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皇宁兴衰,在此一战

郑承熵和林至孝说话间,由森屏号、李旦号、国轩号、念荩号、永华号、道明号、晋卿号、飞龙号、林凤号等9艘四级风帆战列舰组成的第二战列舰分队顺利出港,并快速完成了线列编组。

郑承熵所在的李旦号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排成了队列最后。

看着前面8艘雄赳赳气昂昂的大舰,郑承熵胸中也生起了一股豪气,“狭路相逢勇者胜,大宁海军灭此朝食!”

林至孝老海狗了,在海军服役了二十多年,年近四旬的他远没有郑承熵这个愣头青乐观。

他指着远处正在交战的战场说道:“殿下可数一数,看看英吉利人和尼德兰人一共多少艘主力舰?”

郑承熵看着烟雾缭绕的战场,怎么数也数不清。

还好一阵海风刮过,吹散了不少烟雾,终于让他数清了船舰数量。

“嘶~”

郑承熵倒吸了一口凉气,“英尼联合舰队好像有12艘主力舰,比我军多出2艘。”

林至孝面色沉重的点头,“英格兰人4艘,尼德兰红毛番鬼8艘。

该死!这帮红毛番鬼不会是把欧洲的战列舰全部派到东方来了吧?老家不要了吗?”

也不怪林至孝突然如此激动,事前他们得到的情报是尼德兰人在小西洋驻扎的主力战舰不过两艘,怎么数字一下子翻了四倍?

英格兰人的小西洋舰队主力舰数量倒是出入不大,仅比事前侦知的数量多了一艘。

海战的致胜策略其实很简单粗暴,那就是大船打小船,多船打少船。

现在主力舰数量少两艘,对于大宁海军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好在己方有一艘二级舰,应该能弥补一些舰船数量上面的差距。

他刚如此安慰自己,便发现狡诈的红毛番鬼竟然派出了己方镇国巨舰——七省号。

郑承熵注意到林至孝手中的千里镜死死盯住了敌方舰队中最高大的那艘三层炮甲板战舰,于是也举起手中千里镜望了过去。

与七省号交火的是排在己方线列阵中间的巩珍号三级战列舰。

作为一名海军候补生,还收藏了《大宁海军舰船图谱》,郑承熵对本国主力战舰再熟悉不过了。

这艘以“郑和舰队掌书记、《西洋番国志》作者”命名的战舰下水于永历九十年(西元1736年),双层火炮甲板,标准排水量1300吨,共载炮64门。

其中下层火炮甲板火力最猛,左右两侧载有26门24磅炮;上层火炮甲板火力次之,左右两舷载有26门12磅炮;露天甲板火力最差,只载有12门6磅炮。

虽然使用上好的南洋百年柚木建造船体,且经历数次大修,但作为一艘服役四十多年的老舰,巩珍号差不多已经走到了它的服役生涯末期,打完这场仗应该就要退休了。

如果把巩珍号比作是一个岣嵝的小老头的话,那么与之对阵的七省号就是一个又高又肥的壮汉。

七省号下水于1752年,是尼德兰共和国在遭遇爪哇海战大败后痛定思痛的产物。

作为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新一代旗舰,它比上个世纪的旗舰七省号1300吨的排水量多出了足足800吨,达到了2100吨,摒弃了过往尼德兰战列舰轻防护、重机动和追求浅水适航性的特点,火力向英法二级战列舰看齐,并特地加强了远航能力,载炮更是达到了恐怖的90门。

其三层火炮直通甲板和露天甲板分别搭载了26门32磅炮,26门18磅炮,26门12磅炮,12门6磅炮。

在尼德兰的战舰等级划分中,它属于一级战列舰。

林至孝在心中为巩珍号捏了一把汗,在海上五十丈的排队炮轰距离,七省号的52门32磅炮和18磅炮可以把巩珍号打成筛子,后者对七省号的威胁仅有那26门24磅炮,火力差了足足一倍有余。

至于12磅炮和6磅炮,在陆地野战中还能逞逞威风,在海上面对动辄两三尺厚的橡木、柚木船壳,只相当于挠痒痒。

洗甲板,攻击上层建筑、帆布缆绳,这些小口径舰载加农炮倒有一定威胁性。

情况很快就如同林至孝所想的那样发生了。

郑承熵透过千里镜清晰看到,七省号就如同一头火焰刺猬一样,全船都在喷发璀璨夺目的火光。

“轰隆~”

一门门大炮依次开火,舔舐出一两丈长的火舌,碗口大小的炮弹将巩珍号打得千疮百孔,船板碎裂,激飞的木屑又对水兵造成了二次伤害。

片刻后,浓烟散去,七省号驶向了下一个目标,巩珍号也露出了全貌。

原本高高竖起的三根桅杆只剩下两根,中桅杆从中间断裂开,掉下来的上半截桅杆连带着帆布重重砸在甲板上,整个露天甲板堪比屠宰场,横尸遍地,鲜血淋漓。

郑承熵把千里镜从半截还在喷血的尸体处拿开,心里顿感不适。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到惨烈的战争画面,他有点恶心想吐。

林至孝则面色如铁地注视着七省号,似乎要把这个杀害他无数同袍的凶手牢牢记住。

不过没等他出手,很快大宁海军西洋舰队就报复回来了。

下水于1732年,排水量2000吨,搭载26门32磅炮,26门18磅炮,26门9磅炮,12门6磅炮,共计90门炮的郑和号二级战列舰火力全开,把载炮70门的弗里斯兰三级战列舰打得木屑横飞,桅杆断裂,帆布坠地还被点燃了。

这艘以弗里斯兰省命名的战列舰燃起了熊熊大火,浓烟笼罩了整艘战舰,甲板上的水兵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乱窜,到处寻找沙土灭火。

感觉出了一口恶气的林至孝终于松开了紧绷的脸色,把目光投向旗舰森屏号。

“打旗语,命令第二战列舰分队呈“一”字形外切到敌舰正前方,抢占T字头。”

森屏号战列舰上,身穿绯色飞鱼服的第二战列舰分队总兵张士信收起手中的单筒千里镜,面无表情地向身边的传令兵命令道。

眼前惨烈的海战与己方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丝毫没有影响到这位第二分舰队指挥官的判断,他一直在冷静地寻觅战机。

此刻敌舰与本方舰队杀红了眼,正是侧击的好时候。

传令兵又重复一遍命令,确认无误后,转身跑到了桅杆下方,安排几名待命值守的水手升起了几面花花绿绿的信号旗。

……

收到旗舰信号后,林至孝笑骂道:“塞您木,这杀才还真沉得住气。”

“殿下,替我传令全舰,务必抢在欧夷前头完成换舷,给这群蛮夷来个两面开花。”

由于身边没人,林至孝只好让郑承熵临时担当传令兵。

郑承熵应了一声“遵命”后,大步走向四分之一甲板和前甲板传令去了。

……

随着旗舰森屏号下达指令,跟在它后面的八艘排水量从一千吨至一千二百吨不等的四级战列舰快速完成悬挂信号旗、调整帆索、整理队形等一系列动作。

九艘帆船排成一字长蛇阵,每条船之间保持两链约百来丈的间距,有追尾的风险,但战况紧急,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相较于英尼联合舰队组成战列线的那十二条挂半帆航行的二级和三级战列舰,第二战列舰分队的九条四级战列舰由于是挂全帆行驶,且几乎没受炮火干扰,很快就杀入了战场,渐渐逼近本方舰队。

从天空往下俯瞰,大洋之上的几十条风帆战舰排出了三条笔直的线列阵型。

悬挂日月星三辰旗的第二战列舰分队与悬挂红白色米字旗、红黄蓝三色旗的英尼联合舰队居外围两侧,一左一右把悬挂日月星三辰旗的第一战列舰分队包在了最中间,形成了一个“川”字。

接着,第二战列舰分队就狂飙速度跑到英荷联合舰队前面去了。

伴随着旗舰森屏号打出的信号,九条四级战列舰开始调整迎风角。

水手们娴熟默契的配合着,操纵桅杆旁边那密密麻麻的索具和滑轮组快速把风帆从一侧拉到另一侧受风,巧妙地利用风力产生的横向推力推动船体转向。

这一步其实很危险,尤其是风力过大的情况下,帆可能失控拍打船体,甚至有可能导致桅杆折断。

但紧要关头,谁也顾不得那点风险了。

军情如火,第二战列舰分队必须尽快绕到联合舰队正前方,与第一战列舰分队从东、北两个方向共同夹击由南向北行驶的联合舰队。

皇宁兴衰,在此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