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万事开头难

交谈完毕后,石磊感到一阵疲惫袭来,他揉了揉太阳穴,吩咐侍从准备午膳。午膳的菜肴虽丰盛,但石磊心中却如同嚼蜡,毫无滋味。他草草用过膳后,便吩咐侍从带他去后宫走走,他想了解一下这个陌生世界中自己的”家”。

后宫之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奇花异草争奇斗艳。石磊漫步在后宫的小径上,心中五味杂陈。

他首先来到了皇后的寝宫。皇后见他到来,连忙起身迎接,脸上带着温婉的笑容。石磊看着皇后那端庄秀丽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陌生感,这要是在现实世界,他一个宅男怎末可能娶到这种尤物。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与皇后寒暄了几句。皇后询问他今日的登基大典是否顺利,石磊便将上午与辽使交涉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皇后闻言,面色微变,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她轻声安慰石磊,让他不必过于担心。

离开皇后的寝宫后,石磊又来到了太后的住处。太后是他的祖母,也是这个宫中地位最尊贵的人。太后见石磊前来,眼中闪过一丝慈爱。她拉着石磊的手,询问他是否习惯宫中的生活。石磊微笑着回答,尽力让自己显得轻松自在。太后又叮嘱他,作为一国之君,要时刻谨言慎行,以国家为重。石磊连连点头,心中却暗自感叹,这皇宫中的生活,感觉还挺温馨的。

午后,石磊在侍从的陪同下,来到了自己的书房。书房中堆满了各种典籍和奏章,石磊坐在书桌前,开始批阅奏章。他发现,奏章中大多是关于边疆防务和民生疾苦的。他一边批阅,一边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傍晚时分,石磊感到有些饿了,便吩咐侍从准备晚膳。晚膳的菜肴比午膳更为丰盛,但石磊却无心享用。他心中想着,如何才能在这乱世中,保住自己的国家,保住百姓的安宁。

用过晚膳后,石磊来到了御花园。御花园中灯火辉煌,花香四溢。他漫步在花园中,心中却难以平静。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他的视线中,那是他的妹妹——石重英。石重英见石磊到来,欢喜地跑了过来,拉着他的手撒娇道:”哥哥,你今日登基大典好威风啊!”石磊看着妹妹那天真无邪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微笑着摸了摸妹妹的头,说道:”英儿,哥哥以后会更努力的,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兄妹俩在御花园中聊了许久,直到夜色已深,才依依不舍地分别。石磊回到寝宫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想着今日发生的一切,总觉得把景延广直接贬为士卒有些过了,后面私下交代他任务吧,毕竟和辽国必有一战,主战派不可缺少。

天色未明,石磊便在侍从轻柔的呼唤声中缓缓睁开双眼,在侍从们的伺候下,石磊起身洗漱。铜盆中的清水映出他略显憔悴却又不失威严的面容,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振作起来。石磊缓缓穿上龙袍,系上玉带,戴上冕旒,每一步动作都沉稳而庄重。穿戴整齐后,石磊在侍从的簇拥下走出寝宫。此时,宫中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太监宫女们穿梭往来,为新的一天做着准备。石磊沿着宫中的甬道,脚步匆匆地朝着朝堂走去。

一路上,他思绪万千,思考着今日朝堂之上可能会有人对自己昨天提的改革提出意见或是反对,自己该如何说服群臣,毕竟石磊还是想营造一个与群臣平等共处的圣君形象。

石磊来到朝堂前,只见文武百官早已按照品级排列整齐,静静地等候着他的到来。随着一声尖锐的”陛下驾到”的呼喊,百官们齐刷刷地跪地行礼,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石磊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龙椅,缓缓坐下,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百官,沉声道:”众卿平身。”

礼部侍郎上前一步,率先开口,陛下要科举考科学,是要士人们研究匠作之术吗?”“正是。”石磊抽出一支朱笔,”从明年春闱起,四书五经占六成,各类匠术占四成(其中实操题为一半)。工部负责出题,考指南车、连弩机、火药配比等各类器械操作,且对各类匠术有突破性发展的考生,经我考证后破格录取。”礼部尚书无言便退回队伍中。

兵部尚书出列,有些担忧地说:”陛下,扩充禁军、加强训练,需大量钱财。如今国库空虚,恐难以支撑军事改革。”

石磊说道:”朕知道军事改革耗资巨大,但这是为了我大晋的长治久安。朕会从其他方面节省开支,同时鼓励民间工匠为军队制造武器装备。对于军队训练,朕会亲自过问,制定严格的训练计划,确保军队的战斗力。”

武将们听闻,纷纷出列表示支持:”陛下英明,若能成功推行军事改革,我大晋军队必将所向披靡。”

桑维翰突然出列,捧着个乌木匣子:”陛下,臣拟了《匠人恩荫条例》,凡各局工匠,三代内中举可免匠籍。创办火器局,凡精通火药火器者,择优录入。无论何人有发明创造者赏田百顷亦可封爵

此言一出,士林哗然。太常博士李涛扯着嗓子喊道:”陛下,此乃礼崩乐坏之始,匠人不可封爵”

石磊望着案上先帝称臣的誓书,突然将佩剑插入案几:”朕要的不是士人,是能造大炮的匠人!从今日起,匠户亦可应举,工部、兵部各拨一百顷官田,用来安置匠户,且匠户免赋税”

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他们虽不知道大炮是什么,但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议政一直持续到晌午,各班大臣已回去领命,当石磊批完最后一道诏书,发现桑维翰还跪在阶下

“怎么了。”石磊轻声说

桑维翰老泪纵横:”折么多人反对那些条例……怕是推行不下去。”

石磊望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反对奏折,突然笑了:”他们不是怕改革吗?朕就先拿自己开刀——从明日起,宫中削减三成用度,内侍司减员一百人。若有人敢拦,告诉他们,连朕的妃子都削俸了!”

桑维翰终于笑了,那笑容像冰河裂开第一道缝:”陛下这招,比火药还厉害。”

视线转到景延广这里,自从昨天被贬为士卒后,他便被关进了大牢,幽暗的牢门依旧挡不住其渴望战斗的心,”让我见大王,我有话说!辽人狼子野心,不能称臣啊!”尽管喊了一整天,但其沙哑的嗓音依旧气势不减。

此时,石磊的侍从带旨来到狱中,只见他快步来到景延广面前,”景延广接旨——”侍从的声音突然劈开黑暗,圣旨黄绫在火光中晃得刺眼。景延广猛地挣脱铁链,单膝跪地时,甲叶相击竟如金铁鸣响。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忠臣不必顺从,贤者或生异心。卿虽触朕威严,然其胆气可嘉。今命卿为'密谍指挥使‘兼’平辽大将军',秘密前往河东监视北方各镇节度使及契丹动向,另于暗中整训忠勇之士,待诏而动。钦此”

景延广双手接过圣旨,黄绫圣旨被铁拳攥得哗啦作响,只见那双猩红的眼睛里,分明噙着热泪。

幽州城破的那日,景延广还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将领。他记得那天,契丹铁骑如潮水般涌来,城头的箭雨如暴雨般倾泻。他的父亲景建,那位以善射闻名的将军,在城头拼死抵抗,却在乱箭中倒下。血溅在景延广的甲胄上,他跪在父亲的尸体旁,发誓要为父亲报仇。

后来,他投奔后唐,在石敬瑭麾下效力。石敬瑭的赏识让他得以崭露头角,但命运的转折却来得如此突然。石敬瑭称帝后,景延广因功被封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然而,他的锋芒毕露却引来了同僚的嫉妒,朝堂上的钩心斗角让他如履薄冰。

开运三年,契丹大军压境。景延广奉命驻守孟津,却在契丹的猛烈攻势下被迫撤退。他记得那天,契丹的号角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他的坐骑在城门前突然腾空而起,几乎将他摔下。这一不祥的预兆,最终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契丹俘虏他后,乔荣出示了他当年的罪证。那些被乔荣藏在衣内的文字,成了他无法辩驳的罪状。每承认一件事,他就被插上一根牙筹。八根牙筹插在身上时,景延广已痛不欲生。他趁夜扼喉自尽,年仅五十六岁。

如今,景延广站在牢房中,望着圣旨上”平辽大将军”的字样,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了幽州城破时的惨烈,想起了契丹铁骑下的挣扎。他的眼中噙着热泪,那是为父亲,为自己,也为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而流。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景延广的声音在牢房中回荡,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他将圣旨收入怀中,大步走向牢门,那里,一匹高大的战马正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