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知识分子与乡村文化建设
- 雷家军
- 2087字
- 2025-04-24 18:01:00
四 关于乡村知识分子的地位问题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乡村社会面貌深刻变化,社会阶层深度分化,但乡村知识分子却始终是最具核心意义的文化群体。在城乡差距依旧存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还不够发达的背景下,乡村知识分子在乡村经济进步、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中都居于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1.乡村知识分子是推动乡村经济进步的支柱
新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进步主要依靠的是科技和政策的驱动。站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高度,邓小平早就明确指出:“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8]胡锦涛认为,“要开辟我国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关键在于农业科技进步。”[9]党的十八大开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近几年党中央的几个“一号文件”都要求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鼓励地方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大量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技术装备,需要乡村知识分子作为中介进行积极宣传指导和推广应用;大量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需要乡村农业技术工作者(包括乡村农业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密切合作,提供基础研究资料;在农村的乡镇企业,尤其是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中,很多科技研发人员居于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地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更是离不开乡村知识分子的长期教育培养。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乡村知识分子是推动乡村经济进步的重要支柱,其地位不可动摇和替代。
2.乡村知识分子是加速乡村政治民主的灵魂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一件根本性的大事。”[10]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群众的政治使命、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农村民主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理论内涵更加充实。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从思想认识来看,需要乡村知识分子提供基本的政治知识和法律常识,以奠定乡村居民民主思想认识的基础;从技术层面来看,需要乡村知识分子以不同方式为农民提供政治参与的信息资料和技术支持;从理论层面来看,当农民的重大政治实践活动结束后,需要乡村知识分子进行必要的理论提升(重要典型事件和人物甚至需要进行艺术的塑造。在我们的调研中,看到乡村文化活动尤其是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很多鲜活的故事和人物,都是乡村知识分子进行提炼加工,搬上乡村文艺舞台的)以使乡村的民主政治建设在更高的水准上继续推进。乡村知识分子在加速乡村政治民主建设中居于灵魂的地位,他们的政治热情、政治立场、政治水准、政治实践,对乡村政治有着深层的影响和持久的浸润作用。
3.乡村知识分子是发展乡村文化事业的基石
中国历代文人儒士,有在乡村中设立书院,营建藏书楼阁,倡导士人居乡、传道于民的传统。[11]古代多数文人都是在乡耕读,然后进城为官。而做官之人或候缺或丁忧或告老,多半仍要还乡。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革命知识分子也长时间在乡村致力于革命文化的宣传,并取得了重大成就,既教育了革命群众,也锻炼了自己的革命意志。在新时期乡村文化的快速发展中,乡村知识分子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需要从事农村基础教育的乡村知识分子奠定基础;推动日益活跃的农村文化大院、文化礼堂、农家书屋建设,需要乡村知识分子的参与和指导;繁荣丰富农民的日常文化生活,离不开乡村知识分子的带动和帮助;部分历史文化名村的挖掘、申报、维护和建设需要优秀乡村知识分子的不懈努力。乡村知识分子是推动乡村各项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基石,是乡村文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甚至可以说,乡村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是城乡文化统筹的关键所在,也是城乡文化统筹能力水平的核心标志。
4.乡村知识分子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的中坚
“和合是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精髓和首要价值”。[12]乡村知识分子自然是中国乡村和合精神价值首要的传播和信奉者。近代以来,乡村贫困加剧,阶级矛盾加深,和谐环境不断受到冲击,新中国成立后又长期受到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乡村重新获得了安稳的生产生活环境,但随着乡村阶层、职业、利益的多样化多元化,乡村的社会和谐受到各种新的制约。没有乡村和谐的社会环境,就没有农民的幸福和发展。当乡村中出现亲友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一般都需要乡村知识分子参与调解,他们与乡村干部的密切配合,常常是化解矛盾的重要条件;当乡村中出现潜在的矛盾纷争的思想倾向,乡村知识分子也会借助自己的工作条件,利用自己的知识理论优势,进行教育和疏导(这种无形的工作有着特殊的意义,又常常被人们忽视)。乡村知识分子与农民群众有亲情、友情、乡情等多种感情联系,有知识、道义、人格等多种影响力,这是乡村其他阶层和外部因素根本无法替代的。在乡村和谐社会建设中,乡村知识分子居于中坚的地位。充分认识乡村知识分子在乡村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特殊地位,是乡村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