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巨大的信任
- 春光正好我的1982
- 溪水加塘
- 2987字
- 2025-03-18 11:20:53
那一大包东西一放桌上,立马就被孙母拆开了,一股药味登时就扑面而来,盖过了菜碗飘出的辣味。
见里面是一剂一剂的药材,孙母好不失望,白眼都翻上了:
“我当是啥宝贝!还不照旧是些中药,有多稀奇?你哪天不是拿中药给儿子在熬着喝?”
“这次不一样了。这都是些真正管用的好药,活血化瘀、续筋接骨,只要儿子坚持吃,我就敢保证他的腿很快好起来,跟没受伤一样……”
孙国栋胸脯都拍上了,话里面透出谜一样的自信。
“有啥两样,照旧是些树皮草根!”孙母不以为然。
“跟你说不明白。”孙父觉得自己是秀才遇着兵。他果断转移阵地来到了孙来鹏跟前,“小鹏呐,你总相信爸吧?”
看到孙来鹏疑惑的眼神,孙父有些受伤,叹了口气解释道:
“实话说吧。今天我不是去了市里,参加每年都会有一次的村医培训么?这次给咱们培训的人不简单,是在首都呆过的部队老医生,人家都不知治好过多少伤兵!
我这不挂念你这腿的事么,特地跟老医生套近乎。老同志人还不错,听我细说了你的情况,动笔开了个方子。我立马就照方去买了药,一味也没缺。你说,这跟平时能一样?!”
“这么说不是你自己开的方子?”孙来鹏思索了一下,立马决定了,“那这次我信你!”
孙父感受到了来自儿子的巨大信任,老怀大慰道:
“先吃饭。药一边熬着,等睡觉前你把它喝了就行。这次算是遇着贵人了,要不了十天半月,你应该就能丢掉拐杖,正常走路了!”
“要十天半月吗?”孙来鹏反倒嘀咕了起来,“咱能不能再快一点?”
孙父怔了一怔:“那你想要多久?”
“要不,三……四五天?”他试探着商量道,“万一药效慢点,五六七天其实也行!”
孙父琢磨半天没琢磨明白,儿子这话到底啥意思……
最后把自己琢磨感动了,指着儿子,冲孙母道:
“你瞧瞧,儿子多信任我!哪像你!”
一家人当即坐到桌旁吃起饭来,这顿饭大家胃口都挺不错。
辣椒只是次要原因。最主要是,首都老医生亲自开的方子,让孙父连带着孙母都重新燃起了希望,颇感欣喜。
当然其实孙来鹏比他们还更惊喜。自己正愁找不到合理的借口,来解释迅速痊愈的事情呢。
向村民们宣称是自己父亲开药治好的吧,那也太强行解释了,基本没啥信服力。
现在有了神秘老军医这么个角色,自己随便再等个七八天,到时把拐杖一扔,该干吗干吗,也不至说不过去。
当然,喝药是不可能喝药的。
这天晚上孙来鹏一直磨蹭,愣是把父母、妹妹全都给磨蹭睡着了,自己才端起了药碗。
悄悄来到后院的一道水沟旁,把汤药倒了个干干净净……
如此连续两天,不管是早上的药还是晚上的药,孙来鹏总能找到机会,趁家里人不注意,全部倒掉。
两天后,全家人亲眼见证了奇迹的发生:
原本孙来鹏是需要同时拄着左右双拐,一瘸一瘸走动的。
如今,双拐变成了单拐,走路也没那么费劲了!
到了第四天,脱离拐杖也能慢慢挪动了!
令孙来鹏始料不及的是,自己的睡房当场就变成了大型参观访问现场。
先是自己爷爷奶奶,从祖宅那边特意跑过来,观摩孙子的神奇康复。
随后,大伯、三叔,七姑八婆,每个人来一趟,都要看孙来鹏展示脱拐走路。
有热情一点的,还要摸两把他的左腿,边摸边感叹。
孙来鹏有种感觉,自己继续被这么观摩下去,怕是要真瘸了……
好不容易等七姑八婆都散完了,孙来鹏刚想清静一下,不一会,门外又传来个大嗓门,就跟敲破锣似的:
“大鹏啊,听说你腿快要好了,真的假的?!”
孙来鹏只好打起精神,坚强地从床沿又爬了起来……
一个跟自己差不多高,但却比自己长得更壮实的身影从门口跑了进来。
孙来鹏一瞅,是孙永善。
自己卧床这个把来月里,村里有几个同龄哥们常跑来看他,这孙永善就是其中一个。
孙来鹏话不多说,下床如履薄冰地走了几步给他看。
“卧草!还真的能脱拐了?!”孙永善眼珠子瞪得像牛眼,手也没停着,不住地拍他自己的天灵盖,以示感慨。
这家伙有个习惯动作,高兴也好、生气也好,没事就拍自己头顶,因此得一外号,“铁头”。
就眼下,他边拍脑壳边“卧草”,高兴得如同他自己大病初愈一般:
“我听村里都在传,说你爸前几天遇到一个很有来头的首都老军医,跟老军医一商量,两人就共同商量出了一张方子。没想到,这事是真的,我还以为他吹牛呐!”
孙来鹏直接愣了一下:“……”
明明老军医给的方子,怎么一转眼,就成自己爹跟老军医“共同商量”出来的药方了?
自己爹好面子的毛病,怕是没治了。
他也不好说啥,闷闷地点了点头:“这次他没吹牛!”
“这么说,你的腿马上能彻底好了?那咱俩合计好的事情,也不用变了?!”铁头喜道。
“合计啥?”
“你咋还忘了呢。再代完半年的课,你也没啥事干了,咱俩不是打算明年开春后,一起去外面的瓦窑挣钱去嘛?!”
“你说这事呀……”
孙来鹏倒不是真忘了这事,只是一时没往这方面去想。
他给村办小学代课毕竟只是份临时的活计,只代一年。等明年缺的民办老师补上了,也就用不上孙来鹏了。
所以二人确实有过那么一个打算,等明年就去隔壁县的瓦窑,靠卖体力挣些辛苦钱。
在现在的孙来鹏看起来,这计划倒是颇有点类似于《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孙少平离开村校老师的岗位后,最终便是去了煤矿挖煤挣钱……
或许这个年头的人,想法比较跳跃的毕竟是极少数,大多平凡人能够想到的,就是干苦力来钱吧。
说实话,瓦窑又热又特别费力,环境恶劣,属于透支身体的那种,比挖煤也不见得强太多。
孙来鹏有些牙痛地嗯了声,看向自己的好兄弟:
“铁头啊,我这阵子在床上躺了个多月,也想清楚了一些事。”
他感触颇深道:
“谁说咱们出身农村,就要受穷一辈子?谁又说农村娃天生就得靠干苦力过活?瓦窑累死累活,一年又能到手几个钱?到头来年纪还没多大,人先垮了。你想想,那些开铺坐店的,没那么受累,钱还来得快,那才叫真正的挣钱发家嘛!”
不料铁头像看怪物一样瞅着他:
“你说真的?”
“咋了,说的不对?”
“对是对,可对咱没用呐!你做过生意?我做过生意?咱俩这一没碰过,二没本钱,怎么搞?咱也不是做生意那块料呀!”
铁头这话成功地让孙来鹏陷入了沉默。
这会儿,孙来鹏心里只有一个感想:果然禁锢一个人最厉害的,不是旁的什么,而是念头。
很多人连试一试的念头都没有,就会默认自己“不是那块料”。
“铁头你看呵,那些开铺坐店的,也不是他祖祖辈辈就开铺坐店,不也是这两年才开始的?
再说本钱。本钱多就做大点,本钱少做小点就是。真要是一分钱本钱都没得,也自然能找到没本钱的做法……”
他坐下来跟铁头说了好一会,最后也不知铁头是不是真动心了,反正铁头貌似吞了一把口水:
“你说有得搞,那咱就去搞,听你这一说也没啥可怕的嘛。那咱先弄点啥?像你刚说的那样,咱也去卖服装、倒腾电器?”
“那倒也不是,”孙来鹏摇头,“服装、电器只是我随便举的个例子。咱们从啥行当干起,坐在这儿几句话也聊不出来。”
“最好的办法,”他继续道,“咱们出去看看身边。比如去我们镇里的集市、工厂一带观察,看已经有人在摆什么摊,受不受欢迎。还有哪些类似的,又没啥人开始做,咱们就抢先去干那个。这样的话,成事的希望就会很大!”
“那成啊!你说,啥时候去那些地方瞅瞅?!”铁头似乎是真来兴致了,拍着脑壳问。
“再等几天,我这腿应该就彻底没问题了。到时我就叫上你一起去!”
孙来鹏其实比谁都急,一天也不想呆在家里被一波接一波地观摩、问候了。
待到宣称彻底痊愈的那天,头一件事就是往镇里跑,寻找机会。
尤其是本地有一家鞭炮厂,他是必去的。
不只是瞅瞅摆摊的机会,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
他要去验证一件事,他在上一世掌握的一个信息。
要是那个信息在这个八零年代真的成立的话,那么挣钱发家的第一步,对他来说还真没那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