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请君入瓮

第38章 请君入瓮

武则天执政时期,为了威慑群臣,打击李唐势力,大量起用酷吏,这些酷吏大多数出身低微,没有什么文化知识,甚至是文盲。

来俊臣本来是一个市井无赖,精通阴谋诡计,因此被武则天提拔授予官职。来俊臣趁机利用这种身份,伙同党羽残杀百姓。凡是他们认为有罪的,就会被各种没有人道的刑具折磨,即使没有罪,经过一番严刑拷打后也不得不认罪。一时间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推事院是一座监狱,由来俊臣负责。凡是被关押其中的人,百不存一,人们给这个监狱起了个名字叫“例竟门”,意思是凡是进了推事院的大门,这个人就必死无疑。就算是朝廷官员,也有不少被来俊臣秘密逮捕死在其中。因为有了这番经历,来俊臣竟然专门著书立传,写了一部被称为“酷吏秘籍”的《罗织经》。书中讲的都是来俊臣如何罗织罪名、如何陷害他人的经验之谈。精通诡计的周兴,看了这本《罗织经》后连连自叹不如;一代宰相狄仁杰读完这本书,浑身冷汗直冒;工于心计的武则天看完后,也感叹说自己比不过来俊臣。由此可以看出来俊臣的阴险毒辣。

周兴是雍州长安人,生长在天子脚下,自幼学习法律,如果是现代社会,至少是一名律师,可是在当时,因为出身小吏,虽然他很有才华,却很难发达。高宗时代,他的才华曾引起李治的注意。有一次在李治面前,周兴有条不紊的陈述自己的见解,李治非常欣赏,当得知他只是一名小吏的时候,李治的欣赏之情也就黯淡下去了。

岁月的痕迹慢慢地爬上了周兴的眉梢眼角,他的脸上也习惯性地堆满了公式化的谄媚笑容,淘气的年轻人已经在背后唤他为“阿婆”。一个因长期伏案工作而身形佝偻、满面皱纹、满脸假笑的中年胥吏,这就是周兴在时人眼中的形象。

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周兴以为自己的一生也就这样了,这时候机会来了,石破天惊的武周革命将一切秩序击碎,历史上诞生了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的用人之道很特点,不管出身,不管能力大小,只要站队正确,就大胆起用。周兴看到昔日趾高气扬的高级官员纷纷落马,皇族公卿人头落地,而寒门庶族的上位之路前所未有地通畅,告密可以得官,献祥瑞可以得官,甚至还可以自荐试官。一个火红的时代蓦然而至,周兴措手不及又惊喜不已。他立刻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时代中去,向御座上的武则天申诉忠诚。尽管武则天看中的只是他的刑讯手段而不是他对律法的理解,不过像他这样卑微的人物,能有一技之长被武则天看中,他还能要求什么呢?因此只要女皇一个眼神,一个暗示,周兴必定象忠实的猎犬一样立刻扑上去咬断敌人的喉咙,像高宗时代宰相郝处俊的后人郝象贤;高宗的两个庶出儿子李上金、李素节;素来与武则天不睦的常安公主,这些人一个个被周兴除掉。

随着一条条人命的消殒,周兴的官位也扶摇直上,累迁至司刑少卿、秋官侍郎。

公元689年闰九月,检校纳言魏玄同被周兴诬陷。武则天勒令他在家中自尽,由监刑御史房济现场监督执行。

闰九月十五日,魏玄同奉武后之命即将自裁。房济素来钦佩他的德行,忍不住劝他:“丈人何不告密,冀得召见,可以自直。”意思是您可以说有事要向太后告密,太后一定召见(武则天几乎会召见所有告密大臣),如此就可以得到当面辩解、自证清白的机会。

魏玄同拒绝了房济的好意。他说:“人杀鬼杀,亦复何殊,岂能做告密之人耶?”

武后时期,构陷与杀戮当道,坚持不做告密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暗无天日的时代始于五年之前,也就是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那年春天,“有飞骑十余人”在洛阳坊间饮酒,其中一人喝醉了发牢骚,说早知道支持太后并无额外的赏赐,当初还不如支持李显。其中一人当即离座,去洛阳宫告密。酒未喝完,众人已被羽林卫捕获,发牢骚者被处斩,同饮者以知情不报之罪遭绞杀,举报者赐官五品。武后时期的告密之风“自此兴矣”。

为了鼓励天下人告密,武则天制定了详细的法律条文来优待告密者。比如,不许任何官员盘问告密者。地方官府须给告密者准备马匹,并负责将他们安全送到女皇跟前,途中按五品官的标准供给饮食(每日细米两升、面两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两颗)。告密的内容若合武则天心意,告密者可以越级升官;若有不实,也不会受到惩罚。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

鱼保家本是一名发明家,却在告密时代的第三年选择了职业转型,决定将自己的发明天赋用在更有“前途”的告密事业上。鱼保家设计了一种叫作“铜匦”的工具,献给未来的女皇。这件四方形的器物分为东、南、西、北四格,简言之,它是一个意见箱,也是一件鼓励告密的利器。

未来的女皇武则天很满意这件作品,下令将它安放在朝堂之上,她要的是众人面对铜匦时的战战兢兢。

但鱼保家并没有迎来他预期中的光明前途。铜匦中很快就出现了一封针对他的告密信,信中说鱼保家给李敬业的叛军制造过兵器。不需要查证,也不需要审判,鱼保家被直接交给了酷吏索元礼。索元礼是一个胡人,在大唐全无根基,他的荣华富贵全系于武则天一身。为了配合告密时代,索元礼兢兢业业发明了许多惨绝人寰的刑具,有“凤凰展翅”“驴驹拔橛”“仙人献果”“玉女登梯”等多种名号。其中有一种铁圈,先套在头颅之上,再往圈中打入木橛,可致“脑裂髓出”。索元礼刚拿出他的刑具,鱼保家就招了供,认了罪,只求速死。

发明断头台的人死于自己的断头台,发明铜匦的鱼保家也死于自己的铜匦。对武则天而言,铜匦是有用的,鱼保家的死也是有用的,它们能带来恐惧,恐惧能带来自我审查。但活着的鱼保家没什么用。这是鱼保家想要加入告密者的队伍,求取功名利禄,却被告密时代吞噬的主要原因。

然而,魏玄同用自己的死,否定了武则天一手构筑的黑暗时代。他以一句“岂能做告密之人耶”,让那个时代仍存留着最后的道德底线,而没有堕落成百分之百的人间地狱。

告密时代不需要正人君子。因为统治者追求的不是真相,而是恐惧。只有那些没有廉耻的人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令人战栗的素材,让天下人胆战心惊,继而陷入思想与行为的自我审查中。所以武则天重用的酷吏侯思止、来俊臣等都是些地痞流氓。侯思止“贫,懒不治业”,沦落到给人做家奴,告密时代一开始,就飞奔入京诬告本州刺史谋反。来俊臣的亲爹与养父都是赌徒,他成年后终日游手好闲、为非作歹,是告密之风将他从牢狱中“解救”了出来,他在狱中叫嚷着要去京城告密,无人敢阻拦。

江山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周兴就被来俊臣拍死在沙滩上。

来俊臣最初崭露头角的时候,周兴对他还是很赏识的,也多有提拔,后来有人举报周兴谋反,武则天不太相信,就让来俊臣去审问,来俊臣觉得这是自己上位的最好时机,于是费尽心机想出一招,让周兴服罪。

在一个冬日里,来俊臣邀请周兴赴宴小聚。周兴觉得在这奇寒彻骨的严冬和朋友小酌几杯,不失为一件赏心乐事,于是欣然前往。酒至半酣,来俊臣向他请教如何去对付那些死活不承认谋反的人,周兴这时出了一个主意,说把人放在瓮里,然后在瓮周围烧火,犯人必然就会招供。来俊臣听后命人依言而行,等火烧热了,就请周兴入瓮。周兴大惊失色地说:你要我招什么,我就招什么,你说,我写。

周兴死后,来俊臣俨然成为酷吏一派的首脑。来俊臣排除掉了反对他的人之后,无人可杀,于是把眼光看向了其他朝臣。荒唐的是,来俊臣制造了很多石头靶子,靶子上写了各个官员的名字,再命令下人拿小石子扔靶子。只要哪块靶子被砸中,来俊臣就拿谁开刀。而冤杀官员后,来俊臣还会捏造事实,自述自己的功劳,向武则天请求赏赐。

来俊臣还是个出了名的好色之徒,他把自己比作历史上风流成性的石勒。最喜欢做的就是夺人妻女。在当时,如果谁家中有上佳姿色的妻妾,来俊臣就会强夺。如果不成功,那人就会被来俊臣捏造各种罪名锒铛入狱害死,而妻妾最终也会被来俊臣收入房中。据说来俊臣专门做了一个花名册,上面写满官员的名字,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夺取他们的妻女,其中最倒霉的段简竟然被来俊臣抢了两次老婆。

段简本来娶了王氏为妻,来俊臣知道王氏的美貌后,用尽心机假传圣旨,说武则天皇帝已经把王氏赐给他了,如若不从,段简就会有苦头吃。段简自然知道这是假的,可他碍于来俊臣的权势,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能把妻子送了出去。这也就算了,可来俊臣知道段简还有一个漂亮的姬妾后,竟然又上门讨要。段简为了保命,只能拱手让人。连续被人夺去两个妻妾,段简差点就成了孤家寡人。

来俊臣晚年时更加横行无忌,结党营私,甚至企图染指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终于被检举了诸多罪行。武则天为了稳定朝局一泄民愤,命令将他处死,来俊臣的家人也都被诛连。

来俊臣被处死的时候,洛阳一时间万人空巷,大家都跑出来看他被斩首。为了一解心头之恨,百姓们甚至生啖其肉,没有抢到的宁愿花数百金求购,可见来俊臣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最终落得了这么一个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