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杯从手中滑落,在图书馆地砖上摔得粉碎。周围同学惊讶地转头看我,但我眼中只有那个一瘸一拐向我走来的男人。
“安宁同学。“后门灌进一阵松针味的风,作战靴碾过我僵直的影子,“北山的碎石坡...“
图书馆的窗棂漏进一缕斜阳时,祝骁指间的银杏叶正泛着金边。他手腕内侧那道淡粉色疤痕随着翻书动作若隐若现,像是雪山上新生的蔷薇。
“悬崖边的花岗岩确实松动,“他屈指轻叩石膏,发出空洞的回响,“多亏某个小侦察兵画的等高线图。“我的地理作业本突然被风掀开,那张被我反复描摹的北山地形图正贴在“优秀学员表彰栏“。
“当时担架陷在冰裂隙里,“他忽然开口,惊落了我笔尖的墨渍,“护目镜碎成三瓣,反而看清了云层里的佛光。“我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他的作战靴轻轻碰了碰我的帆布鞋:“怕什么?“沾着雪粒的声线里混着碘伏气息,“这不是来了?“《弹道学原理》扉页夹着张CT片,肺叶上的阴影像极了银杏脉络。
祝骁拽住我发抖的手:“安宁?你脸色好白...“
祝骁拽住我发抖的手:“安宁?你脸色好白...“
石膏上的蓝墨水签名突然渗出血丝,地理作业本里的等高线疯狂扭曲成前世雪崩的轨迹。我打翻的玻璃杯在阳光下折射出万花筒般的光斑,每一片碎影里都是他躺在重症监护室的画面。
“抱、抱歉!“我撞开他。后门灌进的穿堂风掀起他作训手册的扉页,我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
我的脚步越来越快,最后几乎跑了起来。
走廊尽头的消防栓镜面映出我狂奔的身影。
回到家已是深夜。我坐在空荡荡的卧室里,面前摊着很久未写的日记,第一栏空着。
钢笔悬在纸上,墨水聚成一颗将落未落的泪滴。
如果命运无法改变,我的选择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无论如何他都会走向那座雪山。
但另一个声音在心底反驳:你重生不是为了改变某个人的命运,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前世你追随他的脚步,却迷失了自己;今生你该有自己的方向。
墨水终于落下,在纸上晕开一片深蓝。我深吸一口气,工整写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不是追随,而是并肩;不是依赖,而是守护。这一次,我要以军医的身份站在他可能经过的路上,不是为了改变他的轨迹,而是为了在命运降临时,有能力减轻伤痛。
或许有些事注定要发生,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的姿态。前世的安宁是被命运击垮的浮萍,今生的我要成为能抵挡风雨的乔木。
一天后,我收到医院转交的一个包裹。拆开层层纱布,里面是一个未完成的木雕——两只相依的山鹰,只粗略刻出了轮廓。翻过来,背面潦草地刻着:“等我回来。——祝骁“
木雕边缘还沾着一点血迹,像是不小心割伤手指留下的。我的拇指轻轻抚过那抹暗红,突然明白了什么。
他雕刻时已经预感到危险,却依然选择完成。正如我明知前路艰难,却依然选择军医大学。我们都在与命运对抗,不是通过逃避,而是通过承担。
高考那天,阳光格外灿烂。我站在考场外,看着手中的准考证——照片上的女孩眼神坚定,与前世那个迷茫的安宁判若两人。
“加油!“江晚宁从背后拍我肩膀。
我笑着走进考场,木雕山鹰安静地躺在胸前的口袋里,贴着心跳的位置。无论未来如何,这一次,我已做好准备。
高考结束的那天晚上,我坐在书桌前,面前摊着两份志愿表。一份是前世填过的,顶尖大学的医学系;另一份是崭新的,第一志愿栏空着,像在等待一个注定会颠覆一切的决定。
窗外的雨敲打着玻璃,时急时缓。我拿起笔,在第一志愿栏工整地写下“军医大学医学系“,笔尖在纸上划出的沙沙声仿佛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宁宁,吃水果了!“妈妈在门外喊。
我迅速把原来的志愿表塞进抽屉,拿着新填好的那份走出房间。妈妈接过表格时,笑容凝固在脸上。
“这是什么?“她的声音陡然提高,“军医大?什么时候决定的?“
“考虑很久了。“我平静地说,手指却在背后绞成一团。
“你疯了吗?“爸爸夺过志愿表,眼镜后的眼睛瞪得老大,“以你的成绩可以去最好的大学!军校那么苦,毕业后还要服从分配...“
“我知道。“我打断他,“但我想去。“
“是不是因为那个军校学生?“妈妈突然问,眼神锐利,“上次家长会我就祝老师说了,你们走得很近——“
“不是!“我的声音比预想的更尖锐,“这是我自己的决定。“
争吵持续到深夜。最终爸爸摔门而去,妈妈红着眼睛说对我太失望。我回到房间,锁上门,滑坐在地上,额头抵着膝盖。书桌抽屉里,一枚军徽似乎在发烫——前世它本该随他长眠高原,却被我偷偷保留下来,成为数十年间唯一的慰藉。
这一世,它被祝骁当成高考礼物送给了我。
我把它拿出来,冰凉的金属贴着掌心。军徽上的八一五星在台灯下泛着微光,边缘已经有些磨损。前世的我曾无数次摩挲它,仿佛这样就能触碰到那个再也回不来的人。
“这次不一样了。“我对着空荡荡的房间说,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
录取通知书来得比预期快。军医大学的信封很朴素,不像前世收到的通知书那样精致华丽。我小心地拆开,看到自己的名字和专业时,手指微微发抖。
“临床医学(高原军事医学方向)“——这个前世根本不存在的选择,如今成了我的未来。
妈妈默默把我的录取通知书摆在客厅橱窗里,旁边是哥哥的大学毕业照。爸爸不再提这件事,但每次看到电视里的军事新闻,都会刻意调大音量。
八月末,我拖着行李箱站在军医大学的校门前。校门比想象中更加庄严,哨兵持枪而立,身姿挺拔如松。登记时,我下意识在人群中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好像忘了祝骁并不在这里,只看到一队队穿着相同作训服的新生。
“姓名?“报到处的工作人员头也不抬地问。
“安宁。“
她核对名单,突然挑眉:“哦,你就是那个放弃北大医学部来我们这的省状元?队长特意交代要见你。“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哪个队长?“
“祝骁队长,你们新学员集训教官。“她递给我一叠表格,“他调来当教官了,明天开训仪式你会见到。“
表格在我手中微微颤动。祝骁成了我的新训教官?这与前世完全不同!难道我的选择已经开始改变时间线?
宿舍是标准的四人间,比普通大学简朴得多。我的三位室友分别来自山东、四川和内蒙古,眼睛里都闪着好奇与期待的光。她们听说我的高考成绩后,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
“为什么来军校啊?“内蒙古女孩问我,“你这分数去哪儿不行?“
我正把军徽小心地别在内务柜里:“因为...这里有我想守护的人。“
她们发出暧昧的笑声,我没解释。没人会理解,我想守护的是一段尚未发生、却已经结束的爱情。
第二天凌晨五点,尖锐的哨声划破寂静。我们手忙脚乱地穿好作训服,冲向操场。晨光微熹中,一列教官背光而立,最前面的那个身影熟悉得让我胸口发疼。
“立正!“祝骁的声音比记忆中更加威严。
我站在队列中,目光却无法从他身上移开。他穿着标准的教官制服,帽檐下的眼睛锐利如鹰,扫过每一张新学员的面孔。当看到我时,他的眼神明显停顿了一下,嘴角绷得更紧。
“我是你们这批学员的队长祝骁,未来六个月,将由我负责把你们从一名普通学生变成合格的军校学员。“他的声音在操场上回荡,“在这里,没有少爷小姐,只有军人!“
接下来的训练残酷得令人发指。站军姿、格斗、匍匐前进...每一项都比普通大学军训严格十倍。祝骁像个不知疲倦的机器,在烈日下纠正每个人的动作,声音沙哑却依然铿锵有力。
休息时间,我瘫坐在树荫下,军装被汗水浸透。一双军用靴停在我面前,我抬头,正对上祝骁复杂的眼神。
“安宁,“他压低声音,“为什么来这里?“
我用手背擦去下巴上的汗珠:“报效祖国不行吗,教官?“
他眯起眼睛:“以你的成绩——“
“我的成绩让我有选择的权利。“我直视他的眼睛,“我选择了这里。“
我们沉默地对视,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火花迸溅。最终他微微点头:“别让我失望,学员。“说完便转身离去,背影挺拔如松。
军训最后一天是负重拉练。我们背着沉重的行囊,在将近四十度的高温下奔袭三十公里。我的脚底磨出了水泡,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祝骁走在队伍最前面,时不时回头查看情况。
“还能坚持吗?“他在一个上坡处等我,声音里有一丝我几乎错过的关切。
我咬牙点头,汗水流进眼睛,刺痛得睁不开。他突然递来一块纸巾——纯白色的。
“擦擦汗。“他的声音很轻,“前面有片树荫,到那里休息。“
我接过纸巾,熟悉的松木香钻入鼻腔,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前世的高原医院,他笨拙地为我擦去眼泪的样子。纸巾在我手中变得滚烫,像一块烧红的炭。
“谢谢...教官。“我哑着嗓子说。
拉练结束后,祝骁难得地卸下严厉的面具,和学员们一起唱歌。有人起哄让他表演节目,他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那个我熟悉的小木块和刻刀。
“雕个什么好呢?“他环顾四周,目光落在我身上,“山鹰吧。“
在众人的掌声中,他的刻刀灵活地在木块上舞动。我坐在火光边缘,看着木屑纷纷落下,恍惚间仿佛看到前世那个在高原哨所就着煤油灯雕刻的年轻军官。同样的专注神情,同样微微抿起的嘴角。
晚会结束后,他悄悄塞给我一个小木雕——不是山鹰,而是一朵格桑,花瓣舒展,栩栩如生。
“高原的特产,“他低声说,“希望有一天你能亲眼看到。“
我握紧木雕,喉咙发紧:“你会去高原吗,教官?“
“毕业后。“他的眼睛映着跳动的火光,“这是我的使命。“
“我知道。“我轻声说,格桑的棱角硌着掌心。
新训结束意味着祝骁的教官任务完成。送别会上,学员们轮流向他敬礼告别。轮到我的时候,他回礼的手势依旧标准,眼神却柔和了许多。
“安宁学员,“他官方地说,“希望你在军校学有所成。“
“谢谢教官。“我直视他的眼睛,“我们...还会见面吗?“
他沉默片刻,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塞给我:“我的分配去向。也许...对你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