逛,两三个小时回来也不是问题,如果你不急,明天来也可以。”

“陈老师,你忙你的,不必操心我。”

等什么明天。

他今天就一定要见到结果!

必须盯着这老头审稿!

陈编辑见他随手拿起了一本杂志,知道这年轻人不打算走,也就没管他,径直拿着手稿到窗台边坐下,认真的翻看后半部稿子。

郑午随意翻翻杂志,都是他看烂了的伤春悲秋无病呻吟,以及心灵毒鸡汤,干脆合上,又懒得出去,就闭着眼靠着椅背,胡思乱想。

班花给谢力生了几个儿子?不会真的是八个吧?那可真的太好了,得累死他个狗东西……

大幂幂的胸是不是胿胶……

吕布是不是跟潘金莲有一腿?

玉帝有没有偷看嫦娥洗澡?

想着想着,眼睛慢慢合上,人摊在椅子上,发出了细微鼾声……

不知过了多久,陈编终于放下手稿,过来叫了两声,“小郑?小郑?”

又推了推,才把神游太虚的郑午喊醒。

他揉揉眼睛,搞清楚状况后,连忙擦擦嘴,还好没流口水,这才松了口气,“熬夜赶稿子,没休息好,让你见笑了……陈老师,你觉得稿子怎么样?”

“不错,质量一直在,文风也稳,写到后面也没崩,精神层面也把握得不错,不需要大的改动,出版没有问题。”

说着,老陈忍不住感叹道,“果然年少有为,这么年轻,就已经要出版长篇小说了。”

这个年代的出版界一般把长篇字数限定在10万字以上,但郑午是被起点动辄两三百万字毒打过来的,10万字简直连开场白都不够。

但他会纠正老师说自己就写了个开场白吗?

显然不可能。

他坐得无比端正,态度也极为谦恭。

“全靠老师您慧眼识珠。”

“还得靠你打铁自身硬,我们不过是顺手扶你一程。”

老陈笑呵呵的摆摆手,转了话题,“小郑是在特区读的高中?”

“没有,陈老师,我是江西人,高考落榜后,就和同学们一起响应党的号召,来这里为特区建设出一份力。”

“哦,江西啊,好地方,鱼米之乡。”

“也是洪水肆虐的地方。”

郑午顺口卖了个梗,“欢迎来江西看海。”

“来江西看海?”

陈老师立刻就笑了,“年轻人才思敏捷嘛。”

小郑跟着笑,眼神清澈,像极了被表扬的小学生。

陈老师也没再闲话,干起了本职工作,想探询一下他的创作思路,“小郑,做为一名江西人,你是怎么想到写这么一部关于特区的小说呢。”

来了!

郑午早有准备。

“陈老师,我的初衷是以青少年的角度,向读者们,展示特区十几年的开改成果和城市形象,我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两年,深深爱上了这个年轻的城市,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的人也能了解它,并爱上它,一起来建设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他这番官腔打得言简意赅。

开玩笑。

今天这次会面,可能会是以后宣传的类容,还可能会见报,宁可少说,不可说错,绝不能有一丁点纰漏。

影响了宣传力度和效果怎么办?

那可都是钱啊!

阵编辑则从他的话语之中,看到了一个年轻人不甘平庸,努力进取的拼博精神。

这孩子。

太懂事了。

懂事的孩子,都是吃够了生活的苦。

说是来建设,不就是打工吗,打工有几个不苦的。

但他就算苦,也能写出一部契合时代的长篇小说,这就值得惊叹了。

有拼劲啊!

早年同样吃够了苦头的老陈,不禁忆起了当年下乡插队的往昔。

他像年轻时的自己。

那怕身陷泥淖,也要尽力向上。

文人善感。

一番心理活动后,老陈看郑午的眼神像看亲儿子似的……

嗯。

儿子他妈当年也是如此青葱年纪……

郑午见他半天不说话,连忙笑着问,“陈老师,您看……陈老师?陈老师?”

喊了三声,才把陈老师缥缥缈缈一缕香魂,从村里的小芳身上招回来。

“小郑你继续说。”

“陈老师,您看出版的事?”

“你不用担心,等签了合同,我们就会汇报到市宣传部,等批示下来,很快就能排上日程。”

市宣传部?

这是直达天听了吗?

郑午就越发欢喜了,“……我想问问稿酉…州……这稿子还需要改动吗?”

“不不,书写得很好,没什么要大改的地方,我今天叫你来,主要就是要和你谈谈稿酬的问题,小郑,你是要稿费呢,还是版税?”

说到钱,陈老师的眼光也锐利起来。

“版税!”

郑午答得飞快。

他一个新人小菜鸟,稿费拿得到千字千元吗?

明显不可能的事。

何况这还是国企呢,千字30顶天了,20万字顶多六千块,还不够5斤老枞水仙的茶钱。

这书光正版都爆卖一百多万本,就算定价15块一本,都能拿百多万。

六千块对百多万,有可比性吗?

笑死个人。

今天打死都得选版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