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保障与妇女发展:第三届中德性别平等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 王向梅 (德)贝安娜主编
- 1189字
- 2025-05-12 17:46:02
中方序言
以倡导和推进性别平等为己任的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妇女发展研究中心和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又一次合作,在“社会保障与妇女发展——第三届中德性别平等与发展研讨会”的基础上,我们将这本论文集呈献给各位读者。收入本论文集的19篇文章,集中德双方专家学者多年研究成果,围绕生育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的主题,聚焦社会保障领域的热点问题,开展了交流对话,涵盖理论探讨和经验分享,对今后两国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政策完善,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有幸先拜读了各位学者的文章,在酣畅淋漓的阅读过程中,各位专家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实践经验,鲜明的价值理念和责任担当,性别平等视域下的思考和建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性别平等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把性别平等落到实处的过程中,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在帮助人们平衡家庭、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各位作者回顾了社会保障发展历史,分别就养老金、育儿假、陪产假、托幼服务、社区养老模式、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责任、家庭照护与职业的平衡等具体问题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专家学者们在讨论这些具体问题时,都指出社会保障制度不是中性的,两性发展的不平等势必会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平等,只有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更好地体现性别平等,努力构建性别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同时,作者们以问题为本,追根溯源,分享经验,提出了对策。作者们不仅仅从理论层面关注和讨论了社会保障制度在推进性别平等,促进公平正义方面的重要作用,还对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性建议。例如中国学者针对倡导父亲育儿假存在的困境,提出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将男性生育陪护假及其津贴纳入生育保险等建议。德国学者针对家庭照护与职业平衡方面的问题,分享了德国政府根据养育子女和承担护理工作等给予一定的加权保障措施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障等政策。作者们的这些讨论和观点,让我们看到了两国妇女问题的共同性,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说妇女问题不是“妇女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进而对妇女的全面发展有赖于社会全方位的支持给予了更迫切的期待。作者们的经验和他们的实践,对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建设有性别视角的社会保障制度,无疑很有启发和借鉴。
该论文集是中德双方合作第三个年头的会议成果,由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妇女发展研究中心作为具体执行者。我们衷心感谢中华女子学院和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的信任与支持。性别平等与社会保障、性别平等与公共政策、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一直是中国妇女发展研究中心关注的研究领域。我们知道,性别平等纳入决策主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期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能推动这一进程并发挥重要的作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妇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女子学院前院长
张李玺