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白条,青虾,田螺
- 重返80:开局娶高挑女知青
- 谨慎的多宝
- 2449字
- 2025-04-03 17:18:17
等秦卫东再次醒来时,不知何时已经回到了自己家。
此时正值深夜。
脑海中浮现出那个不顾众人反对拦在自己身前的高挑姑娘,秦卫东感觉重生很值。
他摸向后脑勺,意外的发现本该筷子长的疤没了。
记得当初被打破头,硬是在看守所躺了半年,最后伤虽好了,却落得了个偏头痛的毛病,一遇风便头疼欲裂。
可现在顶多三天,头上虽然裹着白色纱布,实际上早就恢复好,一点伤也没有。
小腹也热烘烘的,好似一个大熔炉,浑身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一点也不像饿了好几天的病号。
放眼远眺,八百米外那颗巨大的宝塔松上的松针清晰可见。
风吹松针碰撞发出的沙沙声。
隔壁殷寡妇烧柴火的烟火气充斥鼻腔……六感被全面强化。
一切都不一样了!
秦卫东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
老天爷不仅让他重活了一次,还给了他几乎超人的体魄。
至于一个月挣到1888元彩礼,于旁人很难,但别忘了,重生就是他最大的优势。
在这个年代,遍地都是机遇,被规则束缚最终结果就是错过唾手可得的财富。
他找出一张草纸,趴在桌上用铅笔写下近期的目标。
“1、一个月内挣到三千元钱。”
“2、劝说爹和大伯、老叔参与公社私下分田。”
“3、把给张春桃的188元彩礼拿回来,收拾教训这对狗男女。”
是的,秦卫东准备去要回彩礼。
退婚退彩礼,天经地义。
1980年,即便是一个资格最老的八级钳工,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只有一百二十元。
张槐村人多,一个壮劳力,一天也就十个工分。
一年三百六十天满工,只能换回来二百八十斤粮。
赚三千元钱,对一个农民而言更是天方夜谭。
但是秦卫东心里已经有了基本的计划。
对于他这个后世而来的重生者而言,1980年,就是一座巨大的金库!
呲啦……伴随火柴擦过,一簇明亮火苗摇曳。
秦卫东将手里的草纸燃尽,推开窗户,初春夹杂泥土青草香的新鲜的空气迎面吹来。
这是注定属于他的1980年。
大概只用了几分钟,秦卫东就确定好自己要做什么了。
“我现在人在农村,本钱几乎为零,身上只有十块钱,要想卖得好,成本又低……”
“嗯,就做麻辣小鱼小虾,还有田螺!”
秦卫东前世在班房里蹲了七年,身边遇到过无数能人异士,其中一个就是大厨,据说八大菜系什么都能做,其中最擅长川菜。
每当夏天夜里大家热的睡不着,他就会用口述的方式给大家“炒菜”,馋的大家都流口水。
耳濡目染下,秦卫东也学会了不少名菜小吃,厨艺大涨。
麻辣鱼虾这东西成本低,鱼虾在河沟塘里到处都是,市场还大。
尤其是镇上的国营酒厂。
酒厂的工人还能不爱喝酒?
再加上他们工资高,自己去卖这个就是打他们的七寸。
麻辣通红的鱼虾,再加上沾着辣油的田螺,牙签一挑,滋溜嘬一口小酒,那滋味比神仙都快活。
就是辣椒、八角、花椒这样的调料麻烦一些,要花钱买。
不过没关系,等彩礼要回来就能有钱买了。
眼下是80年,倒买倒卖虽然抓的也严,但是没有前几年那么夸张了,看到人躲着点,跑得快,一般没大事。
“再说了,积累原始资本,哪能不冒险呢?”
若是没风险,那大家都去卖,反倒没法子挣钱。
时间就是金钱,也不知怎的,一觉醒来,他感觉自己浑身经历充沛,大半夜索性睡不着。
秦卫东从院里找来两根竹竿,竹竿头蒙一层之前公社淘汰的尼龙网,四周绑上一圈细铁丝。
一个简易的捞网就做好了。
转身寻两个竹篓,一个放在身前,一个背身后,头上顶一个手电筒,慢悠悠的前往村里的葫芦塘。
葫芦塘是六十年代公社集体挖的,因为形似大大的酒葫芦而得名。
冬月的风刮得人脸生疼,秦卫东把自行车停在一旁,踩着胶鞋走在塘埂上。
不远处的葫芦双塘像是蒙了霜的铜镜,几丛枯黄芦苇斜插在冰面上,风一过便抖落簌簌的露珠。
“唉,现在要是夏天就好了。”
秦卫东感慨一声。
现在是一月份,属于晚冬初春,冰面还没有完全化,鱼虾和田螺也都藏在冰面上。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
反而也正是因为冬天,气温低,鱼虾和田螺更好找了。
像是水草芦苇多的地方,避风向阳的浅水滩,因为温度高,小鱼小虾都喜欢往这里面钻。
而田螺冬天要冬眠,会用壳顶钻进淤泥,仅在泥面上留下一个小圆孔,并且间歇性的冒出气泡呼吸。
所以找田螺直接往塘泥多、气泡多的地方找,准没错。
冬天干,下雨少,葫芦塘水面很浅,仅仅漫到小腿。
“就这儿了。”
秦卫东蹲身拨开冰碴子,水面下三指宽的淤泥里,隐约能瞧见青黑色的螺旋纹。
那些冬眠的田螺像沉睡的小蜗牛,壳顶朝下扎在泥里,只留呼吸孔断续冒着细碎的气泡。
“呵……”
捞网插进泥里三寸深,带起一团黑浆。
十几个田螺黏在网眼上,青黑外壳裹着黄褐纹路,像家里的老式铜纽扣。
螺口那层薄冰碴子“咔“地裂开,露出里头蜷缩的软肉,混着泥腥气的鲜活劲儿直往人鼻腔里钻。
秦卫东嘿嘿一笑,把田螺一个捡起扔进背后的竹篓里。
“等等,这感觉是……”
闻到这股鲜活的泥腥气,秦卫东眼前忽然一亮。
不知为何,他感觉自己体内好像多出来一缕气,鼻子轻嗅,视觉与嗅觉的相互作用下,竟然能够隐约感知到类似的存在!
大致估测了下方位,在自己左边。
“哗!”
又是一捞网下去,过滤掉淤泥,这一网居然捞到了足足好几十个田螺!
秦卫东感觉自己重生了,六感都被强化了数倍,与大自然也更加亲近。
不一会儿功夫,背后的竹篓就被田螺装满,足足有三十多斤。
捡完田螺,东边芦苇荡忽地炸开串水花。
秦卫东抄起另一个空竹篓就往过赶。
冰面下攒动的黑影原是群小白条,背鳍蓝得发亮,贴着冰层游弋时像把裁冰的刀。
秦卫东索性脱了胶靴,赤脚踩进刺骨的水里,裤腿卷到膝盖时,小腿肚上冻出的鸡皮疙瘩倒比鱼鳞还密。
与捡田螺一样,每当秦卫东聚精会神时,他总能发现鱼群的聚集地。
当然,最惊喜的是石缝里那窝青虾。
捞网刚触到水底卵石,七八条半透明的影子便弹射而起,虾须扫过。
秦卫东捏住只蹦跶得最凶的青虾,那虾子弓身弹尾,甲壳在晨光里泛着琉璃色,肚皮下还沾着粒未消化的藻种。
月亮爬到老槐树梢,两个中型的竹篓都被盛满收获。
秦卫东抹了把冻红的脸,呵出的白气惊飞了苇丛里的野鸭。
灰扑扑的影子掠过池塘,翅尖扫落的霜花正巧跌进水里,化在银鳞闪烁的涟漪中,两个竹篓都被装的满满当当。
“哈哈,打道回府!”
秦卫东将竹篓一前一后背在身上。
回家的时候,特意抄了条小路,没让村里其他人看见。
此时离天亮还早,秦卫东把鱼虾摆到一旁,脱下满是泥点的衣服,昏昏沉沉的又睡了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